分享

曾国藩和诸葛亮是节俭的楷模------节俭的力量

 溱湖之恋 2023-01-06 发布于江苏

作者:潘长宏

2023年1月6日

       在我们读过的书中,很多古人提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其实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一个。诸葛亮强调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这也是他一生清廉自守的写照。他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写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溱湖之恋图书馆


       诸葛亮的一生克勤克俭,鞠躬尽瘁。最后病危立下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不让他人为自己铺张浪费,孑然一身,来往人间。自古以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懂得珍惜,方得幸福。从大国到小家,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曾国藩对穿着不是很讲究,认为只要能保暖适用就行。他穿的衣服十分简朴,在衣着上面的花费极少。他穿的布袍鞋褂,不是像别的官员那样,买上好的料找专门的裁缝制作;而是由夫人、媳妇所做。她们做成什么样子,他就穿成啥样。在他三十岁那年,家人给曾国藩制做了一件马褂,从此,这件马袿就一直成为他的节日“行头”。平时只有遇喜事或新年才偶尔一穿,所以藏了三十年衣服仍是新的。他认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镶边缘,过于绚烂。”

       在吃的方面,曾国藩也十分节俭。每餐只有两个菜,很少吃荤菜。家里寻常都有瓜皮、菜根腌制的十几缸腌菜,曾家家规曾有“女子每月做鞋一双,腌菜一坛”,难怪李鸿章都说“恩师的一日三餐连满人的一般百姓都不如”。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而且还要求家人保持节俭。曾国藩《与四弟书》这样写道:“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曾家儿男全都半耕半读,出行不许坐轿,在家不许叫人添茶倒水,甚至砍柴种菜这种事都要亲力亲为,不存半点官家习气。女眷从嫁入曾家起,就有长辈教导她们下厨做饭、织布纺纱,并不因嫁入官宦之家就不事劳作。曾国藩嫁女时,陪嫁的费用不超过200两白银,遂成定制;直至嫁四女时,仍没有增加毫厘。


            溱湖之恋图书馆

       《红楼梦》中贾府挥霍无度,按刘姥姥的话说光一盘茄鲞就要有十几只鸡来配它,人人骄奢淫逸,最终导致了败家的结局。勤俭,是克去心上私欲,回复本就清澈的心体,清净、自在,追求生活的本真。懂得节俭,把钱切实地花在值得的地方,过一种高性价比的生活,才是长久的持家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