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身靠郎怜

 蘑菇蘑菇转圈圈 2023-01-06 发布于安徽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困,昨晚十点多酣睡到今早八点多才醒。醒来一扫倦意,身体和心灵都轻盈到能随时出发的状态。

看也斯的《剪纸》,很薄的一本小说。人物的文化背景影响着情感交流,黄剪古诗词向现代派的乔示爱慕的无效表达,还有无法被理解的瑶的传统与疯狂的纠结。

几个场景印象深刻。两次吃饭的意识流描写吸引我。一次是“我”和大姐、瑶去采访剪纸者华之后被留饭。大家的吃饭场景与瑶的剪纸作品“放风筝的孩子”之间的往复。还有黄离职大家的聚餐,花车、食客、甚至水族箱都跟这几个人的言行举止纠缠在一起。挺喜欢这样的描写,一个人在参与聚餐时的心理活动肯定是丰富的呀,记录下来应该就是这样吧,而且心目中“我”应该是这样一个人。

还有两段关于粤曲的描写也打动我。第一段是瑶和大姐对唱一段粤曲,为“我”打开了粤曲之门。这段真动人,姐妹俩的默契表演和“我”对粤曲的初感受,让我想到昆曲里那一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惊艳多少人啊,我也曾为此去苏州看昆曲表演。

还有一段是“我”去找华,华在唱戏。台上表演与后台杂事以及“我”与华的对话夹杂在一起写的。没觉得乱,只觉得给了我如临现场的眼睛、耳朵甚至身体,因为时而会觉得自己身在一个大家忙忙碌碌的地方,我因此也常常要侧身、收腿、低头地避让。时而担心华的态度,时而又被台上一句唱词打动。

七零年代的香港背景下,社会很多元,真正的交流却并不一定顺畅。多元化中的彼此可能物理距离很近但文化距离却遥不可及。交流无碍其实很难得。

小说没有结局。

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充斥着各种阴差阳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