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教育科研离老师渐行渐远

 刘语0_1 2023-01-06 发布于山东

又到岁末,各项检查接踵而来。教学评估12月30日查,昨天得到消息,教科研评估也是那天。两项检查撞车,够忙活的,算是忙忙碌碌2021年的一个缩影。

教科研工作,给老师们的感觉是高大上,阳春白雪。但飘在云端,想说爱它不容易。近几年,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锐减,原因是“没用”。一是在评先树优、职称评聘时不再赋分;二是研究即拼凑,纸上谈兵,所谓的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实际脱钩。

十月份我也有一个课题要结题,名为《学校教研(或科研)创新管理的实践研究》。其实是学校的课题,我忝为负责人。去年就应该结题了,但研究没跟上,后延一年。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暑假刚开学我就着手整理材料。结题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项是“研究总报告”,要求字数不少于6000字,重复率需低于30%。

大家心里都清楚,6000字对老师意味着什么,逼着老师当作家呀!好在我在教学教研岗位上修炼多年,道行不浅——有许多素材、有一些思考罢了。

列了个提纲,开始了艰苦的创作。洋洋洒洒6000字,几近原创。虽然不太成熟,但确实是我心里想的和正在做的。

满怀期待的交上去,告诉我格式不对,需要重写。新模板是这样的:

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我必须承认,有好多项目我看不懂,不知道应该怎么填。最不能理解的是,我辛辛苦苦得到的成果,只能偏居一隅(4.研究发现或结论)——它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吗?

但是没办法,人家定好了规矩,你就只有照做,才能有50%通过的机会。于是,我不得不“含泪”肢解我多年思考、一个多月写就的稿子,点点滴滴的找补,靠着三分之一的知识储备、三分之一的主观臆测和三分之一的“莫须有”,完成了近8000字的鸿篇巨制。

我希望我能通过,我又害怕我能通过…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很小但很真实很有价值的事情,比做课题显得更为迫切:小李老师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到位,一年级入学不到一学期,班额又那么大,学生的注意力能始终在教学活动上,她有什么小妙招,借鉴一下;一个英语老师要带好几个班的课,工作态度很好,可成绩一直上不出,帮他想想办法;小马同学总是心事重重的,最近状态不太好,成绩下降得厉害,问题出在哪里呢,如何关爱、矫正…

高屋建瓴的事情让专家去干吧,我们小老师就做小课题研究就好了。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亮点、一个小问题,讲一个故事,说一点道理。

我绝对不是在诋毁教育科研,恰恰相反,我是教育科研的忠实拥趸。我一直坚定的认为,常规教研是立校之本,特色教研是强校之路。特色教研如何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科研,全国知名的学校,谁能没有核心课题呢?一个好课题能够成为学校的灵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成就了洋思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成就了杜郎口中学。往近了看,“生本课堂实验”成就了郯城六小。

但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干,需要合全校之力共同去干,才会真的出成果。教科研是大事,马虎不得,凑合不得。

希望在面向一线老师的时候,教育科研能够放低姿态,剔除繁文缛节,让普通老师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可以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接地气了,有用了,做的就多了,自然也就成为了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抓手,在评优晋级时占据一席之地,对一般老师来说,那可太“有用”了。多赢!

所以说,别让教育科研离老师渐行渐远,要让它变得更容易亲近,成为老师工作的一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