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世事不停地变迁,总是引起人们无尽的感慨,时间仿佛有着魔力一般,在人们埋头于生活时就独自悄然流逝了,待到我们再回首去看时,才发现原来人生已经匆匆过去了大半。 与从前相比,如今的一切似乎都被按下了加速键,整个社会都在以极快的步伐前进着,人们的生活更是日新月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多曾经风靡一时的事物也都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也有很多职业在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从上世纪的80年代到今天,才过去不过40年的时间,但两个时代的生活却是大不相同的,那个时代曾经被称作“金饭碗”的五项职业,如今已经不再是人人羡慕的对象,甚至逐渐沦为了社会底层。 究竟是哪些职业经历了这样的大起大落呢? 逐渐消失的广播员各个时代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信息传播媒介,在咨询还不那么发达的80年代,广播便是绝大多数人获悉新闻的主要渠道。 80年代的广播并不单单只是指我们现在在收音机中听到的那一种,其覆盖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就像现在的各个学校和单位都有自己的内部刊物甚至是公众号,当时的各种机构工厂内也都有自己的内部广播,因此会有专门的广播员岗位,负责播报各种消息。 广播员在一个单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工作通知、新闻资讯还是优秀的人物事迹,都要通过他们来传达给每一个人。 这份工作成为当时人们眼中的香饽饽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它的薪资非常高,那时候社会的平均工资大约在30元左右,而广播员却能够拿到将近50元的工资,是妥妥的高收入群体。 但要成为一名广播员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岗位有着很高的学历要求和文化水平,并且必须要普通话标准的人才能够胜任,这在那个大学生稀缺的年代,算是极为苛刻的要求了。 但随着媒体和通讯行业日益发展起来,电视和电脑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网络也变得越来越普及起来,人们能够获悉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广播行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 尤其是到了如今这个自媒体高度发达,人人都可以充当信息传播者的年代,广播员的地位和待遇便也不复从前了。 司机和邮递员司机和邮递员在80年代都是非常吃香的,属于稀缺岗位。 在40年以前的中国,汽车还是一件稀罕物件,因此会开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拥有驾驶证的人在就业市场上拥有着极大的优势,根本不愁找工作的事。 无论是会驾驶大货车还是小汽车,都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一份工作,并且获得较为可观的收入,如果能够成为领导或富人的专职司机,更是会引起别人的羡慕。 同样的,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也将邮递员当作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如果孩子能够成为一名邮递员,父母也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 那时候没有电话和网络,人们与远在他乡的朋友亲人联系都是通过信件,有时候一封信甚至要等上十几天,邮递员就成为了维系人们之间感情的桥梁。 那时候的邮递员总是骑一辆自行车,身上背着邮差包,包里装着满满的信封,也装满了人们满满的期待。 如今这两个职业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地位却已经大不如前了,因为交通和通讯日益发达起来,现在几乎人人都会开车,也人人都有手机,这两个职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也就日益被削弱了。 售货员和粮站工作人员售货员是现在很多人都看不上的职业,因为在如今这个社会,有许多比这个行业赚得多并且还轻松的职业存在,但是在八十年代时,售货员也不是人人能当的。 那时候的商品经济还没发展起来,人们购买商品都需要到百货商店,这些百货商店都是国家经营的,因此在里面工作的售货员也称得上是国企员工。 那时候很多女性都希望能够进入百货商店当售货员,每天站在柜台里为顾客服务,生活轻松又稳定。 但是在经济发达的现今社会,销售岗位却成了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存在,因为这份工作不仅累,还常常得不到人的尊重,并且网上购物发展起来以后,愿意到线下消费的人也逐渐变少了。 当时还有一份比售货员更加热门的职业是粮站的工作人员,这也可以算是当时那个年代的一种特色职业了,因为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没有这个岗位了。 粮站的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就是为顾客兑换粮食,那时候的粮食比现在更加珍贵,所以需要用粮票兑换。 粮站的工作人员在当时基本算是公务员,因此大家都羡慕能够拿到这个“铁饭碗”的人,但是后来因为社会的发展,粮站逐渐被取消,这个职业也随之消失。 小结: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变动,一些与现今社会不相适应的行业被淘汰,也是无奈的现实。 中国近些年来一直在飞速向前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也共同见证了各个行业的兴衰起落。 但其实职业之间,并没有所谓的高低好坏之分,虽然各行各业所负责的工作不同,辛苦程度和薪资待遇都存在着差距,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为职业划分等级的原因。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凭借自己的体力赚辛苦钱还是依靠脑力赚技术钱,本质都是相同的,没有哪个职业能够为人提供优越感。 只要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生活的人,都应该获得尊重,成为整个社会学习的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