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钓寒江雪——赏中国画中的渔夫形象

 教授的拐杖 2023-01-06 发布于北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从古至今,渔夫一直是中国画中十分经典的元素。

文章图片1

图 | 明·沈周《卧游图》(局部),纸本设色,共十七开,每开纵27.8厘米,横37.3厘米 |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画家吴镇尤爱以渔夫作为灵感来源。其传世作品中,渔父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文章图片2

图 | 元·吴镇《渔父图》(局部),绢本水墨,176.1x95.6厘米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管道升、黄公望等人也有相关主题作品传世。

但你知道为什么文人画家好用渔夫作为山水画的点缀吗?

今天,我们就从吴镇的《渔父图》进入古代文人画中渔樵的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渔、樵、耕、读是社会组成的重要职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

许多文人士大夫会将“渔樵耕读”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

文章图片3

图 | 清·顾绣渔樵耕读图轴(局部),112×45厘米 |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种职业中,渔夫的题材尤受文人青睐。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士大夫去请他做官。

庄子钓着鱼,头都不回的问道:

我听说楚国有神龟活了三千岁。国王用锦缎把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留下骨骸享受尊贵呢,还是在烂泥中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面面相觑,回答道:“宁愿活着在泥中爬行吧。”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意思是你们回去吧!我也和这神龟一样,宁愿活着在泥中自由自在地爬行。

文章图片4

图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绢本设色,26.7×50.6厘米 | 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

庄子的避世遁隐、淡泊名利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人。

“渔夫”这个形象脱离了单纯的职业,添上了一层“隐士”的寓意。



文章图片5

图 | 近现代·傅抱石《渔夫图》,纸本设色,110×62厘米 |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除此之外,屈原也为渔夫题材的“热度”贡献了一份力。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对比,渔夫逍遥自在的姿态无疑是智者独有的从容。

虽然从屈原、庄子起,渔夫便有“隐世高人”的喻义,但“渔隐”真正作为绘画题材是始于唐代诗人张志和。

只看张志和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说起他的诗,想必你会有些印象: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隐而不仕,自号“烟波钓徒”,扁舟垂纶,隐居于太湖流域的苕溪与霅溪一带,渔樵为乐,不问世事。

从此,“渔隐”题材经久不衰,为各个时代的文人追随。


元代的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渔隐”更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吴镇好作“渔隐”题材的山水画,传世作品也多为此。

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一幅《渔父图》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图片6
图 | 元·吴镇《渔父图》轴,绢本墨笔,84.7×29.7厘米 |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镇的山水画多为“一河两岸”的“三段式”构图。这一幅《渔父图》也不例外。

这幅《渔父图》画面取自江南水乡。矮林冈峦间,一渔父驾着小舟,独游于天地自然之间。

【《渔父图》赏析】
文章图片7

图 | 《渔父图》(局部)

画面近景的浅滩上长满了疏疏朗朗的苇草,枝叶舒展,似在随风飘拂,使得前景画面静中有动。又以湿笔画前景岸石草木,墨色苍润,浓淡适宜。

文章图片8

图 | 《渔父图》(局部)

中景的主体是湖水与渔夫。水中一处湖滩,上有杂树两颗,枝繁叶茂,极富生机。

有学者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高树或在暗喻画者本人。

庄子提出“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即“无用之用”

庄子认为,只以“对人是否有用”为判断标准,主观评判旁物的价值,是狭隘的。

所有的“无用之物”必定存在独特的价值,只是价值不为外人所察。

这对仕途不顺的吴镇来说无疑是一剂解药。学者认为,吴镇是在通过茂盛的高树来传递内心的情感:时代认为的“无用之物”,另有其他用处。

文章图片9

图 | 《渔父图》(局部)

远处是几道坡地,其上仍有两棵茂盛的杂树。最远处则是几叠峻峭秀峰,以淡墨勾勒,显出云深雾绕之势。

其上一首草书小诗,是吴镇亲题。诗书画相得益彰,构建了吴镇心目中一叶扁舟泛江湖的理想世界。

//

结语

渔夫在画中泛了千年的舟,

看过湖面,看过炊烟,

也看过似水的流年。

千尺浪,四鳃鲈,

诗筒相对酒葫芦。




编审:张筱曼
主编:邓莫南
责编:彭 锋、韩 丹
撰稿:李唯嘉
编辑:刘梦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