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青铜时代游牧文化的象征

 梦云39174913 2023-01-06 发布于天津

《“马”说中国梦》

第一章 天马行空

马:青铜时代游牧文化的象征

马:青铜时代游牧文化的象征


马是游牧民族的象征

家马见于青铜时代,最早驯化地是中亚。马是游牧民族的象征,无“马”不成族。

牛羊是游动的财富,是游牧民的衣食之源;马使游牧生活如虎添翼,有了纵横欧亚大陆的可能。

牛、马、羊是草原游牧业的基础:与猪、猪、鸡不同,牛、马、羊均可挤奶,而奶或奶制品使游牧生活成为可能。

游牧民族横跨欧亚大草原具有军事上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马。“胡儿十岁能骑马”,马是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或游牧民族的标志。

马,上三品之首

汉民族图腾龙最初包含猪形象,猪在新石器时代非常重要且神圣,夏、商、周青铜时代猪受到排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进入帝国时代,猪的身价就更加一落千丈了。

四千年前的东亚无马亦无游牧。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牛、羊、马陆续传入东亚,西北(河湟地区)、北方(鄂尔多斯)、东北(西辽河流域)游牧才有可能。《列仙传》和《古今医统》说黄帝时代马师皇擅长医马,是十大名医之一。南北各地有马神庙,大都祭祀马师皇。这些传说都与游牧有关。

中原养马也与游牧文化的传播有关。

青铜时代,六畜中的马、牛、羊被列为上三品,鸡、犬、猪沦为下三品。姓名中牛、马、羊常见,罕见猪、鸡、狗。姓大多形成于春秋战国以后,《百家姓》中有马、牛、羊,还有司马,巫马、羊舌、公羊等复姓,但不见猪、狗、鸡。马后来居上,独占鳌头;猪一落千丈,永难翻身。在某种程度说,这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关系史的缩影。

关于“马的驯养”的传说

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很凶悍,但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黄帝让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外边的野马都冲进木栏,和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

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

这些野马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有一天,王亥跳上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的马背。马受惊,把王亥抛下来跑远了。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紧紧抓住绳子和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很多人前来观看,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很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

一天,由于没有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把小马驹咬死了,被人们发现后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追去,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

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无论是传说,还是后人的杜撰,故事反映的马的驯化过程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竹书纪年》云:“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都于商邱。”《世本·作篇》亦云:“相土作乘马,迁都于商邱。”

商代中期以后逐步演变为主要用牛、羊和马进行祭祀。祀用动物的多样化与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大量马、牛、羊作牺牲比起单纯用猪作牺牲更能反映出等级制度,有助于区分献祭者的身份。

殷墟车马坑和人马合葬墓的发现表明马在商代非常重要。《史记·殷本纪》云:“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太公六韬》亦云:“商王拘周伯昌于羑里,太公与散宜生以千金镒,求天下珍物,以免君之罪;于是得犬戎氏文马,毫毛朱鬣,目如黄金,名鸡斯之乘,以献商王。”良马来自西方,是商、周公认的珍宝,在周灭商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养马盛况空前的周代

相传西周已有《司马法》管理养马用马事宜。《周礼·小司徒》郑玄注:“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周官校人“辨六马之属”:种马、戎马、齐马、道马、田马、驽马。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各国竞相养马,纷纷突破“邦国六闲四种”的规矩,变成千乘或万乘之国。楚威王时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秦惠王时战车万乘,天下之雄国。秦国祖先非子养马出身,又位于适合养马的西北地区,战车与骑兵遂成优势,嬴政凭此统一中原建立秦帝国。游牧文化占了上风,马雄居六畜之首。

相传穆天子西游,造父驾车,八骏奔腾。相传穆天子西游,造父驾车,八骏奔腾。先秦时代有相马出名的伯乐。《相马经》已失传,《齐民要术》可能保留了部分精华:“马头为王欲得方,耳为丞相欲得光,脊为将军欲得强,腹肋为城廓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庾人》:“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

源于先秦,盛行汉唐的龙马信仰

龙马或天马信仰源于先秦,盛行于汉唐。汉武帝想借助天马升天。天马来自大宛,又以汗血马著称。《史记·乐书》载汉武帝时《天马歌》列为郊祀之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后汉书·马援传》伏波将军马援是杰出的养马家:“夫行天莫为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

马踏飞燕是艺术杰作,表现了天马行空的境界。《宋书·符瑞志》:“龙马,仁马也,河水之精。”河出马图,洛出龟书,河图洛书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天龙地马,龙马并称;真龙天子必有骏马相随。

唐代是游牧与农耕文化交相辉映的朝代。昭陵六骏是唐太祖李世民的爱马,都来是塞外。白马驮经广为流传,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根据地。《司牧安骥集》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兽医专著,《元亨疗马集》集中兽医之大成,均以马为主要医治对象,亦从侧面表明马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家畜。

张弘,笔名梦云。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天津市民进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会员,天津市李叔同研究会会员,《境界》艺术总监,《当代艺术》特约编辑。

作品:《生命因火而精彩·梦云报告文学自选38篇》、小说散文集《流星雨》、诗集《伤逝与记忆》、大型纪实报告文学《写在网络上的中国道德》《平民校长40年教育生涯》、美术评论集《西流的世界》《物相·心相》等。

山水作品在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杂志做专版介绍并参展,美术评论文章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发表并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