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最高效的投资方式,就是把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投入到资本的增值中去,你的每一分钱都是财富的种子,只有播种到最有希望的“土壤”中去,才能有好的结果。 金钱积累资本,资本转换为财富,随着资本的回报率越来越高,我们的钱才能够周而复始,钱生钱,生生不息! 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是具体怎么做呢? 举例:2009年,120万可以买北京北三环一套两居室,但是现在120万只能在北京五环外付一个首付。 2009年你在洗车行办了一张卡,9元可以洗一次,现在你去任何一家洗车行,洗一次车都得40元以上了。 2009年,你大学毕业,每个月拿3000元的工资,现在大学毕业,每个月拿6000元,看上去比之前高了一倍,但是你会发现生活质量不如以前了。 所以,这些年你会发现,想要实现阶层逆袭是非常难的,如果你还是按照祖辈们的教育方式,勤劳节俭的生活,你发现你越来越难变富了,这样做的必然结果就是让你阶层下滑。 你要明白,社会财富是由社会上的物资决定的,而你的财富是由你所拥有的购买力决定的,而货币只不过是购买力的工具和体现而已。 为什么房价涨幅比工资要快?因为资本回报率超过了劳动回报率,套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钱赚钱,是四条腿,人赚钱是2条腿。”话糙理不糙。 一个人工作再努力,你一天的工作时长极限就是16个小时,再给你加一点,20个小时是极限了吧,好就算你是超人,不用吃喝拉撒睡,那一天也就是24小时,不可能有25小时吧? 所以员工跟老板比拼赚钱,怎么比?一个是骑自行车,一个乘高铁,速度能一样吗?你一个人赚钱再努力,能跑赢印钞的速度吗?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跟印钞站在同一条战线呢? 拥抱印钞机,就是一个人财富觉醒的起点,只有在这个前提条件下,你才有可能制定正确的财富目标和规划,其他一切努力,都是扯淡。 我很庆幸,我在2006年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启了我的资本赚钱之路,用鸡生蛋、蛋生鸡的理论在支撑我的财富践行之路,从那以后,我的人生开始有了正确的指引,冥冥之中天注定,我好想领悟到了投资的真谛,也逐渐从实践的过程中,梳理出理论知识,从而帮助更多人财商开窍。 很多人问我,到底拥有多少钱,才能谈得上财富自由,我算过一笔账,大约需要5000万才能达到这个标准,而5000万对应的资产,应该是6-10套核心城市的房产(具体城市略有差异)。 除去自住的一套,其他几套房,一年收租应该能实现50万-60万的年租金,在这种条件下,即使你不工作,也能够维持不错的生活水平,并且每年还能实现资产的稳定性和增值性。 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其实只有一二线城市的房子,才是赚钱的,其他所谓的稳健投资产品,比如说什么基金定投、信托、分红型的保险,这些投资产品即使年回报率能够达到6%,其实也是亏损的,因为你要把M2增速考虑进去,这个平均增速在12%,你说除了房子有可能跑赢M2,还有哪一种投资产品,能够稳定拥有12%的年回报率? 如果你是一名中产阶级,如果你此时手里还没有优质房产作为资产的压舱石,那么十年后,你必然会沦为穷人,因为只要通胀不停止,核心城市的房子,永远都是赚钱的。 ![]() ![]() ![]() |
|
来自: mynoteboo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