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消协”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有消费者反映小天才T1儿童平板电脑应用商店下载的部分游戏、漫画等APP含有色情、血腥、暴力的内容,涉嫌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法犯罪行为。消息就是这样,从亲子教育的角度出发,看看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什么?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配备了电子产品,如电话手表,手机,平板等。 配备这些电子产品的初衷,一是为了让家长更好联系和了解孩子的动态,比如电话手表,除了通话功能,还提供设备定位预警等功能,孩子一旦离开设定的范围,家长会收到报警信息,让孩子的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 其次,电子设备也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让孩子在读书之余,能够从互联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很不错的方式。第三,电话手表,手机,平板等具备社交功能,如常用的电话,短信,还有各种社交软件等,也可以拓展孩子的社交圈子,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等。 初衷是好的,但孩子在使用这些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如家长的预期呢? 不一定,电子设备只要接入互联网,孩子就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不可控的内容,最常见的就是游戏,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的案例太多了,吃鸡游戏,王者荣耀里小学生,中学生可不少,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可能是你的队友。孩子贪花钱玩买皮肤,买道具,孩子浪费时间,家长损失钱财,都是不可取的。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如开头提到的,这些电子设备中出现色情,血腥,暴力内容,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没有遵守“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针对未成年人上网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的要求。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使用对象是未成年人,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生产企业更应该有一个企业应有的责任感,对于想方设法获利而做见不得人的事,相关开发者和厂商需要认真反思,严肃整改。 作为家长,在给孩子配备电子产品的时候,也要多留一份心:第二,定时查看电子设备使用情况,发现内容有问题及时投诉举报。第三,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以免养成依赖智能电子产品的坏习惯。电子设备不是洪水猛兽,时代在进步,孩子不可避免会与这些电子设备打交道,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给生活学习提供方便,避免陷入商家的过渡营销和互联网违法内容陷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