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的怒火挡不住日军,能让日军停下脚步的,是天气(14)

 奥卡姆剃历史 2023-01-06 发布于北京


摘要

日军难以忍耐朝鲜严寒的天气:“闻王城四面皆大河,时将冱寒,割冰涉水,人马恐冻死。不如引退,俟春阳攻王城,败之不难。今犯寒徒死,无益也。”


(鸣梁海战中李舜臣的影视形象)

1597年9月,当南原之战失利的消息传到北京,万历愤怒了,他把气撒向了两个人,一个就是力主册封、坚持与日本议和、已被拘押审讯的前兵部尚书石星,被万历直接下狱论罪,并将他的妻儿发配到南方瘴气之地,两年后石星竟然死于牢狱中。

另一个,就是南原之战的主将杨元。杨元在这一战中本就“死中得生,幸则大矣”,但是按照明朝之军法,“败军则诛”,杨元因此被斩首,其首级还被传到朝鲜游街。

但光凭怒火,无法阻挡日军的侵略步伐。

日军很快拿下全罗道,朝鲜官员望风而逃。朝鲜司宪府报告:“南原败没之后,两湖人民望风溃散,列邑守令在在逃窜,直路数百里之地尽为无人之境。”朝鲜备边司则说:“南原、全州陷败之后,贼兵未至,而守令亲自奔窜。土崩瓦解之势,不可收拾。”

9月3日,经理朝鲜军务的明朝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镐为镇定人心,从平壤驰赴王京。而为防止日军一路北上直捣王京,此时还在辽东的朝鲜战场最高指挥官、御倭经略邢玠命令提督麻贵扼守忠清道的天安、稷山,在王京前线堵截日军。

麻贵接到命令后,命解生、颇贵、杨登山、牛伯英4名骁将率领2000精锐南下迎战日军。

这一支队伍在稷山以南4公里、稷山与天安之间设下埋伏。

9月7日,日军右军黑田长政部的先锋部队穿着朝鲜人的白色衣服,伪装成朝鲜军从天安北上,抵达稷山地界时发现了埋伏的明军,但明军却以为眼前这些人是朝鲜人,日军因此发动突然攻击,明军稍稍后退后也知道这是日军,于是厮杀起来,而日军的援军也迅速赶到战场,混战中,两军往来冲突,但整体上还是明军占了上风。

战至下午,日军右军大将毛利秀元率领的大军团自天安驰援而来,日军总兵力达到3万人左右,而明军只有区区2000人。

解生、杨登山、颇贵、牛伯英四将纵然再骁勇善战,也无法抵抗人数众多的日军,于是驱驰快马撤离战场,一路退到稷山以北的振威,而日军也不敢追击,于是结束了战斗。

解生、杨登山、颇贵、牛伯英四将从稷山撤出以后,先是来到稷山北部的振威,之后又一路北遁,赶到水原,这里是明军的最前线。

此时提督麻贵坐镇王京,为防日军渡过汉江直取王京,他立即出动明军各营,扼守汉江。

朝鲜也调动平安、黄海、京畿、咸镜四道的1万兵力,听凭经理杨镐、提督麻贵调遣,协同明军共同防守汉江诸滩。

麻贵主动北上出击,从稷山打到水原,又下令大同游击摆赛抄领2500精兵迎击日军于通往水原的大路。

明军前线的兵力此时达到了4000人左右,但不知为何,日军并没有进攻水原,因此明军也没有和日军再次交战,史料中缺失了这一环。

这样两军就在汉江两岸形成了对峙状态。

明朝联军十分担心日军强渡汉江北上王京,但蹊跷的是,几天后,日军突然南撤。

原来,是丰臣秀吉从日本发出指令,要求日军退往釜山,坚守沿海一线诸城。

丰臣秀吉为何发出这一指令?

有一种说法是日军难以忍耐朝鲜严寒的天气:“闻王城四面皆大河,时将冱寒,割冰涉水,人马恐冻死。不如引退,俟春阳攻王城,败之不难。今犯寒徒死,无益也。”

《明神宗实录》也提到,日军退兵原因是“倭性畏寒”,“倭贼焚舍弃寨,退守釜山。部议倭奴进退诡秘,或因冬寒暂示蛰伏”。

同时或许是丰臣秀吉考虑到日军的兵粮终究有限,纵深推入过长,恐怕难以支撑,他吸取了第一次侵朝战争的惨痛教训,将日军兵力集中在补给稳定的后方以被动换主动,步步为营。

日军撤退,明军则展开了追击,9月16日,明军游击摆赛、柴登科与参将彭友德在提督麻贵的命令下南下追击日军右军,一直追到了忠清道的锦江之边,发生了小规划战斗,随后又追到了荆江流域的文义,之后没有再继续追击。

10月8日,军右军完成了从忠清道撤向朝鲜沿海的计划,一路杀害了大量朝鲜人,道路上堆积了大量尸体。

日军撤退,使朝鲜在陆路上的威胁暂时得以解除,但在海上的威胁并没有解除。朝鲜水军统领李舜臣领导了惨烈的鸣梁海战,使日水军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一共击毁了31艘日军船只,剩下的日军船只退避而去,但朝鲜水军也损失颇多,李舜臣顾虑到“水势险极,风且逆吹,势亦孤危”,退兵到了后方的唐笥岛,并在日记中写道“实天幸也”,可见也是心有余悸。

李舜臣在战后因为兵力不足,被迫率朝鲜水军退避到后方,而日本水军则继续北进,使得日本水军压制了全罗道西部海域。

九月底,明军派出一支先锋队自王京南下到达全罗道全州,随后一路南下,于10月5日收复南原城。

10月6日,经理杨镐再派遣5名将官、5000兵马南下,提督麻贵也在随后亲自出兵全罗道,之后一路追击南下。

抗日援朝,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