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冬梅:“在北大历史系的教授当中,我可能确实是比较奇葩的”

 我心永恒0527 2023-01-06 发布于浙江

「从 细 节 处 还 原 真 实 历 史」

“在北大历史系的教授当中,我可能确实是比较奇葩的。”

2016年6月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做题为《以真史为鉴》的演讲时这样说。

上电视去讲历史,北大历史系,我是第一位。一个象牙塔里面的女人要走到塔外边去的时候,通常会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演讲中,赵冬梅回顾了最初接到百家讲坛邀请时的心情。

很多人认为历史太没意思了,记记年号,记记人名,记记朝代,有什么意思呢?

“不错!这确实就是我们的历史,课本里头的历史,历史课本给最大数量的人提供了历史知识,但那个说一不二的历史知识其实恰恰是最反历史的。

它并不提供你思考,真正好的历史应当是反思的历史。”

既要讲得通俗,又要保持历史学的尊严,赵冬梅深知“非常非常之难”,“但我为什么又去了呢?因为历史知识要分享。”

出乎她意料的是,2012年在百家讲坛讲完《千秋是非话寇准》之后,“不管是我的宋史学界的同行,还是我们系里的前辈,还有就是我的老师,反响非常好!”

百家讲坛听众形容她是“兼具优雅与知性的最美主讲人,因为她爱上了历史”,地面讲座场场爆满,拥有千万粉丝。

她力求“扩大史学之眼光于每个个体的生活与命运”,深受学生爱戴。

北大历史系主任张帆教授说:“论当代历史学者,功底扎实而又贴近公众的,赵老师当之无愧。历史在赵老师的声音中复活。”

她口中的历史是这样的:在宋代有一个可以商量的皇帝,有不同的意见在朝堂上共存是可以讨论的。而且宋代有批评的制度,有专门负责批评的官员,关键是它有一种包容意见的氛围,这是好东西。

作为一个宋史研究者,我其实是赞美它的,但再赞美我也知道它仍然是帝制时代的一种宽容政治,它所有的根基是皇帝的宽容,当皇帝决心收回宽容的时候,那就谁也没有办法!

赵冬梅:人们为什么喜欢历史,历史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讲

来源丨精品课《北大赵冬梅讲中国史》发刊词

基本上,差不多所有的同学跟我初次见面的时候,都会热情洋溢地说:“啊,我可喜欢历史了!”一开始,我觉得这大概是跟历史学者打招呼的套路。

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我慢慢地发现,同学们对于历史的兴趣是真诚的,是严肃的。

而这种对于过去历史的真诚、严肃的兴趣,其实不止我的同学们有,它在中国各个年龄层当中是广泛存在的。

于是我开始想,人们为什么喜欢历史?

然后我就发现:第一,所有关注历史的人,都是真正的聪明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一颗谦卑的心。

所以,他们会常常停下来回头看,总结自己走过的路。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历史机遇与个人命运之间的互动。

可以说,他们从个人经历当中,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过去的重要性。历史重要,这是他们悟出来的。所以当他们说“我喜欢历史”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

第二,人们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60后、70后、80后,有机会在比较年轻的时候,接触到中国以外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这种接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度交流,比如去国外上学、工作、定居。

而这些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是深入骨髓,他们有家国情怀。所以,他们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所有的知识和刺激最终都会指向中国。

他们了解世界越多,越是想回过头来看中国,越是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的过去,因为我们爱中国,希望中国有更美好的明天。

从某种意义上讲,非历史专业的“外行”朋友对历史的兴趣,其严肃之程度,可能会超过很多靠历史吃饭的专业学者,因为它毫不掺杂功利追求。

真诚的严肃的兴趣,应当获得真诚的严肃的回应。

这个节目就是我的回应,在节目里,我想跟各位喜欢历史的朋友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探讨。

那么,历史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讲呢?

中国历史各位都不陌生了,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学下来,相信各位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大致脉络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比如朝代的兴衰更替、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等。

再以同样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捋一遍,增加一些细节,你听着辛苦,我讲着心累,没什么意思。

所以,我们应该换个方式,以专题为线索,集中讨论那些真正塑造了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历史要素,我们的课程分为三大专题:

第一,我们要探讨中国古代的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看政治得失。

为什么要讲制度?因为与成王败寇的政治兴衰成败相比,制度是更具结构性和根本性的东西。

制度是更深刻的政治,制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组织规则,规定了一个人能做什么。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户口制度。1977年我上小学,户口还在河北老家,学校肯要我靠的是邻居吴老师的面子。

班主任王老师接纳我的时候是有附加条件的——“学习不好就不要了”。于是一个学霸就这样诞生了,就是因为怕人家“不要了”。

制度关系到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不同的制度背景之下,我们对于生命的预期、我们实际可能达到的生存状况,是完全不同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要把制度,放在第一个模块来讲。要透过制度审视政治得失。

第二,我们要探讨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

我们先简单的解释一下历史文化。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有的过去就过去了,不留痕迹。

有的则不会 ,事儿虽然过去了,但事儿的影响还在,这种影响会沉淀下来,一事一事累积下来,影响我们的民族的集体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这就是历史文化。

打个比方,历史文化就像是民族的基因,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

是基因当然就有好有坏。但是,不管好坏,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它们就在那里,而且它们会影响我们。

如果我们积极地了解它,客观地认识它,择善而从,趋利避害,善自保养,历史文化就是我们的财富;如果我们忽视它,对它视而不见,那它就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梦魇。

所以,我们要探讨历史文化,透过历史文化深入我们民族的性格。

第三,我们要探讨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什么?就是你我每天都在过的,但是很少会去想一想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

古代的日常生活变化速度很慢很慢,所以,从长时段上看,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里包涵着一种非常顽强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超越政治兴衰,甚至跨越制度变迁。

我们要探讨衣食住行的变化原因,也要借鉴思考古人的生活态度。

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可以说充满了焦虑,如果你愿意焦虑,简直可以焦虑到底:

不要输在起跑线,要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985、211,到了年龄要结婚、要生娃、要生二胎,年轻人忧心找工作,老年人害怕死亡,中年人更是烦恼一火车了。那么古人呢?

焦虑,说白了都是因为对人生缺乏稳定的内在价值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对于生命价值的追问,对于亲情、友情、美好关系的追求,则是古今相通的。

如果说历史可以做一面镜子,我希望它也来照一照我们普通人的生命。

好,这就是我们的三个专题:第一,从制度演变看政治得失,说的是国家的故事;第二,从历史文化看民族性格,说的是群体的故事;第三,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说的是普通人的历史,古代的你我他。

每一个专题又分为若干小话题,每次讲15分钟左右,有人物,有故事,更重要的是有思考。

我不能保证所有的话题都轻松愉快,因为真正喜欢历史的人从不会回避真实,不论美丑。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会尽我的专业能力,和你一起认真地直面历史。

去年冬天,我突发奇想,要给一群十来岁的小朋友讲“历史为什么很重要”这么抽象的题目,但是那堂课效果还行。

那我是怎么讲的呢?很简单,我让小朋友们做一个“跟过去没有任何联系的自我介绍”,结果谁也做不出来,然后大家就明白了,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也不会有未来。

当然,未来会怎样,并不取决于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而是取决于我们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的认识和理解,过去是历史事实,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是历史知识,其中包含着智慧。

希腊人说“认识你自己!”“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过去做过什么,从而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

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往往不是能力和天赋,而是认知眼界格局;

历史真正有价值的,往往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潜藏在大风大浪下的强流。

传统的历史讲法,或死记硬背、或戏言故事,让历史失色…

在这里,北大教授赵冬梅将用30年史学积淀、反复雕琢的课程设计,为你带来新视角历史课:

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三大方向,讲解真正塑造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隐性逻辑,从细节处还原真实历史。

北大赵冬梅讲中国史》讲解那些真正塑造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隐性逻辑,从细节处还原真实历史。

- 关于课程 -

  • 古代中国制度变迁线索

制度,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预期。本课会高度浓缩制度的发展脉络,带你看古代大人物的权力游戏。

  • 文化更迭脉络

只有一部分文化因素,真正塑造了民族的精神状态和处世态度。本课会梳理千年文明的起源与变化,理解探访你我的性格根源。

  • 社会生活地图

对于生命价值的追问,对于美好关系的追求,古今相通。本课将探索古今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的异同,借鉴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智慧。

  • 加餐—史学经典解析

本课特别增加10本历史经典的学习,如《万历十五年》《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等,理解历史脉络之余带你找到进一步思考的路径。

历史,解释了我们从何而来又通向何处。让这一门课带你驾驭历史浪潮。

- 用户评价 -

naihuangm:这个内容比较全,在于她并不只是讲述了一些历史知识,还有就是专业的制度解析,太棒了,一定认真听做好笔记

不是二一:喜欢听历史,觉得很有意思。听了第一讲试听,老师的声音不会犯困,看到文稿里的思维导图,就毫不犹豫下手买了,非常清晰,喜欢清晰有逻辑的讲解。

Yumeng_99:听了赵老师的国史课,真的是干货满满!内容也特别有趣,一口气听完了更新的所有课程,以前总觉得历史讲那些王侯将相没什么新意,赵老师这种接地气的讲法太喜欢啦~超赞!支持赵老师!

狐狸官:毫不犹豫就买了,在百家讲坛上就喜欢听赵老师的课,希望老师能多开一些历史方面的课程,让我们从史海当中发现新的哲思和规律,以史鉴今,得经世致用之法。

随心达雅:非常喜欢这个课的结构,之前以为自己对历史兴趣不大,但是看这个结构的时候觉得眼前一亮。才知道自己不是真的不喜欢,是学校历史课都是一个模子听腻了。而且每节课干货都好多啊,老师要不要这么卖力,老师讲的声情并茂的,简直太享受了。希望多一些这样的课。

l42wj4eddto1m6cpg37s:曾经在学校听过赵老师的宋史专题课,印象颇深。时隔多年,能再次听到赵老师讲中国专题史,一定要支持。看课程大纲,从制度变迁、帝王将相,到文化演进、衣食住行,真是包罗万象。期待听到更加真实、全面又充满温情与敬意的国史课程,感谢老师的付出

- 主讲人介绍 -

赵冬梅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主讲人。30年历史研究至今,已出版多部历史著作。

《北大赵冬梅讲中国史》,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三大方向,讲解真正塑造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隐性逻辑,从细节处还原真实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