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特刊】落日也辉煌——耿林莽精美散文诗选辑

 一叶知秋9818 2023-01-06 发布于广西

图片

落日也辉煌
——耿林莽精美散文诗选辑

【编者按】

惊悉耿林莽老师仙逝的消息,“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全体同仁深为失去一位德艺双馨、可亲可敬的师长而痛心。

2013年起,耿老受聘担任湖州师范学院“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十年来,他对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以及《文学报·散文诗研究》专刊、《湖州晚报·散文诗月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202011月和去年6月,他先后为《散文诗月刊》出版100期和创刊十周年,写来热情洋溢的贺文;去年9月,还寄来一组散文诗新作《有风吹过芦苇(外五章)》和创作谈《散文诗:美而幻》,刊发于2022年第9期《散文诗月刊》 “名家新作”专栏。

耿林莽先生一生矢志散文诗创作、研究和推广,为中国散文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中国散文诗的重要开拓者和代表人物,是当代中国散文诗坛的泰斗和旗帜。

今天,我们特推出一期增刊,选辑了19章耿林莽精美散文诗代表作,以及箫风主编的一篇短文《耿林莽对中国散文诗的贡献》和耿林莽访谈录《精品性,是散文诗的本质属性》,以表达对耿老的深切怀念之情。

对一位诗人最好的怀念,就是读他精美的诗篇!

202316

图片

乌镇 淡淡的水墨画

淡淡的水墨画写在柔柔的宣纸上面,色调是冷的。

灰瓦屋檐的投影重重叠叠,推开雕花的木格窗子,脚底下便是水了。

绿潭深水,凝滞着团团梦影。

乌镇是一个梦吧?浓得化不开的影子在水中淤积,荡漾。影子被拉长。

一道拱桥横跨,驼背老人似的蹲在那里,看水慢悠悠地流去,流去,默不出声。

日子也平平淡淡,流去、流去。

小镇是历史的切片,椽木已朽的藏书楼堆满纸质发黄的古书,没有人翻动。燕子飞掠檐下,从来不停留。

孩子们放风筝,少女折叠孤单的纸鹤。三月出嫁的女子,九月便成白发的老妪。

老爷爷坐在院门口晾晒冬天,面目慈祥,笑成一页善本古籍多皱的封面。

而你总坐在湿漉漉冰凉的台阶石板条上,等待每一个黄昏的来临。

夜的浓墨涂暗了水, 众目所视的眼睛便望不见你了。

一滴泪落进了水,封藏为密封的档案。

众声喧哗,网孔一样罗列的伤口在疼痛,平平淡淡的欢乐裹住隐隐约约的哀愁。人活着,且一天天老去。

乌镇是一个梦,淡淡的水墨画似的。她不会褪色。

图片

青岛感觉

绿树,红房子,蓝眼睛的海。

灰色瓦的小渔村,散列着鱼的脱落的鳞,一片片稀疏的古坟茔。

苍然的矮松树,摇进又摇出。

摇冷了岁月。海已厌倦于日日夜夜的哮喘。

一个南欧美妇人买舟而来,散步时留下了异国风情的红头发。

罂粟花似的披散,蔓延。

弯弯曲曲的小红楼,染红了岸的褐嘴唇。

高高低低的山,撑起阳光耀目的伞。

那女人在阳台上,披散她的长头发,在引诱掠空而过的风吗?

浴场沙滩上,男性女性如玉的躯体,在涌动;

白闪闪的火焰似的云,在涌动;

只有那一望无际的海之波,蓝着,蓝得有一些冷。

图片

四月 打工的女孩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荒地上孕育着丁香……

——艾略特《荒原》

四月,四月是残忍的吗?

四月,打工的女孩,怀揣一本艾略特,离开了家园。

来到南方,投入开放城市热浪滚滚的旋涡。

你是幸运儿,走着,走着,便领到了一顶安全帽,一只饮水杯。

(这么快就捧上了饭碗!)

但是你并不开心。一种心事,向谁言说?

四月,四月是开花的季节。

念着那句诗“孕育着丁香”。你去寻找那棵树。

小院里墙皮已酥,古屋正拆迁,要盖摩天楼:清一色,巍然的“摇钱树”……

墙角边仅有的一棵紫丁香,也要砍掉吗?

花瓣落地如雨,花瓣落地为泥,花瓣在你心上,撒下一片忧愁。

四月,四月是残忍的吗?

怀中揣着的那本艾略特,你最喜爱的诗,放在工棚里,被谁窃走了?

捧起饮水杯,抚摸搪瓷脱落的地方,如抚摸心灵的伤口。

杯中水早已凉透,一口也不曾喝。

你决心去书店走走。

“给我一本艾略特。”你说。

“没有,没有艾略特。”

售货小姐取出一摞书问道:“金庸?琼瑶?要不,来一本韩寒?”

你摇摇头。

庭院里没有一株紫丁香,书店里没有一本艾略特。

没有,没有。

满城的霓虹灯眨动着色的媚眼。

这里不是“荒原”。

图片

手的档案

人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手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

工具,工具而已。

十指尖尖,十指尖尖的手,不过是终生劳累的小小老百姓。

“把你的手伸出来吧。”他说。

(这是个看手相的人。)

一只沾满污泥的手:油泥、灰浆、汗渍,被石头渣子割裂的伤口,血迹斑斑。

这是一只在工地卖命的民工的手。看手相的人,一眼便看出了吉凶祸福:

“你的手,一望而知,苦命的根由。”

(何以见得呢?)

你看这掌上,弯曲的纹路,蚯蚓似的爬着,艰险的迷途。

手指张开,如此瘦削又如此干枯,鸡爪子一般。

一条条干涸的河,水已断流。

叶子落尽了,只剩下几根枯枝,不断地抖动。

风还在继续……

指纹的密码,印在一块又一块砖上,砌进了直线上升的高楼中了。

塔一样高耸的楼,构成了现代都市皇宫式的巍峨。

珍藏其中的民工们手上的汗渍和独特的指纹,也享有一份荣耀吗?

一些人的命运,

一些手的艰辛,

成为与楼同在的原始档案,将被永久地封存。

没有人查阅。

图片

闪 过

原野的风,闪过,闪过列车的窗口。

列车在提速。田野、山脉,河流…… 一 一闪过。

车如流水,路似蛇。

谁记住了谁?

梦的影子,落魄的游魂,那些高高低低的树,暗淡或者明亮的茅屋的尖顶。

闪过,一切都是闪过。

大路上走过来一个阔肩的少年。那微笑,那眼波里湖水的光泽。

只一瞬,车上车下相互的对视,有如触电。闪过,速度吞噬了一切。

来不及接触的爱情,天长地久的爱情,都只是闪过的一瞬。

逝者如斯夫?

闪过便消失。

图片

醒来的鱼

半坡的鱼,还能游吗?

历史的大波消逝。黄土高原的风,拍硬了冻土。

赤身裸体的先民,是怎样网起一尾一尾鱼的呢?

你是幸运儿。原始艺术家刻你在一只陶罐的外壁。

陶罐中贮满了水,却没有一滴供你去游。

凝固七千年,尾巴也不曾动一动呵。

七千年的梦,其实也短。陶罐上醒来,还是那条黄河。

“我可以自由地游一游了吗?”鱼说。

它终于醒了。

图片

望 梅

梅开白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青的。

青青的梅子,很酸。青青的,小小的颗粒,藏在绿叶丛中,藏得很深。

古时候的少女,望着青青的梅子,想那远恋中的男子,眼神酸酸的,心也酸酸的,望梅而不能止渴。

一直望到梅子黄时,雨落下来了,泪落下来了,而情人,却不见前来。

青色的雨,比梅子还小的颗粒,隐在哪一棵树,哪一片叶子,哪一条枝上?

(那一点点莫须有的爱情的信息。)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草如烟,雨如烟,愁也如烟,湿漉漉地挂在天际,像一张网,网住了江南,水乡和稻田。

雨还在下着,雨还在下着。

直到池塘里游满了蝌蚪,她们是青青的梅子变的吧?由于耐不住寂寞,终于孵出了一片蛙鸣。

图片

鼓声遥远

鼓声遥远。深山幽谷里,鼓,不敲自鸣。

哑然而起的低音之雷,从“黑云压城”的门檐下逃逸私奔的一簇簇影子。

(牛的哞哞哀鸣附着于鼓皮的背面。)

鼓声遥远。它原是一声自悲自叹的独语,不是被谁的槌子敲击出的一声欢呼。

幽谷深山里,唯有雾蒙蒙而远,四处飘散着逃亡者的战栗。

一百年过去,一千年过去。

击鼓人杳无声息,那鼓槌也不知下落。

鼓声还径自响着。在夜半,深山幽谷间——

它在唤谁呢?

石头们听着。

绿色的黑色的不长翅膀的虫们趴在草叶的尖上,

听着,这鼓声。

而人是没有的。

没有人听的鼓声执着而孤独。

不需要前呼后拥,夹道欢呼,

鼓声,在幽谷深山里响着:

一声,两声,却绵延不断。

鼓声遥远。它守住了一种寂寞,犹如,

普罗米修斯守住了他的那一束火。

图片

吹箫人

不是瀑布,不是缓缓而流的山泉,是有人在吹箫。

木筏散了,号子声远。我们的船顺流而下,江声已经睡去。

只有一管箫在吹,吹着,呜呜咽咽。

无语的悲哀,反反复复。抚摸,伤口流着血。

找不到人诉说,沉甸甸的竹叶,滴着露。

屈原、李白、苏东坡,一代代人传下来的那条江,在流。

神女还无恙吗?她老了。

经不住秋风,发已稀疏。云哦雨哦雾哦,朝朝暮暮,帝王之恋已老化为衰草。

神女峰边,流出来洁白的羊群。

(箫声将它们唤出!)

穿紫衣的牧羊女,在寻觅失踪了的小哥哥。

(骑在水牛背上,溜进了哪一座山谷?)

云哦雨哦雾哦,山脚下的黄昏来了。

羊群咩咩地叫着,寻不着哥哥。

剪不断的箫声,吹了几千年。

不知道神秘的吹箫人,在哪里坐着……

图片

易 水

风吹着。灰蒙蒙的易水,在流。

眼泪和叹息收藏于隐忍的波涛中。区区小民的眼神,怯怯地张望。

易水,是凉的。

骤然间一抹寒光闪过,

一位壮士和他的剑,舞出了,

惊雷之震。

三杯苦酒咽下,肝胆倶裂。

高渐离叩筑之声幽咽,而你以剑击打着栏杆的铁。

白衣白帽的送行人,泪下如雨,满座无言。

悲歌一曲,震荡了燕赵大地,九州方圆。

一片落叶飘坠到你的胸前来了。

(是枫叶,比血还红一些的叶子,如同誓言。)

于是你立起,躬身一揖,决然地转身,上路。

这是一去不复返的,

决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

决然,义无反顾。

道路的尽头,就是那暴君的宝座:金殿。

以卵击石,壮士的鲜血溅在帝王的宝座上了。也许,是仅有的一滴。

图穷匕见,短兵相接的拼搏,用死亡震撼了王权铸就的铁壁。

漫漫长夜里的一粒萤光,闪过,

竟如此之短暂。

年年秋风,易水依旧冷冷地流。

疼痛的伤口,裂开又弥合。

图片

草鞋抒情

穿草鞋的脚,亲近大地和泥土,是人与自然最后告别时,

温暖的一握。

湿漉漉的水含在眼里,青草的毛睫上面有一滴泪。

露水的路距太阳最近,

离死亡最远。

马蹄子敲叩在青石板上,是一种快乐。

而人足赤裸无声,

永恒的沉默。

草鞋底吮吸大地深处的凉,传送给脚,

化作神秘的暖,

田园,山冈,森林,河流,

呼唤一个人的长征。

小油灯油尽草枯,编草履的人手掌麻木。

这是他编织的最后一双鞋了。

跨出门去,他听见,

满街都是高跟皮鞋叩出的响声。

图片

最后的炊烟

那鱼已不再游动,成了鱼干,吊在多裂纹小石屋的墙边,像是老妈妈硕果仅存的一枚牙齿,摇晃着老树皮的枯干。

大清早总在那里抽旱烟的老汉呢,怎么不见了?

石凳仍待在那里,守望着恒久的孤独。

炊烟呢?

炊烟仍将按时升起,几十年如一日的,在石屋的上空,弯弯曲曲地缭绕,盘旋。

头晕,目眩,老妈妈的手在战栗。她向炉膛填入最后一束枯枝,使尽了全身力气……

最后的炊烟,失去了往日的浅灰或浓黑,化为如银似雪的白。像是老妈妈头上的一缕白发,依依不舍地在石屋的上空飘着,飘着,久久不肯离去。

图片

荆楚诗魂

雪粒在船舷边聚积,是纤细的手指在敲击,冰凉的泪水在凝固,还是荆楚之魂在呼救?

涪陵古城,老铁匠的炉火已经暗去。手握着冷冷的铁锤,火星化为雪粒飘失……

李白的轻舟载走了古代的欢愉,只留下了猿在两岸的啼鸣。

当洪水猛地袭来,猿声也听不见了。

归州的男儿裸身而行,江岸上,苦难的背负蜷成一种弧度。纤夫们烙下的脚印,是历史的铭刻,江水冲不去。

船在西陵峡口停泊,雪下得正猛。

想听编钟传唱昔日的楚歌。

(谁捧着一只碎了的陶罐款款而行,烛光照明了夜的铁壁。何处是屈子的衣冠?)

规模移民,文物搬迁,神话的洞口在黎明时关闭。

荆楚诗魂,江水中隐伏。

图片

博尔赫斯谈话片段

落日在一次绝望的闪耀之后,你便进入永恒的夜,沉沦于深渊。

失明者磨一面镜子,像犹太人斯宾诺莎磨出的那样,“傍晚与傍晚毫无二致”。

你把黑暗磨得光滑,不是用来映照面孔的千篇一律,和尽人而知的标准答案。

不是,不是。你从贮满沙的陶罐,倾出了一滴滴水的清澈。你为数字般枯燥的苍白人间,点亮了一簇,

梦幻的星座。

“老虎的黄金。”你说。

“最后的玫瑰。”你说。

你把花瓣与黄金揉碎,放在齿间咀嚼,

嚼成苦味的汁。吐出来的,

便是一个神话,传奇,和诗了。

便是一面镜子,迷宫,和梦了。

和你谈话不需要开口,打开你的书,便是跨进客厅的入口。

长椅上坐着两个人:博尔赫斯和我。

“陌生人,”你打开了《长城与书》,“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

“有一道巍巍的城墙,梦一般蜿蜒。”

“她是,”你沉吟着问道,“恺撒的影子,还是一座碑?”

博尔赫斯全身披黑,一头银发,龙卷风似的,翻展出无尽的智慧。

“书呢?还能不能找到一粒焚书的灰?”

“那灰,已化为梦中的蝴蝶,在飞。”

我看见那失明的眼睛亮了一下。向东方,他伸出了捕捉之手。

图片

我的梦,很暖

谁为我推开了那扇门,梦的门?

我走了进去。

“娘!”我喊。

她不在,无有回音。

锅灶间放着一小碗糯米糖粥,是她留给我的。

伸手去摸,那粥还是热的。

“娘!”我喊。

她不在,踪影全无。

于是,我坠入了回忆的深渊。

那一年,我四岁。夜半,我躺在您的怀里,听古庙的钟声响起,悠悠的,沉郁而低缓。

我仿佛看见一个披着长发的女鬼,哀号着从面前走过。

“我怕,我怕!”我说。

您把手伸过来,拍着我的身子,说:“不怕,不怕!”

那只手一直在轻轻地拍着,拍着……

那一年,我十三岁。为躲避日本侵略军的掠杀,我挽着您在逃难的人群中奔窜。敌机在低空盘旋,您的脚越发地迈不向前。

“娘,您害怕吗?”

“不怕,不怕!”您说。

我却分明感到了您枯瘦的手指在抖。

哦,娘,原来您就守在我的身边,您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这时候,窗子外面,呼啸的狂风正猛烈地刮着,把什么都刮走了,您不怕吗?

“不怕,不怕。”您说,“我这就走!”

别走了,娘!别走,外面的世界,很冷。风在吼。

娘别走,在我的梦里住下来吧。

我的梦,很暖。

图片

海 屋——怀念许淇

“海屋。”你说。

你的手指着海岸边的渔人之家,那些低矮、残破的小屋:

“海屋小小,百感茫茫正愁予。”

招手白鸥,它们正绕着海屋飞旋。

我们在海滨散步,你和我。沙滩上留下浅浅的足印,随即被海风掀起的沙子掩埋。

时间是从容的,而人不过是匆匆的过客。

海滨路旁,一座小红楼。

我们在那里驻足。

黑框六角灯,悬在屋檐下,迷离着中世纪的风情。

“当她燃亮时,一如灿烂的曼陀罗。”你说。

夜夜都有一乘马车,从遥远处驶近;零零落落的雨点,恍如梦幻中撒下的马蹄。

这小楼引发你无限的遐思。

“可惜我不曾带画夹来,下一次,一定要将她留入画幅。”

下一次,什么时候?

海屋等着,我也等着。然而,你却远远地离开了人世,带走了画夹,还有那一句承诺。

海还在,海屋还在,那沙滩也还在。

而足印,你的和我的,早已无迹可寻。

时间是从容的,而人不过是匆匆的过客。

图片

铜的梦

铜是一种声音,也是一种颜色。

穿透千年岁月,积淀为古井之水隐约朦胧的深邃。

我听见编钟的影子艰难地爬行……

今夜满月,一只轮子在痛苦地转动。

黄澄澄的月,涂上了深灰,便是青铜。

那是谁扔到天边的一面铜镜呢?

天边浮云,抑或地上的雾霾,罩暗了她。铸就出如此模糊的

淡紫色燃烧。

从远古年代奔驰而来的马,青铜时代的马,月光下老去,毛发苍然了。

诗人李贺吟道:“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我听见了马蹄的敲叩。在不毛之地的荒野,在绵延不尽的崖谷间,播撒怀古之幽思。

我仰起脸,寻找那一轮月。它已悄然隐去,沉没在冥冥一片如雨的苍茫之中。

敲叩峡谷、枯水,荆棘丛生之大地的铜声,也听不见了。

青铜时代的梦,太短,太短。

天已亮。揭开了又一个喧闹的白昼。

图片

蓝,一种冷色调

篝火冉冉欲尽的时候,脱去了那一缕蓝色的烟。

(她是火的幽灵吗?)

然后便是灰烬,随风飘散。

两只蝴蝶中的一只,从远古的墓茔飞出。由于孤单,她的翅膀上布满了深深的蓝。

寻觅,寻觅是无止境的,再也找不到那另一只蝶了。

蓝色的忧郁,遂成为一种定格。

蓝是一种冷色调。

蓝是撕裂满天乌云的那一道无声的闪电。

不需要雷鸣,和大雨的滂沱。

一道无声的闪电,便已经足够。

蓝是一种冷色调,

像一滴雨,在你眼的深处藏着,便已经足够。

当酒徒们的眼里涌动着鼓胀的红丝,

你的眼依然蓝着:安静而寒冷的一角。

诗人痖弦说:“海,蓝给它自己看。”

你呢?

你眼里那一朵灵魂的灯盏,蓝着,

是蓝给谁看的呢?

图片

每个人的落日

升起的必落下,这是生命的铁律。

庄子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轮落日,做一个怀抱落日下沉的人吧。”

我对自己说。

落日,落日呵,请伸出你犹有余温的手,抚摸我吧,抚摸……

这时候,我闻到青草的气息,竹叶子吐送着阵阵清香。泥土,泥土是大地永生不绝的摇篮,篱笆上蓝色牵牛花因落日的稀释而萎缩。鹰翅降长空,蝙蝠的垂挂如阔叶树上的叶瓣,蚂蚁们结队归家,回到石板下泥土的洞穴去了。

都市的万家灯火,揭开了又一个夜晚悲欢离合的千姿百态。

这时候,我投过去依恋的一瞥:这人间,有过我的一滴泪水,一粒汗。

怀抱落日。我的落日便是那苦吟多年的诗了,我已经将它留在一个引颈向阳的男孩的心坎上了。

(在那里,很安全。)

落日的最后一线光辉从我的额间掠过,然后在唇边停泊,展开了一簇花朵的盛放。

(这是谁也看不见的。)

(选自《耿林莽四十年精美散文诗选》)

图片


附:

耿林莽文学作品创作年表

1939

短诗《槐花树下》、小说《赤豆》发表于泰州《国民新闻报》及《青峰》杂志。

1944

《孤独的苦吟》发表于《中国文学》111期;诗歌《小村》《大地,我歌唱》发表于上海《文潮》月刊,始用笔名耿林莽。

1949

《为上海而歌》发表于徐州《新徐日报》。

1957

组诗《青岛小景》《还乡抒情》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葵花集》。

1981

参加《诗刊》“散文诗六人谈”,正式进入散文诗创作领域。散文诗合集《星星河》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另两位作家为徐成淼、刘再光)。

1983

散文诗合集《潮音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另两位作家为孔林、张岐)。

1984

散文合集《雨蒙蒙》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另两位作家为吕曰生、任远)。

1987

散文诗集《醒来的鱼》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散文诗集《耿林莽散文诗新作选》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8

《耿林莽散文诗选》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散文诗合集《散文诗十家精选》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图片

1990

主编《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精选》,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2

参与主编《中外散文诗鉴赏大观》(并执笔撰写当代卷《导言》),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与陈少松一起编选的《中国散文诗大系·山东卷》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1993

散文诗集《五月的丁香》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1994

《耿林莽散文诗精品选》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1995-1997

任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诗歌年鉴》特邀主编,主持散文诗部分编选工作。

1997

《耿林莽随笔》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0

散文诗集《飞鸟的高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诗集《梦中之马》由台北上游出版社出版。

2002

散文诗集《草鞋抒情》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4

散文集《人间有青鸟》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与谢明洲共同主编的《散文诗人20 家》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7

散文诗集《三个穿黑大衣的人》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图片

2008

文学评论集《散文诗评品录》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2011

散文诗集《散文诗六重奏》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2

散文诗集《鼓声遥远》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4

散文集《月光里的神话》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2015

散文诗评论集《流淌的声音——中国当代散文诗百家精品赏读》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2017

散文诗集《望梅》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9

散文诗集《落日也辉煌》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0

散文诗集《耿林莽四十年精美散文诗选》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2021

为纪念《湖州晚报·散文诗月刊》创刊100期撰写《祝贺与期望》一文,刊《散文诗月刊》“百期纪念特刊”(第10-11期)。

2022

《湖州,因散文诗而更美丽——<散文诗月刊>创刊十周年致贺》,刊《散文诗月刊》“创刊10周年纪念特刊”(第7期)。《有风吹过芦苇(外五章)》和创作谈《散文诗:美而幻》,刊发《散文诗月刊》第9期“名家新作”专栏。

图片

【作者简介】

耿林莽192637日生于江苏如皋,1939年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开始以散文诗写作和研究为主。已出版散文诗集《散文诗六重奏》《望梅》《落日也辉煌》等14部,散文集《人间有青鸟》等3部,文学评论集《流淌的声音》等2部。2007 年纪念中国散文诗 90 周年活动中,被授予“中国散文诗终身艺术成就奖”,2009 年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 60周年荣誉证书及纪念章,2015 年获《星星》诗刊主办的 “鲁迅散文诗奖”,2019年获第四届泰山文艺奖。2014年,凭借散文诗集《散文诗六重奏》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22年,再次以散文诗集《落日也辉煌》入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20136月起,受聘为湖州师范学院“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学术顾问。202315日逝世,享年9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