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怕死鬼”苏轼

 大宋有东坡 2023-01-06 发布于湖南

苏轼是怕死鬼。

为何又给此词打个引号呢?

只因当他为民请命,给神宗皇帝上万言书,说王安石新法不利于百姓之时,他是洗干净了脖子,准备被咔嚓的。

从此方面来讲,他并不怕死。

但他确实又很怕死。

不是我乱说的,在诗为证。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

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

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

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本诗标题有点长,《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书石室,过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桥,畏其险,不敢渡》。

诗题最后三字跟诗的最后一句正好相呼应,他之所以不敢渡,只因那桥飞架溪上,大概就是两根并排圆木、其上长满青苔,想要过桥,便得胆大,一看到就战战兢兢者,千万别往上面走,否则腿软,一失足成千古恨……

如果说孤证不立,那么,还有件事,证明他的怕死,绝非浪得虚名。

南宋曾慥《高斋漫录》记载:

苏子瞻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子厚为商州令……二人相得甚欢,同游南山诸寺……抵仙游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横木架桥。子厚推子瞻过潭书壁,子瞻不敢过。子厚平步以过,用索系树,蹑之上下,神色不动;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章惇苏轼来游。”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杀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看起来,曾慥的说法和苏轼的诗,记录的是同一件事,不过,有苏诗注解者认为,与章惇出游,发生在之事之后,诗中有“独攀”一词可以佐证。

很可能,苏轼不止一次到过仙游潭,第一次怕,第二次仍然怕……

苏轼此时不过二十余岁,但绝不鲁莽,他可不想死得不明不白,毫无价值,轻于鸿毛。

一句话,人啊,总得有点敬畏自然之心。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