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106教学手记——如何看待“这三年”的情窦初开之作

 晋诺工作室 2023-01-06 发布于江苏

很多学校的中学生守则上清清楚楚地写上:严禁早恋。可是,不论是多么严酷的禁令,事实上很多中学生确实品尝了情窦初开的青春滋味;为什么令行而不能禁?答案很简单,春天到来,万木萌发,即使武则天在世,恐怕也难以用一道禁令来束缚住桃红柳绿。

作为青春成长的一种必然心理变化,对异性之美的关注与渴望是健康的标志,只有那些木讷愚钝的梁山伯才不会有这种心理反应。如果仔细关注一下那些谈恋爱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会发现,他们的真纯与真诚,浪漫与天然,简单美得让你流泪!

我永不会忘记那一幕,那还是在山东老家一所中学任班主任的时候,我班两位同学谈恋爱,每天晚自习后,男同学要把女同学送到女生公寓大门口。我作为班主任找男生谈话,那天下了晚自习,我把男生叫到教室外,问到这个问题,男孩子给我说的一句话是:“老师,你不觉得某某某很好吗!”我笑了,说实在话,那个女孩子真的非常好,质朴而秀美,灵慧于中,纯情于外。后来聊了什么,我记不清了,总之,是我理解了、关怀了他一番。后来,双方考入大学,继而走进了婚姻殿堂。

前两年,还有一个同学,为了恋爱,放弃了高中学业,陪着女孩子读职高去了。如果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这简直是中学生谈恋爱毁坏前程的极佳事例。其实,我也不这样认为,如果一个女孩子能得到这样一男人的持重,只要美人,不要江山,那不是太多太多的世人所渴望追求而不能拥有的事吗?现在究竟还有多少人能为对方付出巨大的事业或生命的牺牲呢!

我还指导一位同学写过一封情书,还把这封情书作为写作材料上了一节全国公开课。一些具体内容在公众号里都有记述,在此不重复了。

说这些话的目的是,如果单从中学生的恋爱角度看,真正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里去,你可能看到的是百花芬芳的洁净之美,而不是成人世界的狭隘与龌龊,因此,中学生写作也应该给他们留有这么一块纯洁无瑕的情感园地,不要让它寸草不生。

第二十一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高中组的最后一道题目是:这三年。推测命题者的意图,可能是让考生来写疫情三年内容的,可是,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篇作文。

这三年

初中三年是长亦是短,我在这三年中走走停停,又拾起又放下,那是苦涩的甜味。

初见你的第一年,未曾熟悉,我是刚来到新城市的小孩儿,只是与玩伴嬉皮耍闹,正像一个到处捣乱的小男孩。而你是端庄优雅的,军训第一天就为我们献上了你家乡的舞蹈,地板上飞速旋转的你让我感到差距,只能悻悻地站到一旁。

正像我说的,我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乳臭未干,就喜欢做恶作剧,特别是围着那些所谓的“淑女”。我很抱歉当时经常去恶耍你,你总是对我那样的大骂,然后又转身离去,知道为什么我还不停地戏耍你吗?我看到了你在远处捧腹大笑。

第二年分班了,在这其中有一段网课,我加了你的qq好友,在网上对你又吵又闹。那是一段最特殊的日子,我每天就呆在电脑前等着你的每一句回复,好像就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那是我们离得最近的时候。想起每夜偷拿着手机,细思着每一句回答,只为看到你发一个“噗”字,我到现在依旧感到止不住的激动。

而回到现实,想想也能明白,我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孩子,怎能有勇气去向你投以爱慕之情,我只能稚嫩地望一下你,期待着你的每一次回眸,期待着你的每一次微笑,但也就期待着,因为我还是那么的懦弱,没有一丝勇气向你说一声“早安”,更没有勇气去向你提出我已改变的心灵。

网上的热情依旧,现实的冷酷也依旧,可我没有发现的是你也在改变着。你会在qq上问我游戏和你谁重要,你会马上回复我的消息无论何时,但我始终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只觉得这一切都如此自然。然而在有一天放学,巧合般,我们时间重在了一起,于是便追上你,和你同行。一路上我走着但又不知该说什么,倒是你跟我开着玩笑让我好受些,就这样我陪你走到了岔口再分开,在此之后,我们天天像这样在放学后走在一起。其实我并不是那个点走的,只是我想陪你而特意显得每次都是巧合。但后来我发现,我总在那黑夜的并肩中感受不到我所期待的心跳,有的只是一起走的路。

第三年了,热情总该灭了,再一次的分班让我们之间多了一层壁障,你去迎接新的同学,而我也该迎接新的学业,那燃着的篝火终于熄了,而且以后也不会再复燃。

这是我们的三年,没有那样的高潮,但也没有那样的低谷,似水一般平稳地流淌着,也将一直流淌。这是我的一份暗恋,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份糖果,只有偷吃才是最美味的。

翻过初中这本薄薄的册子,我含着泪,一读再读。

读过了这篇小文章,您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个孩子是不是很可爱,他没有歌德的文笔,但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给人的感觉不是顽石,而是内敛着一种光辉。

只会用调皮、搞怪表达对女孩爱慕的小男孩,是不是青涩得像是挂枝头的青杏;躲在被窝里等信息的样子,是不是值得许许多多成年人羡慕;而当真正走一起时又局促地说不出一句话的情境能勾起多少人的粉红色记忆;而尤其是文章结尾“含着泪,一读再读”的青春之殇,告诉我们这个小男孩不再青涩,告诉我们生命是那么美!

我承认,从文章学角度看,这篇文章算不上精美,但我还是喜欢它,我觉得它有一种真纯之美!

现在,太缺这个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