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常谈》,畅谈经典

 中学生读写 2023-01-07 发布于山东


八年级的同学来年领到新课本,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会代替《傅雷家书》,成为初中生的必读书。
我们都知道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家,却不知道他也是学问家,他曾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执教多年,学问做得也如他笔下的《春》景,并不深奥难懂,而是像个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经典常谈》就是他写下的一部通识名著,这里的“常”,是“平常”的常,而不是“经常”的常,它是用了比较浅显的语言,来引导那些国学爱好者入门。
朱先生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介绍了一系列国学经典。其中“经”有《周易》《尚书》《诗经》《春秋》等,“史”有《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子”重点介绍了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集”介绍了辞赋、诗文等文学体裁。
看到这些,也许有些同学会担心——这么多经典,虽然是简单介绍,我能一一看懂吗?不要紧,教材对这本书的要求是选择性阅读。可以选哪几篇来读呢?当然是选那些与教材中其他篇目有联系的。比如我们学过《诗经》里的篇章,那就可以读一读朱自清先生是如何评论诗经的,请看下段——

这一段写孔子喜欢引用《诗经》里的句子,引申出做学问或做人的道理,这多么像我们的老师,常常引用一句名言来说一番大道理。

朱自清先生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个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来说的是巴拉巴拉,他却用来巴拉巴拉”。

这一段说得挺有意思,如果我来命中考题,就会这样——

请从自己学过的《关雎》《蒹葭》中另选一句诗,使用“本来说的是……我们也可以用来指……”的句式,仿写一句话,谈谈《诗经》中隐藏着的做学问或做人的道理。

再比如我们学了不少陆游的诗,那么,就不妨读一读朱自清先生谈论陆游的文字——

如果我是中考命题者,就又可以用这句话出题了:

朱自清先生说陆游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一种是流连光景,你认为《游山西村》《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分别属于哪一种?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这道题是不是也挺有味道?

这样看来,你并不需要对每一篇都细读,而是选择有学过的课文有关的篇章。如果这个寒假你就想试读几篇,不妨从下面加红框的篇目读起。


推荐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