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地处巴山老林,而山林中的雾气是“岚”,境内有一条长达八百里的河流,已定名为“岚河”;水边的高地是“皋”,二字合起来便是“岚皋”。 由于此地极其荒野,古代各朝官方没有在这里建立任何机构,直到清朝初年,清军才到这里设置汛地,“汛”同“讯”,即盘问之意,“汛地”类似现在的关卡。因为高坪上立汛地建房时,于土坪内挖出了许多汉砖,便取名为“砖坪”。当时砖坪汛属兴安州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将兴安州升为兴安府,在府城设安康县,砖坪汛归安康县管辖。嘉庆初年(1796)升为砖坪营,道光二年(1822年)年升为砖坪厅。 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府、州、厅制,省以下改设道、县两级,于是砖坪厅遂改为砖坪县。民国六年(1917年)公民王樾等人联名向上呈报请求更改县名,因有岚河,河边高低为“皋”,于是砖坪县更名为岚皋县。 1949年11月28日岚皋县解放,沿用岚皋县名,隶属安康行政公署。1950年属安康专区。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撤销岚皋县建制,将长春、堰门、七步、泰山、大河、官元、大北河并入紫阳县,其余地方并入安康县,俗称“安岚合县”。1961年恢复岚皋县建制。1968年安康专区改称安康地区,2000年12月安康地区改为安康市,岚皋县随属。南宫山属于大巴山北坡支脉化龙山余脉,由4亿多年前火山喷发的杂岩和沉积岩组成,总面积7648公顷。据史料记载,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为避金人南侵之乱,朝廷在此修建行宫,名曰南宫,山由此得名。因主峰并排三峰构成笔架状,又称笔架山。这里地质地貌奇特,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既具庐山之峻、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又有黄山之秀、峨眉之奇,享有“神奇灵秀第一山”“人间仙境”“云中净土,世间桃源”的美誉。南宫山最著名的是“一绝五奇”的自然景观,即志留纪古火山遗迹、百年不腐高僧真身、千年古栎佯死复活、万年奇石呼风唤雨、亿年佛掌预兆丰欠、无源宝泉祛病强身。南宫山的主峰上因长满了颜色澄黄的苔藓,故被称为“金顶”。金顶海拔2267米,独秀于数峰之上,是南宫山景观最富集的区域。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初二,高僧宏一大师在南宫山金顶上的莲花盆中圆寂,其真身百年不腐,为南宫山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堪称“南宫山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