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读元代诗人冯子振的梅花诗。 前面说过,冯子振酷爱梅花, 有《梅花百咏》传世。 其中《西湖梅》和《野梅》 应是比较出色的两首咏梅诗—— 野 梅 ![]() ![]() 冯子振 〔元代〕 花落花开春不管, 清风明月自绸缪。 天然一种孤高性, 直是花中隐逸流。 诗词赏析 ![]() 野梅,即野生之梅,别名江梅,因其多生于山涧水滨荒寒清绝之处而得名。范成大曾撰《梅谱》一书,位居第一者就是江梅,书中写道:“花稍小而疏瘦,有韵,香最清,实小而硬。”张元干即从江梅的花果特点入手,写道:“还知百果输先手,政为孤根压众芳。”(《江梅》)说江梅在果实上比不上其他果树,所以一定要在花上弹压众芳。 冯子振笔下的野梅,似乎恬淡许多,它骨子里有种天然的孤高本性,是华中的隐逸者,自然不会主动去“压众芳”。 ![]() “花落花开春不管,清风明月自绸缪”,首二句突出一种“野”趣。野梅,也是无主之梅,即便是掌管树木发芽生长的春神,也无法左右野梅的花开花落。她似乎已然超脱于世俗之外,只与清风明月作知己。“绸缪”,谓情意殷切。“自绸缪”与“春不管”,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野梅孤高之本性。 “天然一种孤高性,直是花中隐逸流”这两句直抒胸臆,将对野梅的喜爱融于热情的称颂之中。受赵敦颐《爱莲说》的影响,一般认为“花中隐逸流”指菊花,但在冯子振心中,野梅亦担得起此名。野梅生于高山幽谷、荒村水泽,远离尘世、孤芳自赏,这种习性与处江湖之远的隐逸者有天然相近之处。因此,冯子振把花中隐逸者的名号赠予野梅,同时咏物明志,流露出自己的隐逸之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