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见心上人,看看姜夔怎么说,《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本钟 2023-01-07 发布于云南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首词是南宋文人姜夔的作品,他快言快语,直接告诉大家,他的创作目的。“鹧鸪天”是词牌名,“元夕有所梦”是这首词的题目。元夕,是上元节,民间俗称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宋朝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尤其是南宋文人在元夕这一天都会回忆昔日汴京城灯会的繁华盛景。同时,元夕也是个男女示爱的节日。在古代,女子很难走出闺房,唯独在正月十五有机会外出赏灯。

姜夔填词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他梦到青年时的心上人。淝水向东流淌,一直流入巢湖。姜夔对心上人的思念,就像淝水一样,奔流不息,不会停下。早知道会这么痛苦,当初就不应该遇到你,并且爱上你。这就是姜夔写作手法高超的地方,他害怕有人说他矫情,索性自己指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一下,就堵上了别人的嘴。

到如今,昔日情侣分隔两地,只能梦中相见。梦中相见,有很多缺憾,比如不能清晰看见彼此容貌,还不如看着画像。比如梦境会被鸟儿鸣叫打扰,让人从梦中惊醒。可以分析一下姜夔填词的状态,他似乎处于半梦半醒之间,话里有牢骚,更有悔恨。这股恨意,让他人到中年依然无法忘记昔日的心上人。

草还没有绿,头发已经花白。团圆的元夕节,没有花灯,没有爱人,只有被惊扰的梦境。于是姜夔感到,老得快,分别久,伤痛真的会慢慢消失吗?很多人说,时间是一剂良药,再深厚的感情,也难逃岁月侵蚀。事实果真如此就好了,君不见姜夔的感慨。他从青年到中年,依然会想起心上人。团圆佳节盼重聚的心情,只有分隔两地的昔日恋人可以明白。

姜夔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儿,思念也是两个人的事儿。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填词回味呢?相思苦,相守难,可天下的痴男怨女谁能逃离感情纠葛。姜夔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青年人面对感情的时候,要学会珍惜,不要挥霍感情,到了满头白发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姜夔感悟相思的同时,相思也为他创作提供了灵感,否则就不会写下这首《鹧鸪天》传世。

读这首词,会联想到辛弃疾的“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同样是元夕节的故事,同样充满了哀伤怨恨。快乐的节日,诉说悲情,格外让人心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