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续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女作家残雪

 xianfengdui111 2023-01-07 发布于河北

来自四川

残雪虽在国外拿奖到手软,国内却两手空空,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那一类"名人"——如果不是因为三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之事,国内非学当代文学的专业人士,几乎很少有人知其大名。

残雪不出名的原因之一:她特立独行,有着太过低调的人生与个性。

本名邓小华的长沙人残雪,出生于1953年。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她和莫言居然有着共同的学历:小学毕业。而她的文学基因,可从其父曾任《新湖南报》的社长,大约可以看出来些端倪。网上介绍她时,总是将哥哥邓晓芒的哲学教授头衔一并列出来,似乎想告诉世人她的家学渊源。

在1966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邓小华小学毕业即失学了。(莫言差不年纪的那一辈人,很多优秀的人学历很低,其实原因都差不多,比如玻璃大王曹德旺等,皆是他们没有多读书的机会)

从四岁起她寄养在外婆家,之后当过铣工、代课老师、赤脚医生等,甚至在遵父母之命结婚后,还自学成才和丈夫开起了裁缝铺,踩起了缝纫机。

小裁缝邓小华如何转身成为残雪的故事,局外人不得而知,终归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她低到尘埃里后,又回到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道路上来。1985年处女作《黄泥街》发表后,至今已有700多万字作品问世。

残雪幼年时期的经历,自然也影响到了她的人生和作品。对于人间的苦难,时代的恐惧,大多可以在残雪的作品中找到影证。正如有评论说残雪所写都是她的精神自传,灵魂的风景。

她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从不出席主流的文学活动,当然也不排除有主办方对非主流作家的偏见——毕竟她爱口无遮拦地抨击国内文坛:

"许多作家都是在文坛混,和那些所谓批评家抱成一团来欺骗读者。因为现在大多数读者还不够成熟,分不出作品的好坏,当今时代是作家们"混“的黄金时代。”

残雪不出名的原因之二:她作品门槛过高,过于阳春白雪,造成知道作者的人太少。

不论国内国外纯文学都算是小众的圈子,残雪哲学加文学的文本形式,注定是小众之中的小众。比起同样曾是先锋派代表,如果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让不少读者止步于前,那么自言高层次写作的残雪,其晦涩难懂的"新实验文本",会让人望而生畏的。

究竟有多高的门槛呢?用和她打了十年交道的编辑陈小真话说:

"如果有看过一两百本哲学原典作为基础,进入残雪的作品,可能稍微的容易一些。"

简单的讲不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人,也就难以读懂被誉为中国的卡夫卡的残雪。

比如以残雪的代表作《苍老的浮云》为例,单看中人物虚汝华、更善无之类的名字,人格分裂,是否比萨特更高级不知道,"窥视欲”的主题,荒诞的风格,支离破碎的情节故事,想要读懂无疑是件痛苦的过程。

残雪超级自信,坦言她的作品为未来而写:读她的小说,必须看出里面的哲学结构;读她的哲学,又必须看出里面的文学结构,二三十年后人们会看懂她的作品。

所以综上两个原因,残雪作为当代女作家中的稀有人物,残雪比起差不多同龄的王安忆、迟子建、铁凝等出名更早的人物,似乎不太为人所知。

但按照诺贝尔文奖评选规则,是要在文学圈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才能进入其视野之内的。

她在专业的作家圈子里,应当是比较有知名度的,其写作水平也很受同行的欣赏:她的小说,成了美日等诸多大学的文学教材,是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日本东京创办有"残雪研究会",更有美国作家赞扬残雪,说她是中国最好的作家……

不过,评价文学的标准很多,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其中一个。

如今,2021的诺贝尔文学奖已落定于古尔纳怀中,残雪不出意外的再次落选。虽然她三次入围,不及村上春树、罗斯、米兰.昆德拉等,这样的诺奖"专业陪跑员"次数多。

但按照中国人传统的"事不过三"的观念来看,一来以后获奖希望更大些,二来证明残雪实力不俗,三呢,或许如某些人所猜言,残雪的风格很对诺奖评委会的胃口。

谈到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残雪却说人们太重视这个奖了:"一个奖,不就一个奖,又没有得,干嘛都来找我?"

若是有人对残雪感兴趣,那也可以读一读她的书。毕竟哪怕读不懂,接受一下先锋派的打击,立志提高文学素养,也是好事呢。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