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彪去世后,工作人员在他家中发现一物品,主席看后忍不住落泪

 书中淘乐 2023-01-07 发布于内蒙古

1971年林彪去世后,工作人员来到他的住所里整理物品,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在小册子里发现了毛主席的落款。

之后,工作人员将这个小册子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拿到小册子后,毛主席将小册子打开,看着小册子里的文字内容,他的记忆仿若回到了过去,一想起那些与战友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他便忍不住落了泪。

小册子里究竟写了何内容?

图片

内容

其实,小册子里的文字内容很简单,小册子翻开的第一页便是一首诗,而诗的下面便是题写者毛主席的落款。

诗歌名为《龟虽寿》,是东汉末年曹操的一首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毛主席为何要送林彪手抄的诗集?人们对此产生了许多推测,而问题的答案,想必就藏在林彪和毛主席过去一起经历的峥嵘岁月中......

图片

峥嵘岁月

在人们的心中,林彪是“战神”,几乎战无不胜,每当敌军提起他的名字时,都不由冷汗直冒、忧心忡忡。

实际上,能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林彪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而付出的过程中,也遭受了许多磨难。

难以想象的是,少年时期的他还经常被人嘲笑、欺负,小的时候,林彪长着偏黄又稀疏的头发,由于这样的形象,他经常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连班里的同学都对他指指点点的,

小时候的遭遇,让林彪的内心走向孤僻,也让他养成了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习惯。

图片

林彪的性格使家人很难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中学毕业后,家人一直想让他找个教师的工作,让他在家附近教书育人,也好照顾家人。

也就是在家人向林彪提起此事时,林彪第一次向家人表示出了志向,他告诉父母,如今时局动荡,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他的内心一直有考入军校的想法,上了军校入了军队,他要指挥着军队打跑那些侵略中国的敌人,成为中国的英雄,让中国走向和平。

就这样,林彪说服了家人,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加入了共产党,并跟随着党组织成员一起参加南昌起义,上井冈山。

让我们来看看林彪的早期军事生涯履历,1926年10月,林彪从黄埔军校中毕业,此时正处于北伐革命期间,林彪被任命为见习排长,在国民革命第4军独立团领兵作战。

而这也是林彪第一次指挥并参加战斗,战场上的他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带领着团里的弟兄打了不少胜仗,也使共产党高层注意到了他。

图片

1927年4月,林彪参与了第二次北伐,同月,蒋介石发动革命政变,开始与共产党撕破脸皮,并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发动血洗,让国民党籍人士到处搜捕共产党籍人,对共产党籍的革命志士发动血腥屠杀。

自此,国民党便和共产党的合作关系走向破裂,而共产党也开始走上了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于9月份发动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这时的林彪已升任成了连长。

秋收起义时,林彪也才20岁,而这个年纪的他,和许多的年轻人一样,有着为革命牺牲一切的一腔热血。

之后的一年时光里,林彪跟随着朱德、陈毅转战多地,1928年4月,林彪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并开始了“反围剿”斗争,在不断的作战过程中,林彪既磨砺了自身,也凭着赫赫军功,一路晋升,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营长、团长、第4军第1纵队司令员,到1930年时,林彪已是第4军军长,已然是军中的高级指挥员。

图片

毛主席比大林彪14岁,林彪对他来说,既是属下,又是他看着长大的弟弟,林彪有时候遇到思想上的困难时,会写信问毛主席,每当毛主席收到林彪的信后,都会仔细阅读回复。

在林彪对未来感到迷茫之时,毛主席也会给予建议,帮助林彪走出迷茫。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这一时期正是共产党早期革命最为艰难的几年,面对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一些同志生出了“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而林彪也曾悲观动摇过,对革命的前途生出了疑问。

为了坚定信心,鼓舞战士,毛主席专门写了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批判这种思想。

这篇文章传遍了整个军队,林彪也仔细阅读过,读完这篇文章后,林彪顿觉得前途光明,对自己之前的动摇感到不齿,之后的好几年,尽管红军的日子依旧不好过,还是处处遭受国民党的打压、围剿,但他还是在高级指挥员的位置坚持了下来,一直在前线指挥,坚持武装斗争。

图片

1932年,林彪升任为了红一军团总指挥,而这年的他,也不过才25岁。

25岁,林彪能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当上军团总指挥,可想他的指挥天赋有多高,不然组织也不可能将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

1934年长征开始,林彪率领着红一军团走上长征之路,在长征中,国民党部队依旧穷追猛打,不放过灭杀红军的机会,对红军发动战争,而红军也不由得走上了一条边打边走的艰辛路。

在这困难之际,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始终是长征中的主力部队之一。

长征结束,红军到达陕北后,党组织打算培养军政人才,创办了抗日红军大学,简称“抗大”,而出任大学校长的正是林彪,而林彪也为党组织培养出了许多的优秀人才,而这些从抗大毕业出来的人,也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图片

1937年国共二次合作,达成了全民族抗日的一致目标和战线,按理说,林彪这样的军事奇才应该在抗日战争中名声大显的,但不幸的是,林彪在1938年负伤去了苏联治疗,直至1942年才回到国内。

而关于林彪的种种战绩,以及他“不败战神”的传说,还要从解放战争时期说起,林彪的就是在这一时期显现出了他强悍的指挥作战天赋,让敌人一听到他的名字,便如临大敌,感到棘手。

当时的林彪活跃在东北战场上,他的宗旨就是只管打仗的事,其余的杂事几乎不问,完全将杂事交给属下去做,而这也使他的精力全部集中在了战场上。

为了打胜仗,林彪最常做的事便是一个人面朝地图观察思考,而这也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林彪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他喜欢一个人思考,一旦他想出了策略,就会下达命令。

不过林彪从不拿队伍中将士的生命做赌注,他从不打无把握的仗,在进攻时他要计算到有全胜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还要留有退路,而这便是“军事上的天才”,或许在常人的眼中,地图只是一张平面的图画,但在林彪眼里,地图却是立体的战争沙盘,在看地图思考的时候,他的脑中会模拟出不同作战方案下不同的战争结局。

图片

围困长春迫使国民党军队起义投降,使长春实现和平解放;在沈阳战役中全歼蒋军;实现东北全境解放后转战华北,与聂荣臻等高级将领共同指挥作战,带领解放军解放华北地区,后又继续南下,带领着解放军迎来全中国的解放。

这些都是林彪的战绩,毫无疑问,无论是在红军时期、抗日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林彪都为我军做出了不菲的贡献,是新中国的功臣。

1955年,林彪被授予了“元帅”军衔,毛主席将命令状交到了林彪的手上,而这份荣誉,也代表着国家人民对他过去功绩的肯定。

图片

尾声

1971年9月林彪去世,在他去世后,工作人员来到了他的家中整理物品,其中工作人员意外的发现了毛主席手抄的一本小册子诗集。

而诗集扉页上的诗,则是曹操的《龟虽寿》,诗歌的后面还有毛主席的落款。

曹操的《龟虽寿》是一首抒怀言志诗,里面表达了曹操的志向,在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曹操刚刚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而此时的他也还尚未统一中原。

一统中原是他的梦想,可那时他的年龄已走到了暮年,曹操不敢保证他能活到一统中原的时候,故而发出了感慨,写下了这首诗,为自己的寿命有限而感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这样的状况下,曹操并不感到悲观,反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说自己虽然已老,但志向却是远大的,以此来激励自己,要不断的保持乐观心态、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不断前行。

图片

以上便是诗人想要表达的含义,关于毛主席写这样的诗送给林彪的说法很多,有人认为是想要林彪保持初心,一直走在追求革命的道路上,有人认为这是只是一份普通的礼物,是为了纪念两人之间的革命情谊......

其实,不论是哪种说法,都代表了毛主席对林彪革命情谊之深,同时也代表着毛主席对林彪的期许。

在看到曾经为林彪誊写下的这首诗时,毛主席想到了过去的战争岁月,革命早期,红军的生存是那般的艰难,可就算是处在绝境,也有许多意志坚定的追随者,而这其中便有林彪。他亲眼看着林彪从连长、营长、团长、军长......走到元帅的高位,他和林彪一起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那段记忆一直铭刻在他的脑海,再想起这段记忆时,他忍不住落泪,内心五味杂陈......

纵横三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