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学”让周前会议变得更有文化味儿

 新用户9913Bpb0 2023-01-07 发布于浙江

“共学”让周前会议变得更有文化味儿

                          | 金洁

说到会议,如今可谓家常便饭谁还没开过会,忙起来的时候甚至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周前例会、月会、季度会、年度总结、经验汇报;大型会议、小型会议;线上会议,线下会议……这么多的会议,其中周前例会是我们常开的会议,也是我们所以会议中占比最大的。那么怎样让这部分时间变得更加有意义?怎样让会议变得不仅仅只是走过场呢?近几年我们在周校的带领下,朝着促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慢慢前行。
原本的周前例会,各条线布置任务——领导总结任务——敲重点敲重点,老师们也是珍惜时间,“效率”加倍,记重点、看手机、改作业……正如周校说的会议要么不开,要开把大家都聚集起来,那么就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把会议开得有趣又有料
听说读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于是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出发,慢慢地将周前例会开出了文化味儿。
我们从听周校长的绘本故事开始,为了打开老师们固化的会议思维,重燃乡村教师的教育热情,周校开始给我们讲《点》《鳄鱼哥尼流》《石头汤》等绘本故事。故事图文并茂,生动又发人深思。没有讲道理,但又处处渗透着道理,作为老师要有哥尼流的思想和热情,懂得欣赏抓住每个孩子的“点”,要想学校发生变化要会煮“石头汤”……思路一打开老师们分享的绘本故事也联翩而至。
读:有了绘本故事的基础,老师们也逐渐意识到作为人民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周校抓住了这个契机,开始带领着老师们共读一本书。读专业: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师阅读地图》等;读信念:《少有人走的路》……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共读就像雁群效应,在校长头雁的带领下,慢慢找到方向,形成合力,推动群体前
说:听和读是输入,那么说和写就是输出。就像婴儿学习语言,只有外界的不断刺激,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最后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说,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会前5分钟演讲,成了我们周前例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事力也是教师们的幸福力,从开始的主题来源于工作和生活,老师们分享着自己生活中、工作中的故事,折射出自己和身边人的闪光点,分享着教育教学经验,透露出教育的智慧,发现身边的美。在故事的基础上,这学期又迭代升级,故事分享转为阅读分享。好书推荐的同时又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启发,老师们的阅读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
写:演讲、分享离不开框架和文稿。“万石谷,粒粒积累”一次好的演讲,要有平时不断的发现和累积才能促就表达,老师们的一周一篇也为一学期一次的演讲积累了素材。就这样一个演讲的稿子,汇编成了一本本小册子,属于我们的演讲稿集,也变得越来越富裕。
要想会议变得有料,用心很重要。我们的周前例会在周校长的经营下,不知不觉更替了很多个版本,与其说是在更替,不如说是在沉淀,没有前期的积淀,不会有后期老师们的侃侃而谈;也不会有叙事、论文、课题等市级一、二等奖逐年递增的数量;不会有老师们逐渐起来的专业自信,各种场合的经验分享;更不会有各大杂志上的文章发表。
“共学”让我们的周前例会变得更有文化味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