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前文明】对三星堆七个符号的再探索,北斗七星文化

 楚士祥丁 2023-01-07 发布于甘肃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七个符号,很多人都对这七个符号做出了各种猜测。但不论怎样猜测,都不应该脱离中国传统文化。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北斗星文化,笔者认为这七个符号应该是代表北斗七星。

当然,北斗七星也叫北斗九星,也就是还有两个符号,等到文章的最后再公布。

关于北斗星文化,要从颛顼说起。

北斗猪神——颛顼(Tonguz)

在很多考古遗址都出土过北斗猪神的形象:

很多考古遗址都是按照北斗星的布局排列的。

中国传统文化——北斗星文化

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文化和北斗星密切相关。

根据古籍的记载,颛顼母亲的名字(女枢)对应北斗星第一颗行星的名字,而且她是看见北斗星的最后一颗星(瑶光)放出光芒而怀孕的。——可见颛顼(北斗猪神)就是北斗星的化身。

颛顼面具

颛顼的纵目面具在三星堆遗址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颛顼”一词,是突厥语(匈奴语)Tonguz的音译。用作地名时一般译作“通古斯”或“东胡”;用作人名时一般译作“颛顼”或“淳维”。

也就是说,“颛顼”就是“通古斯”,就是“东胡”,就是北斗猪神。

北斗猪神——颛顼

对三星堆七个符号的探索

第一个是眼睛形的符号,三星堆出土的器皿(高柄豆)的底座上就有这个符号。

眼睛形符号

这个符号,应该是北斗星的第一颗星——天枢。

第一颗星——天枢

“枢”的古音是nga(ŋa),其实这是颛顼母亲的名字。而“眼”字的古音是ngan(ŋan),所以“枢”和“眼”很可能有某种联系。

《山海经》里提到“烛龙”,对烛龙的描绘是“直目正乘”。“直目”就是眼睛向前伸出,“正乘”就是正对前方。

甲骨文中的“直”字,就是向前伸出的眼睛:

直目就是纵目

而北斗七星很可能就是烛龙的形象,所以眼睛必须占据重要地位。也就是说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就是眼睛。

烛龙直目正乘

北斗星的第二颗星叫做天璇。

代表旋转

此符号,由太极图的S线和“万”字符的半部分组成,代表旋转,所以应该是北斗星的第二颗星——天璇。

北斗星按照季节旋转形成“万”字符号:

“万”字符号的来历

第三颗星,叫做“天玑”。由甲骨文的“几”字和表示玉器锯齿形的短横线组成。

古代玉器——璇玑

北斗星的第四颗星叫做天权。

甲骨文的“权”字:

左边木右边手

甲骨文的“权”字,左边是“木”,右边是一只手。很可能是手里拿着权杖的意思。

甲骨文的“权”字还有一种写法,就是“木”加“雚”。很多人都按照这个结构去解释,结果越解释越糊涂。笔者认为这种写法只是借音,借了“雚”字韵母的音,和“雚”字的意义好像没有关系。

既然“木”代表权杖,那么,两根交叉的棍子也能代表权杖。

代表“权”的符号

这个交叉的符号,在殷商甲骨文里是“五”。但在三星堆的符号里就不一定是“五”了,有可能是“权”字的雏形。

“权”还有“权衡”的意思,就是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这两根交叉的棍子,长短相同,应该和“权衡”的意思比较贴近。

北斗七星

第五颗星叫做玉衡。

“衡”字的意思就是左右两边的重量完全相等。

天平

所以,很可能是那个像“宜”字的符号:

衡——左右对等

第六颗星叫做开阳。

这个“∧”形符号在殷商甲骨文里是“六”。在《易经》里,“六”代表“阴”,所以这个“六”常用来代表八卦的阴爻。

八卦里代表阴爻的符号“∧”

北斗星的最后一颗星叫做瑶光。

“斗”字

这个符号很可能是“斗”字的雏形。“斗”字代表北斗星的最后一颗星,也能代表整个北斗七星(北斗九星)。

北斗九星

最后,还有两个符号,加进来就是北斗九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