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氏英烈传之一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氏,自古忠厚传家,诗书裕后,严气正性,有南宋信国公文天祥、南明宰相文安之,事迹彪炳于世,也有众多先贤为国为民,勇于牺牲,或见诸于家谱县志。余不敏,以中华文氏宗亲网之平台,聚众多宗亲之力,录大仁大义之英烈于此,略述梗概,以备采风者录云。更甚于,褒善贬恶,颂棻知本,树正气,扬家风,与时俱进,后辈蔚起,挺出英豪,家和族睦,国富民强。谨此,向文氏英烈们致敬,并与诸位族人共勉同励!
1、南京雨花台烈士文绍珍
文绍珍(1908-1931) ,男,又名文丹慈,化名王克成,湖南省石门人,1908年出生。他幼年就读于其父所在的私塾。1922年,转入沿市高等小学学习,后经伯父文祥云介绍,到常德师范学习。1925年,文绍珍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征得黄埔军校领导同意,调出30名学生(均为共产党员)到国民革命军东路先遣军从事政治工作,文绍珍就是其中之一,他担任连指导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党组织决定凡未暴露身份的连以下共产党员干部,仍留在部队工作,经王尔琢(党代表)做工作,文绍珍被安排在王根僧营中任连长,由中央军委直接联系。1928年,文绍珍脱离国民党部队。1929年夏,他到达天津,找到当时在天津负责党的秘密工作的挚友徐冰如。徐冰如将他的关系介绍给中共顺直省委,中共顺直省委即转给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后决定派文绍珍到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做兵运工作。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文绍珍以南京失业青年的身份登记考入军校,被中共南京市委任命为市军委负责人之一,直接领导军校党支部的工作,并兼任炮兵学校党支部书记。在军校期间,面对白色恐怖,文绍珍坚定、沉着、机智、勇敢地开展工作。他一面帮助在南京的原黄埔军校中失去党组织关系的人员恢复关系,一面团结进步青年,利用各种机会与国民党展开斗争。1930年秋,南京军委系统被破坏,文绍珍即去上海向中央军委汇报,得到军委指示后,迅速离开南京,去武汉继续做军运工作。鉴于在武汉单身汉难以落户,他向军委提出,与在北平学习的未婚妻、共产党员宋濂一起去武汉,得到了军委的同意。


在北平,文绍珍与宋濂商量了去武汉的工作,还未动身,即在宋濂的住所被捕,关押在北平市公安局。20余天后,转押到南京宪兵司令部。他虽被施以各种酷刑,但仍坚贞不屈。1931年8月28日凌晨,文绍珍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23岁。

2、战地摄影文宗华
文宗华 (1930—1962)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室编辑,四川西充人。 1949年12月入伍,1950年12月加入中国共青团,历任战士、宣传员、文工团员; 1952年随部队赴朝参战,在朝鲜战场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曾多次和文工团员们到我军前沿坑道进行慰问演出,鼓舞士气,曾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9年1月调入八一厂任纪录片室编辑。编辑了《冰河上的战斗》(与他人合作)、《全国公安检察司法先进工作者大会》、《南京部队军政比赛大会》、《将军当农民》、《将军与士兵》等10部纪录片; 1962年9月25日赴边界作战前线采访。11月12日上午,在执行拍摄任务时遭敌军炮火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2岁。总政治部授予他烈士称号。
精彩推荐

点标题可查看

湖南常德文姓概况

广东清远文氏概况

江西文氏基祖文时

文氏寻根留言汇总(1)

3、革命烈士文根宗
文根宗(1901——1928),今井冈山龙市镇大江边村人。农民家庭出身,16岁开始给地主做长工。1927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家后,文根宗任大江边暴动队队长,经常带领队员在本村打土豪,为工农革命军筹款筹物。1928年2月,在攻打新城的战斗中,活捉了国民政府宁冈县县长张开阳,为此受到毛泽东的表扬。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时,被推举为第一任工农兵政府主席。1928年“朱毛会师”后,文根宗抓紧有利时机,在宁冈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积极推广朱德、王紫峰在葛田乡的工作经验。

正当边界工农武装割据进入全盛时期,中共湖南省委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于1928年8月将红四军主力调往湘南,造成了边界“八月失败”,导致边界被烧房屋和被杀群众不计其数。反动豪绅还蓄意挑起土客籍矛盾,不少土籍人受蒙蔽纷纷反水,带领白军到山区捉拿当过红军的客籍人。当红军大队从湘南回到井冈山时,土籍人便纷纷跟着白军逃走。客籍人又借机去反水的土籍家里割禾、牵牛”,于是土籍农民便要文根宗出面说情。文根宗坚决执行边界特委的指示,一面宣传不杀反水农民,一面劝说客籍农民把没收的财物归返原主。但他的所作所为,被一些思想落后的客籍人不理解,说他包庇土豪劣绅,在一次处理土客籍矛盾的争执中,被客籍人杀害。解放后,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4、爱兵模范文谋桂
文谋桂,(1953-1981年)革命烈士。祁阳县浯溪镇人,1953年7月20日生。广州军区追记他一等功,授予二级英模奖章及“爱兵模范”称号,并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文谋桂从小乐于助人,初中毕业后,任大队团支书、民兵营长,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1月应征入伍,在广西桂县123师任战士。曾多次舍己救人,1974年在江西抗洪救灾,救出几乎被怒涛卷去的战友:1975年调桂林121师教导队任班长,在挖堑壕时适逢连天阴雨,从即将倒塌的石墙下又救出两个战友,而自己却负了伤,被部队记三等功一次。  
1977年文谋桂升任排长,平时对人对己都严格要求。一次,部队奉命配合电影制片厂在桂林瑶山山区拍摄影片。拍片结束后,排中一个班长甄海林想看电影,未经请假跟着车队走,被他发现,即命令甄下车,甄极不情愿。回部队后,他先作自我批评,然后批评甄不服组织安排,是错误行为。经反复启发、教育,甄大受感动,从此积极上进,成为一名优秀战士。

1978年6月文谋桂进桂林步校学习,1979年1月任代理连长。不久,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文谋桂率连第一批入越参战,在穿插过程中,该连被越军包围,他沉着、冷静,带领连队英勇作战,成功突围,并按时到达指令地点,截断了敌人的退路,为部队全歼敌军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后,该连荣立集体三等功,他本人荣立二等功。

1979年4月文谋桂调任362团任连长。他热爱战士。有一新战士杨通武,贵州山区布依族人,文化低,生性憨,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时常脱离群众,连吃饭、睡觉也单独行动。文谋桂便经常同他接近,拉家常,讲故事,用微薄的工资购买辣椒、白糖给他下饭。经过两个月的耐心工作,杨改变了孤僻性格,融合到军队生活中,军事技术也提高很快,在射击考核中获得了优良成绩。

1981年5月,广州军区下调令任命文谋桂为某营副营长。为了站好连队最后一班岗,他继续带领新兵进行训练。5月25日,连队进行手榴弹实弹投练,新战士陈建川因紧张过度将手榴弹投在掩体内,直冒青烟。在这危急时刻,文谋桂奋不顾身,一把将陈拉倒在地,顺势扑在他身上。一声巨响,陈安然无恙,而文谋桂却倒在血泊中,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广州军区追记他一等功,授予二级英模奖章及“爱兵模范”称号,并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征稿启事
如果你方便,请登陆中华文氏宗亲网www.wxzqw.cn提供你对文氏人物,文氏家族等方面的一些研究和观点的文章与作品。
5、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
文立正(1911――1945)原名文立征,字国道,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处主任兼铁道游击队政委,湖南省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人。1934年秋文立正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1935年,李文正组织本校进步同学积极投身于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爱国学生运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徐州沦陷前,他随郭子化、张光中进入抱犊崮山区,参加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

1939年底,运河支队成立,文立正任政治处主任。1 940年底,文立正任运河支队副政委。1 941年3月,文立正被派往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任政治处主任。1943年春,文立正任独立支队代理政治委员兼铁道游击队政委。1944年秋,文立正任二地委委员兼宣传科科长。

  文立正的“铁道游击队”战斗生活始于1942年11月。当时,他奉命调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政委兼所属铁道游击队政委。铁道游击队长期活跃在津浦干线及枣(庄)临(城)支线上,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文立正作为第六任政委到任后,部队更是如虎添翼。他常常头戴白毛巾,身着农民装,腰中系一根绷带,别上一支小手枪,和队长刘金山、副队长王志胜一道,经常率领游击队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拔掉铁轨,袭击敌军火车,拔除日伪据点,掩护南来北往的干部过路,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1943年秋,文立正奉命离开铁道游击队,奔赴新的抗日岗位。

  1945年2月中旬他到临城六区开辟工作,因叛徒告密,在丁塘村遭日伪武装袭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4岁。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