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湖南省文氏宗亲总会赴湖北利川探望绍魁公后裔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天下文姓一家亲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三百年音信杳无,千里探亲情怀依旧


(视频来自文祖平宗亲)

记湖南省文氏宗亲总会

赴湖北利川探望绍魁公后裔

       2016年12月9日的午后,虽时过“大雪”,但在五岳独秀——南岳衡山大地上气温仍达20度。此时在开往衡山高铁站坐有四个人的一辆小车上,心中个个怀着火一样的激情往高铁站赶,他们是湖南省文氏宗亲总会会长文志雄、顾问文亚杰、常务副会长文祖平、副秘书长文柏杨4人。一次寻常之旅他们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激动呢?这故事还得从三百年前说起。

        将近三百年前的康熙到雍正年间,在湖南衡山古城外北望桥有一户叫坤珍的文家,生有四个儿子:绍魁、绍江、绍海、绍藩四兄弟。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26岁的绍魁突然带着绍江绍海两个弟弟离开了家乡,文家谱书只简单记载了两个字:入川。至于离开的原因、落脚地具体在哪里再也不见任何记载,从此便如泥牛入海,杳无信息。

        湖南文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六义堂七修族谱》曾对俟考支系进行寻亲信息发布,多次寻找而未果。2013年,在湖南文氏宗亲总会副会长文祖平收到来自湖北文武宗亲寄来的绍魁公后嗣电子版家谱,寻求认祖归宗,湖南总会经过核实确为绍魁公后裔,喜出望外,当时按留下的电话号码却联系不上。与此同时,时任常务副会长的志雄宗亲在《中华文氏宗亲网》上也发现了该谱电子版,他通过湖北宗亲总会联系到恩施宗亲会,请求协助寻找,一年无果。2014年,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位名叫文甲祥团堡中学教师的联系方式,并取得了联系,了解到这一支在利川团堡镇,发展到近万人。但当时对方没有成立宗亲组织,联系仅限于个体,无法了解整个情况,加上因总祠建设繁忙且路途遥远等原因,湖南总会也一直没有派人过去。早几天志雄会长在团堡文氏宗亲群上看到,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将举行团堡文氏第一届宗亲会第二次会议,主要是续修族谱的校对工作,同时邀请了湖南总会参加。祖平副会长在原来92版的族谱中,发现了几处错误,可能是誊抄原因的笔误。为了保证团堡续修族谱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考虑到年底事多,加上湖北总会多次邀请湖南总会去走访交流,志雄会长便与湖北省宗亲总会和团堡宗亲会联系,提早计划安排了本次行程。失联了近三百年的嫡脉亲人即将聚首,一个只有三人出去不到三百年时间就繁衍到近万人的大族,你说怎不叫人迫切和激动呢?又怎不叫人产生想一探究竟的冲动呢?

       下午2点20分,随着和谐号的缓缓启动,探亲之旅开始启程。下午5点多到达武汉,湖南总会一行4人受到湖北省文氏宗亲总会的热情接待,秘书长文振刚宗亲到车站接车,晚上会长家旺宗亲带领班子成员设宴招待。第二天上午,召开了双方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家旺会长和志雄会长各自介绍了双方总会成立的经过及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对宗族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进行了探讨,湖北总会佳明顾问、良安分会长、振刚常务秘书长还介绍了湖北通谱编纂、族刊编撰、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教训,为湖南总会将来进一步完善和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座谈会后来不及吃中饭,就赶赴汉口火车站坐上到利川的动车,途中一望无际的平原风光和险峻的奇山异石丝毫没有减缓我们的迫切心情,在湖北总会家旺会长、佳明顾问、良安分会长、振刚常务秘书长一行四人的陪同下,经过五个多钟头的期盼,行程六百多公里,下午六点多到达利川,会合先前乘车到达在此等候的湖北总会文兴宜分会长与文权副秘书长。车站出口已有久久在此等候的团堡宗亲会班子成员,他们打着欢迎牌幅迎接我们,一出站我们就感受到了亲人久别重逢的那种浓浓的情意,在团堡亲人的簇拥下随即到达入住酒店。在打着欢迎横幅的大型餐厅,一家人其乐融融,敬酒祝词,志雄会长热泪盈眶,数度哽咽。三百年杳无音信,一朝聚首,其情景,非文字可以描述;其心情,非语言可以表达。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我们祖先这位游子,一出游就是三百年,而且音信全无,今朝相聚,怎不叫人感慨万千……

       第二天清晨,湖南总会一行在湖北总会和团堡宗亲会会员的陪同下,前往利川团堡镇绍魁公居住地。团堡镇距利川市(县城)约30公里,群山环抱,是一个风景迷人、气候宜人、水土养人的好去处。绍魁公落脚此处后,娶妻生子,第二代就生育五个男丁,靠这一方山水滋润,到现在已繁衍十三代,在此地生活人丁达七千多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到团堡镇后沿着逶延陡峭的山路再驱车五六公里,就来到绍魁公的陵墓。这里群山环绕,正面明堂宽敞,一望无际;朝案峰峦列列,层出不穷。稍懂风水的人都能看出此地是块风水宝地,地灵人杰。绍魁公陵墓古朴典雅,建于雍正一十二年,因历时三百余年,稍显残破,墓碑正中“皇清待赠”几个大字赫然入目,足以证明墓主绍魁公生前系地方上的名流望族,也印证了当年此处方圆十五里均为我文姓土地,无一外姓的传说。碑面虽经岁月浸蚀,有些剥落,但文字清晰可辩,碑文明确记载绍魁公系湖南衡州府衡山县人士,由衡山北望桥迁来此地。

         中午时分,拜谒绍魁公完毕下山,团堡亲人在当地一家农家乐设宴饯行,又一次的盛情款待,又一次的亲情沉浸,嫡脉论辈分,叔侄兄弟与爷孙,大家都相互相拥、难舍难分,期待下一次的见面。此情此景,见证了三百年的分别我们情怀依旧,见证了三百年的分别不能割舍。

       下午湖南文氏宗亲总会一行随湖北总会家旺会长及团堡昌生会长等驱车恩施,拜会恩施宗亲会怀霄会长,受到了文怀霄董事长先生的盛情接待,在他田园式的会所里,大家一起茶话,畅谈宗亲事务发展,怀霄董事长对当前宗亲工作的建议以及前瞻性的独特目光,让我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席间,志雄会长向大家举杯辞行,情真意切地感谢怀霄董事长、家旺会长、昌生会长、振刚秘书长以及湖北总会、团堡宗亲参加此行全体成员高规格的接待与陪同。最后,志雄会长代表湖南总会并以个人的身份邀请大家去湖南作客。

       晚上八点我们四人怀着感激的心情依依不舍登上回程的火车,满载收获于12号清晨回到衡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绍魁公三百年前带着两个弟弟流落到数千里之外的团堡落脚,在当地落地生根,繁衍成近万人的大族,今天终于能与嫡脉亲人相聚,我们感到无限欣慰,同时我们也盼望绍魁公后人能早日回来拜祖归宗,让绍魁公等三位先祖的灵位进居家乡的祠堂,每逢佳节不再让我们有感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遗憾。

       后记:昨天晚上我登上回衡山的火车,本来手机快断电了,充电宝电也不多了,加上白天拜谒绍魁公陵墓和坐车劳顿,而明天周一回到家就要上班,决定好好休息一晚。但睡到晚上三点多,火车的颠簸把我吵醒了,团堡之行的点点滴滴在我脑海中再也挥之不去,于是索性起来记下以上文字(初稿),今天回来后处理完公事就进行一些修改,草成此文,实为真情实感,只是由于水平有限,难以完全表达,实感遗憾……

       文柏杨  完稿于12月12日

(天下文氏一家亲微信号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