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文氏英烈、熔铸正气族魂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编者语:党的十八大以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一个家族兴旺的基石。无论是先祖文天祥、文安之,或是普通的宗亲,只要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人,都值得我们铭记,正是他们的精神与品德,构建了中华文氏深厚的文化,铸炼出文氏家族独有的家风,今天,我们在此介绍与缅怀文氏英烈文庆学,他无畏和无悔的精神将永远在我们文家人的血液中继承和流淌。

缅怀文氏英烈、熔铸正气族魂

摘要:1985年11月12日晚,在扑灭广州市文德路二十五层文化大楼工地烈火的战斗中。一位年青的消防战士,为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用自己滚烫的热血和闪光的年华谱写了一曲勇于献身的青春赞歌。他,就是灭火英雄文庆学。

      文庆学,广东省湛江市民安区民安圩人,1961年7月21日出生于一个普通职工家庭。

      1968年9月,文庆学第一次背上书包进入民安小学读书。他个性文静,喜欢学习,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一次,学校动员学生为受灾的农民捐款时,他捐出了用长时间才积攒起来的零用钱,是同龄小学生中捐款最多的一个。在民安初级中学读书期间,文庆学刻苦用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1976年,文庆学就读于湛江民安高级中学。他思想政治上不断要求进步,广泛涉猎各种健康的文化政治书籍,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他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1977年,在该校数学比赛中获一等奖,获湛江郊区数学比赛二等奖。1978年10月,文庆学加入了共青团,1979年6月,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获得了“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性格文静,却爱管“闲”事

      文庆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学校有一块荒地需要开垦种农作物,但无耕牛,要靠同学拉犁。身体较弱的文庆学,第一个站到中间带头拉犁,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也没有叫苦喊累。

      1979年9月,文庆学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在民安知青店工作。他做到公私分明,不占公家便宜。一次,一位好心的同事在庆学的母亲来买油饼时多给了几个,文庆学知道后马上补交了钱,并严肃地对这位同事说:“这不是为朋友好,而是害了朋友,这样做有损于人格。”

       文庆学平时爱管“ 闲事”。一天,他与知青店两位同事骑自行车去东山圩拉货,在回来的路上,天下起了大雨,他们冒雨赶路。当他们经过民安路口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低沉的呻吟声。文庆学赶忙下车向呻吟方向走去。两位同事劝他别管闲事,催他赶路。文庆学却还是向前走,当发现一位被大雨淋得瑟缩一团的老人时,急忙双手扶起,问明情况。原来老人体弱有病,赶路时突遇大雨,被雨水浇得无力支撑,浑身颤抖。庆学立即脱下自己身上的雨衣披在老人身上,准备把老人送回家。在一旁的两位同事被文庆学的行为所感动,立即将庆学车尾架上的货物搬到自己的车上。文庆学把老人扶上单车一直送到家里。老人感动。得连声称赞他是“活雷锋”。

应征入伍,在奉献中成长

       1979年12月28日,文庆学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广州东山消防中队。他决心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做一名忠于人民的消防战士。他工作积极负责,1980年6月,受到中队嘉奖,当年获得了三等奖。1981年下半年,他调到黄埔消防中队当副班长,7月和10月再分别受中队嘉奖一次。12月10日,他参加了扑救黄埔新港圆筒粮仓火灾战斗,连续坚持两个多小时,表现英勇,受到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处的奖励。

       1982年9月,文庆学考进了山西夏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专科学校。就是在乘火车北上途中,他也不忘做好事。他为其他乘客送开水,帮乘务员打扫卫生,维护列车秩序,受到旅客称赞。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严格训练,乐于助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学员和优秀战士,不久,被任命为班长。他积极带领全班搞好学习与训练,使该班成为全中队成绩较好的班。他本人军政教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成绩突出,受到中队嘉奖。

身先士卒,在基层发光发热

       文庆学经过三年时间的辛勤学习,以优良的成绩毕业于武警专科学校,1985年7月,被分配到广州市消防支队越秀中队任代理副队长。担子重了,他的革命事业心更强了,也更加注意学习和关心体贴战士了。在公安战线开展的“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树”(树立公安干警的高大形象)的活动中,他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他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大专文凭,学而后知不足。他买了三百多本有关文化、政治、科学和消防业务知识方面的书籍,坚持在职业余学习,还给战士讲业务课。他说,“人活着就要学习,学习就是为了工作。”

       他坚持深入训练场地,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对战士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又十分关心体贴战士。战士陈文杰有病,他端茶送饭,问寒问暖,使陈深受感动,克服自身缺点,成为中队先进战士。陈安、陈炳丕两战士家里受灾后生活困难,思想负担重,文庆学主动找他们俩谈心做工作,并及时上报,给予他们困难补助,使他们解除了思想负担,积极工作。文庆学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附近街道委员会组织的文明建设活动,热心为群众做好事,受到了领导和街道居委会的多次表扬。

树立理想,在血火之中锻炼

       有理想的人,总是经得起血与火的考验的。文庆学在一份党员登记表中表达了这样的决心:“一个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处处起先锋作用。”“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危险时刻,不怕流血牺牲,挺身而出,英勇斗争……”文庆学将自己的这一誓言,在实际行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去勇敢实践。

    1985年10月30日下午,广州市东华东路的一幢民房发生了火灾。文庆学和战友们闻讯赶到现场。这时,火势十分猛烈,无法进入屋内。担任火场指挥工作的文庆学观察到起火点在楼下,大火有迅速殃及附近民房的危险。他冒着烟熏火烤,第一个从拉梯上爬上了二楼,和战友们密切配合,用水枪制服了火龙,扑灭了大火,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避免了重大的损失,受到群众的赞扬和中队的嘉奖。

    同年11月2日下午,广州市杨巷路万钟首约新街7号四层楼房发生大火,火势迅速蔓延,一场屋毁人亡的重大事故眼看不可避免。就在这时,文庆学带领消防队员及时赶到了现场。担任现场指挥的文庆学,发现四楼有四位妇女被大火围困,便立即带领三名水枪手,冒着生命危险,从邻近楼房的阳台爬过去,把这四名妇女抢救了下来。由于他指挥果断,大火被迅速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没有一人受伤亡,再一次受到中队嘉奖。

    像这样的灭火战斗,文庆学在越秀中队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参加过十二次。每次灭火战斗,都凝聚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的爱,都体现出一位消防指挥员总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安危放在第二位,奋不顾身与烈火搏斗的勇敢精神和无私的胸怀。

挺身而出,警魂在烈火中永存

      1985年11月12日6时5分,位于广州市文德路正在施工的二十五层文化街大楼发生重大火灾,6时9分,越秀消防中队接到出队命令后,文庆学以消防战士特有的迅猛动作,穿上防火衣、防火鞋,系好安全带,一手拿起步谈机,一手提起安全帽,快速冲下二楼,登上消防车。他全副武装完毕,用了不到 四十秒。6时10分半,他带领战士们赶到现场。这样的救援,在短短的当时短短的三个月已经发生过十二次,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是文庆学人生中的最后一次。

       救火战斗进行不久,牵上高楼的水带喷不出水了。为了弄清情况,排除故障,文庆学叮嘱三班长谭建豪:“我上去看看,你要注意组织好中队的供水工作。”说完,他带着两名水枪手向楼上冲去。当时楼内一片漆黑,又堆放了建筑材料,且楼梯的栏杆还未完全建好,燃烧着的水头、竹于夹杂着石块、铁枝等物,不时地往下掉,随时都有被砸伤、烧伤的危险。但文庆学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一口气跑到了十一楼,终于在十一楼发现了两条供水水带已被火烧断。他急忙转身跑下楼取水带。大约在八至六楼之间,他为了争取时间重新接好水带,不顾危险地跳上搭棚,探头出外呼唤下面的同志往楼上送水带。就在这时,高层上面突然掉下一根烧红了的钢筋,直插文庆学的头部,砸穿了硬塑料头盔并击破了他右后脑。文庆学顿时失去平衡从高空上直摔下来,当场牺牲。

(感谢文庆国宗亲提供资料!中华文氏宗亲网讲述文家人自己的故事,欢迎提供信息或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