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文氏家谱看民族融合,及各族共同开发贵州的历史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从文氏家谱看民族融合及各族共同开发贵州的历史

明朝以前,贵州是片荒蛮之地,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汉族很少。由于交通闭塞,经济、政治、文化、生产等都比较落后,仍处于部落式的单一的刀耕火种及游牧生活方式。各个民族各霸一方,自食其力,很少来往,互不团结,战乱四起,迁徒频繁,社会秩序很不稳定,至使各朝代中央政权难以统治,仍处于混乱状态。自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派部队入黔平蛮开疆拓土,实行统一管辖,才逐渐扭转了贵州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麻江县同兴村这支苗族文姓,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富田人氏,至甲公后移居湖南省黔阳县托口之花园落业,甲公致葬于岩前坡。明朝洪武年间,文天培(又名文朝兴)被任命为干总移填贵州之都匀代办理军务,平蛮靖边,开疆拓土。之后,徒居都匀府属之邦水落业,故葬邦水。天培公生有四子,长子被委任带兵出征与敌作战阵亡;二子移居麻江属地之翁袍落业,三、四房分散多处,有移居贵阳、贵定旧县治、包秧、独山等。二房在翁袍居住数代,生四子,及后子孙又分居各处、长房分居分贡、二房移居下司,三房移居郎凹岔河,四房文帝候徙居同车石绕落业,与苗族融合,帝候公故葬同车寨,仍住在翁袍的后商已与仫佬族融合了。

族谱称: "天祥公字宋瑞,号文山,生于端平三年丙甲岁(1236)五月初二子时。二十七岁应试,考官王应祥奏称公之试策,古谊若龟鉴,忠胆若铁石,遂进士第一,名魁天下,后勒封信国公。”因抗元宁死不屈,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从族谱中看出这支文姓与文天祥系一脉之后裔。九世祖文帝候迁入同车后,他是同车寨的开创者,当时文姓只有一户,周边各寨全是苗族,十世祖以后就与苗族融合了,共同开发这片疆土,使荒山变良田,才使当地各民族生机勃勃地生活和繁衍至今天。这支文姓九世祖前起的名字全是汉名,十世祖以后起的名字是按苗族父子连名制起的苗名。这支文姓自从戊申岁(1488)在贵州锦屏卦治议叙分宗,建立家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前有80%以上的男女均不会说汉话,生活习俗全是苗族习惯,若没有家谱作为见证,谁也不相信他们原是汉族。像这样的民族团结和融合现象在贵州比较普遍,枚不胜举。

笔者认为,对于族谱,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去审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古人云: "国有史则纲纪不淆,家有谱刚伦常不乱。”因此,国家提倡纂编史志,记录历史发展进程,启迪后人奋进。也不反对各族建立家谱族规。全国各族姓氏的家训的内容基本相似,都是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前提,提倡爱国爱家,尊老爱幼,辛勤劳动,勤奋学习,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与人为善,遵守法纪,团结和睦等内容为荣,以好吃懒做,违法乱纪等不良言行为耻。家谱立风气正,对维护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纵观文氏家谱,可以看出,贵州这片疆土,是由许多民族共同开创的,对贵州的发展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省又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团结是强国之本。解放后,国家制定了完整的民族政策,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要求民族团结和睦共处,共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省的民族团结盛况空前,欣欣向荣,体现了多彩贵州的新气象。

作者文艳

来源贵族民族报

附录:锦屏县三江镇卦治文氏

编辑文四海

精彩分享

中华文氏宗亲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