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谢你们!奋斗在精准扶贫路上的文家儿女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截至今年5月中旬,全国已有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都在减少,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

自2013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数以万计的扶贫干部扎根基层致力于脱贫攻坚。全国派出43.5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有277.8万名干部驻村帮扶。

我们无法统计出来究竟有多少文姓人战斗在精准扶贫的前线,只能从网络与宗亲提供的资料中,向大家讲述几位文家人前行在脱贫攻坚路上的经历,以下内容您将花费8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他们长期不懈、坚强拼博的故事

民不富心不安,贫不除心不甘。

感谢!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用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努力奋斗。

感谢!他们家国情怀显担当,为民情怀写忠诚,躬行践履、行笃知明,彰显了新时代文家人的风彩,是我们见贤思的优秀典范。

文耀辉:一本行走的“扶贫百科全书”

(左一 文耀辉

      今年32岁的文耀辉是一个退伍军人,曾在云南当过兵的他,退伍后决定回家支援家乡建设。他曾在重庆市秀山县当地锰矿厂工作,后来还有机会进入国家电网,最后机缘巧合,到膏田镇枫香塘居委会做了本土人才。2015年10月,文耀辉被抽到膏田镇扶贫攻坚办公室负责扶贫攻坚业务工作。从此,文耀辉开始了扶贫道路。自踏上工作岗位以来,作为共产党员的文耀辉一直严格律己,为了准确掌握膏田镇扶贫情况,摸清全镇贫困对象的具体情况,文耀辉深入田间地头,入村下户600多次,对每一个贫困对象做到了心中有数。为了更快的熟悉业务,文耀辉创下了一个记录,连续28天,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

       做到了底数清楚,文耀辉便帮助贫困户落实相关帮扶政策,协调社会爱心团体参与扶贫济困。同时,他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针对因病致残家庭,多次参与协调县中医院到镇上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和现场办理慢性疾病卡等,还积极联系爱心组织对膏田镇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引导多名品学兼优学生与爱心组织搭建帮扶桥等。要脱贫,就要发展产业。

       文耀辉通过与村干部深入实地查看,深知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产业支撑或产业发展效率低下,导致群众收入渠道狭窄,要脱贫有稳定收入是关键,而稳定收入的关键是来源稳定,产业带动尤为重要,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有机衔接,实现精准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充分发挥“抱团发展”脱贫的带动作用。

       文耀辉清晰地认识这一点,他查阅大量资料,与各村支两委积极探讨,协助组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现5个村(居)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并参加与协调1个村55户贫困户利用产业发展资金入股龙头企业。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文耀辉深入一线实干,勇于“啃硬骨头”,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协助大山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文海良:从交警队长到扶贫队长的华丽转身

       文海良,1965出生,1986年入党、1987年进入公安队伍,2008至2017年担任长沙县交警大队大队长。

      他是长沙县公安局一位出色的民警,获得过无数奖章。2017年,他“卸任后”,不再担任领导干部职务。卸任后,本可“无官一身轻”,而他却选择了“二次建功”:他退位不退岗、卸任不褪色,勇挑扶贫重担,深入长沙县春华镇驻村扶贫,从一名政法干警华丽转身,成为了带着村民致富的扶贫队长。

      2018年7月,一上岗,文海良就到春华山村与前任队长进行工作交接。到任后,他立马开展“岗位练兵”:对县政府2018年脱贫攻坚“33项专项政策”、驻村工作队的职责任务、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流程及责任清单等政策资料进行学习,对春华山村2017年、2018年扶贫工作基本情况、扶贫工作三年规划及扶贫建档立卡户的资料进行翻阅,并对春华山村上半年扶贫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扶贫队长角色。

       2018年12月12日,不到半年时间,文海良不仅完成了对全村四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走访,有的贫困户,他甚至走访了四次、三次,通过走访,他详细了解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情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并耐心地向村民宣讲扶贫政策,帮助村民脱贫。

      不论是基础工作,还是专项工作,不论是村级组织建设,还是日常规范管理,文海良都严格要求、严格落实、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春华山村的扶贫工作,在文海良的带领下,扎实稳步地推进。

       文海良带领扶贫工作队结合春华山村实际,在原有的贫困帮扶基础上,不断鼓励、帮助村民脱贫。2018年年底,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8户享受了“低保帮扶”、33户享受了“产业帮扶”,享受产业帮扶的贫困户,有18户参与种植芦荟、3户参与合作养鸡、8户入股花卉分红、4户自主发展养殖业。昔日的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文海良虽然不再担任领导干部职务,但他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主动挑起了驻村扶贫的担子,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坎上,一心一意为贫困群众谋幸福。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他紧跟上级扶贫工作指挥棒,深入基层,任劳任怨,真心诚意为春华山村的经济发展出实招,为百姓解难题,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无私奉献!

文顺生:一位老当益壮的扶贫老干部

(右一 文顺生

       文顺生,湖南省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正科级干部,从事过机关食堂、房产、动力、节能管理工作。工作30多年,始终低调做人默默无闻地认真做事,不计得失,以满腔热情苦干实干。在连续在祁阳县驻村5年之久,荣立三等功二次。在局机关成立之初,年近花甲,顶着一头白发的他第5次毅然报名前往大山深处祁阳挂榜山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挑战深度贫困村。

       带着家当、责任、感情,今年文顺生来到挂榜山村。两个多小时的跋涉后,目睹简陋的居室,艰苦的条件,文顺生没有气馁,马上投身到工作当中。“独上高楼”,孤独、陌生的环境,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但选择了就坚定走下去。访贫问困,安抚村民,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短短的半个月内,其足迹踏遍每户村民,摸清了每户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制定了2019年挂榜山村驻村帮扶计划,并及时向市、县有关部门汇报村里情况,争取扶贫政策、资金和项目。由于贫困户都散居在大山深处,只能步行前往,文顺生每天走门串户,爬山涉水,在大山里跑上跑下,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常头顶骄阳,挥洒汗水,衣服湿透就拧干,肚子饿了就忍着。半年时间他人瘦了、脸黑了、头发更白了。

       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文顺生和他的队友积极与村支两委,立足本村资源,寻找产业发展之路,根据贫困户养鸡经验丰富的实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里的贫困户发放土鸡苗3200只。然后,根据村里花源丰富的特点,为贫困户发放了中华蜜蜂116箱,并请来专家为村民传授养蜂技术。5月份,又从产业扶贫资金中购买了六百对种鸽,并交由贫困户承包养殖,同时,引导贫困户成立产业扶贫养鸽基地。干巴巴的数字背后凝聚了文顺生与队友们三番五次挨家挨户做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调研市场、钻研技术、探讨经营模式的艰辛汗水。

     “要想富,先修路”。在大山深处的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将“白天黄尘滚滚,雨天道路泥泞”的6.4公里通组道路硬化。但由于挂榜山村位于小鲵自然保护区,按政策通组路不能施工硬化,为妥善解决好这一矛盾,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壮着胆,硬着头皮,不厌其烦地向镇县领导和后盾单位汇报,争取各方重视和支持,竭尽全力推动通组道路硬化。 

       挂榜山村民一到秋冬枯水季节就面临饮水困难。为切实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多次研究,认为只有修建骨干山塘调剂丰枯水季才是治本之策。然而,同样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不能随意动土,青峰岭骨干山塘的建设一度停滞,他多次向镇县局领导汇报,多方奔走,最终由七里桥镇党委政府出面协调邻村关系,实现了跨村镇调土,破解了难题。

       因地制宜,产业扶贫展新姿。现在,为村里贫困户发放的土鸡,长势很好;养蜂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肉鸽养殖步入赢利轨道。陈满娣一家人养殖了600对肉鸽,除去所有成本一年收益达8万元,且销售供不应求。9月10日挂榜山村举办2019年中秋节消费扶贫产品现场采购会,贫困户文宽民养殖的180对肉鸽销售一空。

       目前养蜂和养鸽已经成为村里面的主导产业,每家都有了几份收入,真正摸索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新路子。

       进驻半年多来,扶贫工作队先后实施了道路通、通讯畅、饮水安、能致富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得到了村民的点赞。

文花枝:最美导游做起扶贫书记

      文花枝,女,1982年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湖南省韶山市大坪乡人。湘潭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推广和对外交流科副主任科员。

       2005年8月,载着导游文花枝和25名游客的旅游大巴车,行至延安洛川境内时,发生了严重交通事故。当施救人员一次次走向她时,她却坚持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两个多小时后,文花枝最后被救了出来。由于延误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她做了左腿截肢手术。

2007年,文花枝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赞誉、鲜花和掌声蜂拥而至,但文花枝始终保持清醒。2006年8月,文花枝进入湘潭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习。2013年,文花枝硕士研究生毕业,成为湘潭市旅游局的一名职工。多年过去,文花枝说:“不想永远活在当年的光环里,希望为大家做一点实事。”

2012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原属于湘乡市龙洞镇的平里村划归韶山市管辖,这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成为了韶山市最穷的一个村。2015年,文花枝作为扶贫专干,被派往平里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山路崎岖,行走不便,她就搭乘摩托车,逐家逐户走访,将村民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扶持需求等基本信息都一一记录下来,为每户贫困户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

在文花枝的努力协调下,优秀旅游企业负责人、旅游策划专家多次进村考察,为村里的旅游发展出谋划策。2016年,平里村一举摘掉了“省定贫困村”与“湘潭市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两顶帽子。无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普通村民,都对这个看似柔弱的女支部书记伸出了大拇指。如今,依托韶山旅游优势,平里村的农户建起了水上餐厅、杨家园民宿、孔雀园农庄等多处农家乐,旅游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2019年,文花枝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文花枝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眼下,她还在进行残疾人基础设施的调研,定期参与道德讲堂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人间大爱。

文国雄:用同理心对待每一户脱贫户

(左一文国雄

       从抱前村到三亚市区无数次来回,对身为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住建局局长工作本就忙碌的文国雄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从抱前村到三亚市区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帮扶工作刚开始时还不习惯呢!”回忆起刚开始帮扶工作的时候,文国雄一脸感慨。而现在,文国雄说起抱前村里自己帮扶的5户帮扶对象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去年政府给麦德平家送了10头猪苗,槟榔苗、红椰苗各10株,还有肥料、饲料。”

     “黄礼忠家孩子正上初中,一年要花不少钱。”

     “70多岁符良雄身体最近不太好”

      ……

     麦永辉是文国雄的帮扶对象之一,麦永辉因多年前的车祸腿脚不便,不能干重活,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了解到麦永辉家的具体情况后,文国雄便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专属帮扶措施,为其申请羊苗、猪苗、饲料。现在,政府发给麦永辉家的9只羊苗已养在了村里合作社,年底就能得到第一笔1350元分红,家里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对于爱喝酒的麦永辉来说,对文国雄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少喝点酒,对身体不好”“怎么又喝酒了,你得少喝点了”每次看见麦永辉喝酒,文国雄总会不厌其烦的劝诫,这时,麦永辉总会嘴里说着好,而在麦永辉家中,这一幕总是不断上演。但提起文国雄,麦永辉也是满脸欢喜“:每次向他反映的难题,他都会尽心尽力的帮助我们,还时不时给我家送东西,年初母亲生病,还是他联系人送到市里医院。”

      “咱们的精准扶贫各项政策让贫困户们脱了贫,生活有了保障,日子也越过越好,但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和他们比起来幸福太多了。”文国雄说起那700多天的扶贫工作感慨无限,经常进行危房改造工作,见过了太多危房改造现场,对于困难群体拥有很深的同理心,这份同理心也让他更能设身处地的为脱贫户们脚踏实地办实事。

有奋斗,就有牺牲,已经有多名基层干部倒在了扶贫路上。他们中,有县委书记、县长、乡镇干部,有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乡村医生、退伍老兵……

这些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英雄们,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怀追逐人民的梦想,用热血燃烧出信仰的熊熊之光。

文树人:扶贫路上他用生命践行承诺

     “周田有个文树人,爬山过水来扶贫,老少冷暖心上记,公叔老表分外亲。”

      文树人,一个铭刻于江西省会昌县周田镇桥塘村村民心间的名字,他倒在了扶贫路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6岁。斯人已去,浩气长存。当地村民传唱着怀念文树人的山歌,他那恪守初心、一心为民的朴实情怀深深感染着这片红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文树人,生前是江西省会昌县周田镇政府干部。2014年,他开始结对帮扶该镇桥塘村的贫困户。从此,他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倦地奔忙在扶贫路上,为群众宣传政策、排忧解难,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018年12月10日,文树人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进村上户,路途中却不幸发生车祸,意外离世。

       他的故事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可惜了那么好的一位干部。”他挂点的贫困户饶泽亮第二天赶圩时听到消息,掩面啜泣。

       噩耗传来,文树人的家人、同事以及他挂点扶贫的会昌县周田镇桥塘村群众沉浸在无限的惋惜与悲痛中,无言中尽是依依不舍。

      “党和政府让我结对帮扶贫困户,就是派我去"走亲戚 ",亲戚家有困难,我更要常去。”这是文树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挂点村子桥塘地势较高,道路弯曲,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一辆摩托车便成了文树人进村入户的标配。

       怀揣着真情去扶贫,工作效率也重要。文树人挂点的贫困户分布在桥西、光下几个村小组,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将挂点户串成了一条曲线。“老文走之前还给我打了电话,说要来我家坐坐。”泡好了茶等待着帮扶干部到来的饶亮有最终还是没能等来文树人,“我清楚他的路线,从张春妹家中出来,他就会来我家,然后再去曾屋小组。”他说。

      文树人的到来,给老人带来了关怀照顾,给青壮年带来了致富政策,给孩子们带来了鼓励与欢乐。

       66岁的饶泽亮是文树人结对帮扶的贫困户,8年前,其子患上糖尿病,沉重的医疗支出让家庭一贫如洗,3年前,饶泽亮本人也不幸中风,右侧手脚便僵硬地无法动弹。当时,饶泽亮妻子要去县城医院照顾儿子,洗衣做饭便成了难题。一筹莫展之际,文树人了解到饶泽亮家中的困难,心中总是挂念着,时不时就往他家中跑,关心他的衣食住行。

      “见到我行动不便,不会做饭,老文一直帮助我。我妻子不在家的时候,多靠他时不时给我炒几个菜,我每次盛一碗菜饭出来,热一下便能吃了。”饶泽亮说。

       近数九天,寒冷让村子道路冷清。一群放学的孩子经过事发地点看到残留的痕迹,回家告诉长辈发生了事故,其中有一些孩子也是文树人帮扶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敬爱的文伯伯已经离去。“老文对孩子们很关注,他不仅给我的孙子送来学习用品,还去学校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孩子们一听到他的摩托车声响,欢呼雀跃地说着文伯伯来了。”结对帮扶户曾汪冬秀告诉记者。

     “近期待办事项:1、饶泽亮行动不便,家中无人照料,为其做饭。2、动员饶清华参加技能培训。3、上户了解张春妹健康状况……”备忘录是文树人的扶贫“法宝”,里面记载的都是挂点户的述求。翻阅其中的记录,一个细致体贴的扶贫干部身影浮现眼前。“群众事,无小事”,面对着挂点户的家常里短,文树人从未失去过耐心,只要是合理诉求,便一一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并逐条予以解决。

    “老文总说他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其实我知道,他是责任心强。”文树人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曾培熙告诉记者。文树人与曾培熙早年熟识,结对帮扶工作开展后,文树人关心曾培熙家庭的长远发展,时常上户与其谈心,鼓励其家庭成员掌握技能,辛勤创业,不等不靠。如今,凭借勤劳的双手,曾培熙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这么负责任的干部,亲兄弟都没这么好。他走了,我连聊天的伴儿都没有了。”曾培熙说着,不由地红了眼眶。

       同样感受到文树人关怀的还有73岁的张春妹老人,她得知消息当晚,一夜未合眼。第二天,老人拿出文树人送给自己的两包枸杞,不停揉搓着,止不住地流泪。“我责怪他,不用为我破费,他却对我说,我岁数大,天气冷要顾好身体,比我自己儿子还更关心我。没想到,他却没有顾好自己。”在张春妹老人眼中,儿女出外打工,孩子上学住宿,帮扶干部经常来家里聊聊天,是一份难得的陪伴和温暖。

      文树人自1990年调至周田镇政府上班,28年的光阴里,从未调离过周田。其中的25年,他都坚守在民政岗位,对周田镇的村情民情,山山水水比自己的故乡还要熟悉。

       民政窗口业务事无巨细,文树人负责的五保和高龄补贴办理业务又多是和老人家打交道,这让他煞费苦心。与老人家交流,声音大了不行,对方会觉得办事人员态度恶劣。声音小了也不行,听不清楚。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文树人总是提醒自己,无论遇到了怎样的沟通不畅,也要保持平和与微笑,让群众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25年来,文树人接待过的办事群众数不胜数,处理的业务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他依然保持着工作的积极性,每次都争着做工作中的“排头兵”。在他眼里,只要是为群众办事,没有拖延与敷衍了事的道理。他的付出、他的心血凝聚成了群众给予他的好口碑。

       文树人工作中处处透着的“老黄牛”精神更是让年轻干部佩服不已。“在文树人眼中,落实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布置便要马上落实。”周田镇政府副镇长池彬煜说。为了落实好脱贫攻坚工作,有时,家中遇到急事,文树人也是能省则省,请半天假,时间一到便立马返回镇里。妻子念及他的身体,几次挽留他多休息片刻,他也婉言拒绝。“共产党人,理应永远奋斗在路上,等我退休了,回来好好带孙子。”文树人一句安慰妻子的话,竟成为无法兑现的承诺。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众多扶贫干部中的普通一员,文树人在脱贫攻坚这个战场兑现了承诺,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扶贫工作的无悔赞歌,向人民交出了无愧于时代的答卷,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文伟红:脱贫攻坚路上的丰碑

(左一文伟红生前工作照)

        近日,贵州省铜仁市先后下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选树学习宣传活动方案》《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向张曙光、文伟红、安永恩等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对标先进,牢记初心使命、忠诚担当履职,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一区五地”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伟红,生前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干部,派驻中寨镇大坪村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7月22日,文伟红去查看烤烟产业时不幸意外触电身亡,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生命定格在45岁。

      文伟红牺牲后,他的先进事迹受到了中央、省、市、县等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作出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文伟红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激励全省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担当作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一时间,文伟红“民不富心不安,贫不除心不甘”的为民情怀,他平淡而不平凡的事迹在当地干部群众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艰难与困苦中成长起来的文伟红,对农村、对农民、对土地一直怀有特殊的情感。

       自2013年2月起,文伟红一直扎根农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近七年,他一生坚守初心、在党爱党,淡泊名利、苦干实干,心系群众、忧民为民,勇于担当、知重负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19年7月1日,文伟红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沿河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两次通知他去领取,可他都在村里,一直没去领,直到牺牲都没有看到组织上奖给他的荣誉证书。

       2019年7月,文伟红入选“中国好人榜”;铜仁市总工会追授其“铜仁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文伟红先后在沿河淇滩镇、团结街道办事处、中寨镇3个镇(街道)5个贫困村驻村帮扶,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所驻村干部群众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增收产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摘帽一村又一村,扶贫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认可,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在村民眼里,他是“最好的人”。大坪村几位老人非常难过的说到:“我们文书记是个闲不住的好人,平时在村里没事的时候,经常就要出去看看产业或到农户家转转,开车进出村里,路上逢人就停,多少人都带,一趟送不完再跑一趟,生产要送到地头,回要送到家,还经常叮嘱我们这些老人不要坐不安全的农用车。”

      “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村里的群众,他都会询问是要外出办事还是要回家,他都会用自己的车把大家送到目的地。”大坪村副支书高腾科说。

      83岁的田维英老人回忆起文伟红的牺牲仍然很悲痛:“我们文书记对我实在是好啊,他去镇上,经常都要给我带些水果和粑粑来。”

       “文书记对我们老百姓是非常的好,他跟我们老百姓没有两样,他都是称我们这些老年人称伯伯、伯娘,平时我就喊他“乖”或弟,他艰苦朴素的,最舍不得他了。”村民高腾仁说。

      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去年,文伟红2次组织村组干部前往湄潭,今年5月,又远赴湖北省当阳市,集中开展贫困人口“漏评、错评、错退”群众指认、核实比对、小组评议,精准掌握务工村民“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最终,大坪村的“一户一档”资料,成为了中寨镇脱贫攻坚最详尽的档案资料。文伟红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资料做得很规范标准,经常在当地被其他村作为范本参考。

      “他不在办公室,就是在去农户家里或田间地头的路上。”驻村工作队队员田小波说,“伟红像钉钉子一样工作,直到倒下的前一刻,还在核查落实村里返贫名单。”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和积极向上争取,文伟红带着村民修建通组硬化路17公里,使该村从1条进村公路变成了4条,镇村之间公路里程缩短了7公里。修建7个饮水池共230立方米,铺设水管24.5公里,实现人畜保障性安全饮水全覆盖。80户贫困户368人易地搬迁到了铜仁市碧江区,目前,其他应搬群众的搬迁工作正在推进中。

       村民纷纷表示,今天的大坪村,不管是村容村貌、干群关系还是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都得益于这个第一书记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帮扶。

       在妻子眼里,他是“很犟的人”。“等今年驻村工作结束,我一定好好陪你、陪家人。”这话,文伟红说了很多次。他被派驻团结街道麝香岩村的两年,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总是天不亮就出发,每至夜深归家。看着为他担心的妻子,他总是这么说。

       驻村五年后,被问及“回单位,还是继续驻村”时,文伟红义无反顾的选择驻村。

      妻子黎正芬常听人说起大坪村,在许多人的描述里面。那个地方“太远了”“苦得很”。“可以不去么?或者,请示领导将你调到近一点的、条件好一点的村子。”虽然深知丈夫的“倔脾气”,但黎正芬还是试探着问。

      “我不去,也要有别人去。再者,我驻村经验比其他人丰富。”文伟红神情坚毅,“我应该去!”

       不仅如此,在他儿子考上大学之后,为了不影响扶贫工作,他把妻子从县城带去村里一起驻村,避免经常往返县城和村里耽误时间和精力。

      进村后,他还动员妻子出钱从镇上买菜种,送给每户村民,自己也租点地种蔬菜,带动村民一起种,减少村民购买蔬菜不必要的支出,带领大家改变坐在村里靠买菜生活的习惯。

      文伟红想到在新景镇驻村时,妻子黎正芬种过烤烟,有经验、懂技术。于是他又和妻子商量,决定自己种点烤烟,带领农户一起发展。起初妻子不同意他的想法,说没有劳力,样样靠请人做,没有多大收入。

      文伟红又耐心做妻子工作,说自己领做,指导村民生产,可以让他们放心发展,既增加了收入,又完成生产任务。文伟红认为请村里在家的妇女帮助生产,可以让他们在家门口增加点收入,不仅对村民脱贫有帮助,自己家也能增收点生活补贴。最后妻子经不住他软磨硬拖,又再次支持了他。

      “这么多年来,我总是犟不过他。”黎正芬哭着说。

       就这样,小俩口就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的“新家”,和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做规划,搞建设,抓发展,齐心协力开展脱贫攻坚。

       大坪村成了文伟红驻村的最后一站,在脱贫攻坚战初显胜利曙光时,文伟红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人生诺言,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一生挚爱的扶贫事业。

文朝荣:青山作证,村魂永存

      文朝荣,男,彝族,1942年3月23日出生,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任贵州省赫章县恒底区四方乡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至1995年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至2014年被聘为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名誉书记”。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同志因积劳成疾罹患前列腺癌,经医治无效去世。

      海雀,当地彝语意为“一个山塘接一个山塘”的村寨,但以往的海雀却名不副实,不但没有水,而且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上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曾经以“苦甲天下”而闻名全国。“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雾齐门槛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作地皮磨。”这段流传在乌蒙山区的顺口溜,讲述的就是海雀村当时极度贫瘠的真实写照:海雀村生态极端恶劣,自然灾害频繁,25度以上陡坡耕地占90%,森林覆盖率不足5%。198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33元,人均占有粮食仅107公斤。

      1985年6月2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278期上以《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为题,报道了赫章县及海雀村的贫困状况。刘子富在文中写道:“5月29日,记者到这个县的恒底区四方乡苗、彝族杂居的海雀村的3个村民组,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 “记者走进王朝珍大娘家,一下就惊呆了。大娘衣不蔽体”,“破烂成线条的裙子”“掩不住胸肚”,“见有客人走来,立即用双手抱在胸前”。“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


      海雀,成了建立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至此,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试验区诞生,这片贫困的土地开始了新的探索和突围。

      1987年冬天,为改变海雀村恶劣的生态环境状况,时任村支书文朝荣开始带领村民上山植树,他们当时的想法是:山上有林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从那时起,海雀村300多名村民在文朝荣的带领下,每天早晨6点多就背着华山松树苗上山栽种。此后连续多年的冬季农闲时节,海雀村民都在山上植树造林,种下了30多个山坡的华山松,使大片大片的荒山秃岭第一次披上了绿装。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

      文朝荣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扶贫攻坚,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33元增加到2018年末的10611元,增长了10578元,贫困人口从2012年91户360人减少至2018年末3户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44.3%下降到目前的0.6%。海雀村群众在文朝荣的带领下,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雀村先后被贵州省委、毕节地委和赫章县委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被评为毕节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区计生协会示范村”,被贵州省妇联评为全省“巾帼示范村”,被国家绿化委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被评为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优秀案例之一,2014年5月8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到海雀村调研时强调: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

       文朝荣同志用自己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生,忠实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于2014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2015年1月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称号。

截止今年6月底,全国共770多人牺牲在扶贫岗位。

热血与青春、跋涉与牺牲,这是中国扶贫成绩之外,我们所不能忘记的。

致敬!奋斗在扶贫一线的人!

编辑:文四海

〉〉如有建议或意见,欢迎在文章后留言交流和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