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门回归20周年,闻一多的这首《七子之歌》,历名永远铭记!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灼灼莲花瑞,熠熠生光辉。

今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

经过风雨洗礼,“一国两制”这棵常青之树已扎根于澳门这块沃土,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和谐包容,爱国爱澳始终是社会主流价值。

这正是九十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所企盼和希翼的。

1925年,山河破碎。闻一多看到祖国被列强强占了七块土地,愤然写下《七子之歌》。他发表新诗的时候特地发表声明说:“ 这些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诗中,他用拟人手法,将这七处土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七子之歌澳门》的字里行间声声泣血,却也蕴含着坚强与不屈: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98年,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翻阅闻一多诗集时,发现了《七子之歌》,随即邀请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他跟随闻一多的思路,前面用简单的音调转换,如同孩子哼唱的童谣,中间部分的旋律如浪涛,展现对母爱的渴望与呼唤。第二天,曲子就以惊人的速度谱好了,并选作《澳门岁月》的主题歌,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大家广为熟悉,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又作为澳门回归主题曲,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响彻大江南北。

二十年后,《七子之歌》也再次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被唱响,11岁的小女孩龙紫岚继1999年澳门姑娘容韵琳第一次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后,成为新的传唱人。

20年来澳门所创造的奇迹,可以诠释为“七子之歌” 所蕴含的爱国爱澳门核心价值在澳门所奏响的华章,正因为澳门同胞对国家的归属感、正因为澳门同胞共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使命,才有了今天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也才会有澳门不断发展进步的美好明天!

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闻一多先生的这7首《七子之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历史永铭记,中华腾飞!

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慷慨陈词,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家族与文姓

闻一多家族本为文姓,他在世时颇以文天祥后裔而自豪。他在《二月庐漫记》中也以“信国公(文天祥)后代”自居。他在清华读书期间曾想撰写一篇《闻氏先德考》,但终因诸多事务而只好作罢。

江西省文氏《江右统宗世系》有载:“鹏高生三子,长子良恭、次子良彦、三子良辅”。

湖北省《当阳文氏族谱》亦载:“鹏高生三子,长子良恭、次子良彦、三子良辅”,其长子良恭为当阳文氏先祖。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第一次修撰的《闻氏宗谱》:“吾姓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庐陵。宋景炎二年(1277年),信国公军溃于空坑,始祖良辅公被执,在道潜逃于蕲之兰清邑,改'文’为'闻’,因家焉。”

经闻文两姓专家考证:“文氏肇自姬文汉唐及宋代有闻人祖宗德俱载家乘宸翰名翰表里旌门中孝节义公侯将相家谱。文叔姓姬,名析,周文王支孙,封镇雁门,康王时宛滋曰文权,后以文为姓氏。十八传至种。种仕越大夫,佑越王勾践亡吴,功封相国。十六传至翁。翁字仲翁,居卢江舒城,汉景帝时蜀郡太守,兴学校教化大行。十二传至球。宋景定时,旧谱以球为一世。球下传十二世,春元为长房,下传至十三世有天祯、天祥公,为球二十五世;春志为未房,传至良辅为球廿世。自姬文汉唐及宋传至天祯、天祥为七十一世,传至良辅为六十六世。

宋瑞宗景炎二年信国公文天祥兵溃空坑,其系裔良辅被元人执送于燕,中途逸出潜逃于鄂之蕲水县永福乡二十七都十三图(今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百永乡广福寺化儿湾)改文为闻,隐居保身以绵宗祀。浠水闻氏自此始。”

闻一多先生虽非民族英雄南宋丞相文天祥的直系,但是他一身铁骨,一身正气,从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形象。

整理:文四海

〉〉本文章部份内容参考网络、文氏族谱、闻氏族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