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氏源流 | 文占祥:陕西省定边县姬塬白土坬子庄文氏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这里有最新最全的文氏族谱

点击上面中华文氏宗亲网关注我们

家国皆应有史也,国无史孰知兴衰离乱之由,家无史孰辩世袭源流之远,斯二者大小有殊,其为同也。惟木有本、水有源,人之亦然,记家史鞭子孙与时俱进,传后人正视听力争上游。

同治年间的回回叛乱(1862-1873),传说陕西定边县姬塬白土坬子庄文氏家族就有七十三家三百多口人或遭杀戮或外出躲避战乱,最终只有一人返回。

白土坬子庄中心有一特大的没坚支的土窑洞,即依靠山势、门和窗与窑体浑然一体,三角形的窑门并不大,两人通过并不宽敞,三角形的天窗更小,实质上是一透光透气的孔。合作化时期全村的柴草都集中在里面,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据说里面能吆喝开二连石碌轴打谷碾场。

传说当时本庄和周边庄子未出逃的三百多口人都躲在这个大窑里避难,相传当时只来了十多个叛乱者,就将三百多口人用绳索捆绑或链接,集中跪在涝坝口等待屠杀,竟然没有人敢反抗。当叛乱者举起屠刀,大批的家人倒下后,才有人挣脱绳索想到了逃跑,最终幸存者无几。合作化期间整修涝坝时,发现涝坝底部深层的土壤呈浅红色,人们都说就是那时祖先的鲜血染红的。

文园子旧址

从现存庙梁大钟的铭文记载看,当时白土坬子和文园子多为文姓,至少6辈65户,因钟上除了徐姓两人,两人以“丑娃子”和“小劳子”代名外,其他皆为文姓。文姓中其中“光”字辈1人,“生”字辈3人,“君”字辈15人,“道”字辈3人,“玉”字辈15人,单字辈28人,主要铭文有:“陕西省延安府定边县三山塘南五牌庄名白土坬子方庙会首”、“文君奇子文道辉诚心焚香铸钟一口供奉香火”、“信士弟子(65人略)”、“文君贤秋生子玉佑”、“道光二年岁次壬午又三月吉日造献叩”、“雲州金火匠人贺万春”等字样。

铸钟时间是道光二年(1822年),已有65户人家之多,距同治年间的回回叛乱(1862-1873)至少已过去了40年,人口应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与口口相传的七十三家三百多口人应该相符。

2006年前后因文氏家族易地搬迁、外出打工,村庄留守人口锐减,为防止铁钟遗失,经文占成提议家族无异议,将庙梁的大钟暂寄存在邻村青龙山的转嘴子庙上,受香火之焚供信徒之撞,响太平之声传福寿佳音。

白土坬子庄旧遗址较多,从文大沟现存的暗窨子的布局与规模分析,也可知道当时白土坬子庄人口的众多。

从发现的古代地契大单上看,当时文家土地的四址东至文后庄,南至小花子沟,西至大河,北至文小沟。

现知文家的坟院还有二十多处(老坟峁、貝台、郎二台、燕尾唐唐、天子唐、葫芦台、老头湾、陈新庄、凤耳湾、四十台崾岘、台畔、前阳洼、前河湾等),说明当时门户之多人口之众。像老坟峁、前河湾坟场规模之大,说明文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时间之长;像梅寺天子唐、郎二台、燕窝唐唐、葫芦台都有文家的祖坟,说明当时文家人口分布范围之广。

从现存的其他遗址上看,也能说明当时的人口之众,像房峁院、碾窑院、上院、文园子,还有几处没有名的遗址规模都较大。

文园子因靠近水源,也在当时的交通线上,是“脚户”及“赶驮子”的歇脚地,可能居住文姓时代更远。

民国十八年逃难(举家南迁)时祖先将文氏家谱藏于上院大窑坚支上,后顽皮小孩掏雀掏出,撕扯斗玩,残页飘至脑畔梁和庙梁,俯拾皆是,众人拾回后成为做鞋样、糊褙纸的好料,后争相抢拾消失殆尽,故远祖以上无稽考究。

1955年立新家谱,尊祖爷文希正为二世祖,生有二男一女,两男名讳文国栋、文国有,文国栋生下了五男四女,繁衍生息至今已八代。今天文家族人几乎都离开了白土坬子,主要在宁夏吴忠一带以打工、养殖、种地为生。

文姓在白土坬子庄周边很少,现在能照上门户辈份的,有宁夏盐池麻黄山高记沟文家和文掌文家。高记沟文家是由文后庄迁至文园子后又迁出的,始祖名讳文希义。文掌文家有传说是从白土坬子碾窑院迁出的,没有考究。另有甘肃环县鸡嘴文家和吴忠石沟驿文家族人,据说代代相传祖上也是白土坬子文家。

白土坬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先后居住在这里的文家、李家、陈家、梁家都曾经发过财,原因之一是缘于这里虽然山大沟深但土地肥沃,还有一个几百亩的大校场台,更是周边难得一见!如今守望在这里的几户人家,也是丰衣足食收入颇丰,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许多人羡慕的神话!

参考:文占祥《我的家族史记忆》

编辑:文四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