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路出家”的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成为军事统帅?

 东方文捷 2023-01-07 发布于天津


    图为毛泽东同志1961年9月在江西庐山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建军80周年之际,我们感觉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为人民解放军的建立、生存、发展、壮大出力最多。而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还缺少一本真正的《毛泽东军事传记》,为了表达我们的一种心意,也为了让读者了解毛泽东的军事生涯,同时为了好读,我们编辑出版了《军事统帅毛泽东》画传。

    在编撰过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军事统帅的,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军事统帅?按通常情况来说,毛泽东青年时代学的是师范,如何当老师。他当年的志愿也是做一名教师或者是新闻记者,从没有读过军校,学习过军事理论,在实践中又是半路出家,34岁才走上军事生涯。此外,我们党内不乏既受过军事训练,又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人,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毛泽东却脱颖而出,其中的原因在什么地方?

    智慧第一的政治家

    毛泽东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具有准确把握事物本质,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机会的政治智慧。纵观他的军事生涯,每当需要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候,他几乎都做出了正确选择,抓住了一切应该抓住的机会。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时,是他第一个看准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中国国情,主动引兵井冈山,为党保存了实力,也使党有了喘息和重整队伍的机会。

    1935年在民族矛盾上升时,他看出了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谁抓住了抗日的旗帜,谁就能号召全国。他因此适时调整党的政策,提出“我们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发生时,他最初的反应是要杀蒋,但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若和平解决必然有利于中共的发展。于是,他一面在军事上积极支援张杨,防止蒋军的进攻;一面在政治上确立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促进了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使党的合法存在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为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l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看出了全国人民希望和平,建立民主政府的愿望。他顺应民意,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抗战胜利后,他通过重庆谈判,将中共和平和民主建国的诚意召示全国,使日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也使中共采取自卫战争有了民意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铺好了路。

    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毛泽东是一个善于统筹全局、高瞻远瞩的战略家。l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后,他明白蒋介石是不会容共的,于是,力排众议,提出了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国民党作战的战略方针,为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l938年春,毛泽东看到河北、山东平原地区日军兵力空虚,立刻作出八路军从华北山地进入到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重大决策,一方面使八路军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华中的新四军同八路军联成一片,形成了极有利于我的局面。还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便看到了东北地区的重要,提出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就有了胜利的基础,为解放战争抢占东北争取了时间。此外,毛泽东在指挥作战方面的谋局布阵,也充分显示了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如刘邓直出大别山,对三大战役的部署与指挥等,都是大谋略、大手笔,很难有人可以匹敌。

    具有非凡的组织力的实干家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领不足千人的队伍上了山,这支小队伍由工人、农民、一部分军人组成,十分混乱,如何管理?又如何使他们在国民党军队的丛林里得以生存,做到能打、善战而不溃散?这不用说对于没有带过兵的人,即使有带兵经验的人来说,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毛泽东在整顿队伍时,首先把支部建在连上,营以上设党代表,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军事民主,确立和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久,又为红军制定了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的三大任务,使军队不仅能够打胜仗,而且广泛地发动了群众,解决了军队的经济来源问题,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随后,又逐渐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了军队的纪律性。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为党摸索建立了一支区别于任何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把这支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军队,打造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闻名中外的优秀军队。

    善于总结经验的军事理论家

    在毛泽东22年的军事生涯中,在红军十分弱小时,他同朱德一起总结了脍炙人口的十六字诀。当人们十分困惑,诘问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时,他写出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红军作战失利,不得不进行长征后,毛泽东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帮助人们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当日军十分嚣张,中国人民感觉没有出路时,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以增强国人战胜日军的信心;在我军与国民党激战十分激烈时,他写出《十大军事原则》。他所总结的战争经验,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粟裕说,他之所以能在极其困难的几年生存下来,就是按毛泽东在井冈山的经验做的。陈士榘回忆,他在解放战争中制定的一些成功战例的方案,都是从毛泽东那里学来的。

    既善于治军又善于打仗的军事家

    有人善于治军,却不长于打仗;有人善于打仗,却不长于治军。毛泽东除了具有打造一支优秀军队的才能外,在指挥作战方面,更留下不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奇制胜、外线歼敌等等的成功战例。如著名的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漳州之战、娄山关之战、四渡赤水之战等等。

    解放战争一开始,毛泽东就提出集中兵力以各个歼敌为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蒋介石则提出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一出场,毛泽东就在蒋介石之上。我军虽然兵少装备差,但灵活机动到处歼敌,蒋介石虽然兵多装备好,但包袱太重,处处被动挨打,很快处于下风,这也是我军很快转弱为强,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意志顽强、敢闯新路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是一个有着坚韧意志和顽强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战时期,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时,他的一些正确意见不被大家所理解,曾不断受到错误的打压,但他不分裂,不出走,而是相忍为党。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在红军左冲右突不能摆脱敌军围追堵截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敢于负责,有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他的战友一起把部队带到陕北,开创了一种新局面。

    在全党把共产国际决议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坚持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时,毛泽东从实际出发,很快冲破了这一思想框架。他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而且从理论上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期间,虽然遇到来自教条主义的重重阻力,受了不少打压,但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中国革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新道路,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21日所写的一首诗。

此诗是吴起镇西山督战,战斗结束,赋此诗赠予彭德怀,彭德怀接诗后,将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并退还给毛泽东。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47年8月1日《战友报》。

六言诗1·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2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3![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折叠词句注释

⑴六言诗:旧体诗的一种格式,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数和平仄都不像律诗那样严格。

⑵坑深:地势险峻。

⑶唯我彭大将军:大战胜利毛泽东写诗赠于,首句即用电文句,但改“沟深”为“坑深”。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将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折叠白话译文

吴起镇山险路长沟深,中央红军骑马奔驰杀敌。有谁敢阻击红军白马,只有我彭德怀大将军。[2]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结束了长征,到达陕北保安的吴起镇。红军长征胜利后,蒋介石派5个骑兵团尾随而至。为了防止敌军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彭德怀指挥先遣队在吴起镇附近进行了“切尾巴”战斗。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取得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第一场胜仗。为此,毛泽东特作本诗赠予彭德怀,彭德怀受到诗后,将诗末两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并把原诗还给毛泽东,题目后加。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陕甘支队刚到陕北吴起镇后,国民党部队接踵而来。蒋介石电示各部,“朱毛赤匪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各部要“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国民党白凤翔部第6师主力和归他指挥的第3师一部从正面推进,马鸿宾部第35师马培清骑兵团侧后迂回,紧追陕甘支队,企图在吴起镇地区歼灭陕甘支队。连曾在腊子口地区遭受红军沉重打击的鲁大昌部也急急赶来,企图报复。

诗句短促快捷铿锵有力的节奏、富有欢庆情感的韵律,融入到艺术的旋律之中,画笔婆娑起舞。诗与画交响的协奏曲中,使我看到了吴起镇大捷之后彭大将军真实身影

1935年10月21日吴起镇战。毛泽东与彭德怀精心部署,决定利用吴起镇一带的有利地形,在塬上深沟设伏,以第三纵队干部团节节阻击,诱敌深入,以第二纵队在左翼,第一纵队在正面,首先消灭马鸿宾部骑兵团,然后突击其余敌军部队。1935年10月21日早晨,红军各部秘密进入吴起镇以西的五里沟口的设伏阵地。地形险要,歼灭敌人骑兵的好战场,红军部队在头道川、二道川两侧的山岭山沟潜伏。

当国民党军骑兵团进入伏击圈后,彭德怀一声令下,手榴弹投入敌人马群。受惊的马匹四处乱窜,从马背上摔下的敌人乱作一团。红军各部奋勇冲锋,经过激战,击溃国民党军骑兵团。缴获了大批武器和战马。国民党军第6师师长白凤翔战后承认,第6师的重型武器都在这次战斗中丢弃,损失马匹800余匹。红军第10大队大队长黄珍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毛泽东亲自在吴起镇西山督战,但部署好战斗后,却把具体指挥事宜全部交给了彭德怀和各纵队首长处理,毛泽东见彭德怀提枪勒马,指挥部队冲杀,威武的英姿犹如一尊战神,诗兴大发,当场赋诗一首赠予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接诗后,将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

吴起镇战后,彭大将军与将士们骑着战马巡视战场。当彭大将军看到毛泽东给他的诗作时,他当即拿起笔来,把末一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居功而不自傲,心怀将士,展示了一位无产阶级大将军的博大胸怀!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毛泽东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3]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毛泽东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赏读】

这首短小的《六言诗》颂扬了英勇的红军和彭德怀将军。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彭德怀亲自指挥打了一场胜仗,诗人有感而发写成这首小诗。

这首诗以豪放欢快的写意笔法,描绘了红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击溃国民党骑兵团的英勇战斗场景,刻画了彭德怀在战场上勇猛无敌的大将风度和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表达了毛泽东对彭德怀的倚重和深厚的战斗情谊,体现了作为红军统帅的爱将之心与领袖风范。

诗中,前二句是描写红军战士在如此复杂艰难的地形下,依然纵横驰骋、英勇退敌的英姿。后二句是描写彭德怀临危不惧、叱咤风云的猛将风范。同时也形象地描绘出彭德怀忠义侠胆、项天立地的倔强个性。一句横刀立马,一句彭大将军,将一个红军将领的凛凛威风写得栩栩生动、简洁明了。

透过此诗,也反映出了一位“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危艰时刻表现出轻松、豁达、潇洒自如、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领袖诗人形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