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卷一》 2.《卷二》 3.《卷三》 4.《卷四》 5.《卷五》 6.《卷六》 1.《卷一》 1.把住牢关向上行,从教千圣不知名。 2.法无定相,遇缘即宗。道在人弘,随宜得妙。 3.发大用于机前、播真风于世外。 4.文殊普贤,光扬法社;德山临济,共赞升平。 5.天高群鸟正、海阔百川朝。 6.三圣道:“我逢人则出,出即不为人。”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师云:“二大老激扬个事,如珠走盘,不留朕迹。真所谓调高一时,美流千古。然检点将来犹未尽善。不见道,众生度尽恒沙佛,诸佛何曾度一人?且道是为人不为人?”拈拄杖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7.万顷苍茫一叶舟,东西南北任悠游。丝纶千尺频施展,要使狞龙上直钩。 8.成绪问:“枫叶经霜赤,禅林瑞气多。法王登宝座,一曲和滹沱。如何是滹沱曲?”师云:“水到渠成。”成绪云:“一句迥超今古意,大千何处不闻闻。如何是不闻闻?”师云:“妆聋作么?”成绪云:“个事已蒙师指示,普天匝地尽沾恩。”师云:“礼拜了退。” 9.成系问:“昔日世尊拈华,今朝和尚竖拂,且道是同是别?”师云:“你试定当看。”成系云:“恁么则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师云:“是同是别?” 10.当念不生,空诸有海;对境无心,名观自在。拈一机,机机顿赴;示一法,法法全该。不须造作,岂假安排?击碎两处牢关,坐断十方世界,犹未是到家消息,正好竿头进步,撒手悬崖,直得石人斗礼拜。铁锯舞三台,更须知有向上一窍在。 11.师云:“黄檗老祖未免恃一己之见而小觑天下。我当时若见道'只如诸方匡徒领众又作么生’,但云:'不道无师,只是无禅。’山僧恁么道,与古人是同是别?具眼者试辨看。” 12.圣明逾日月、睿算等乾坤,万邦咸归至化、四海共乐升平,阖国官僚高迁禄位、远近檀那尽沐天庥。 13.本来无位次,不用强安排。 14.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恁么说话已是泼狼泼藉了也,何况“指天指地”“目顾周行”,一场特地? 15.不因渔父引,争得见波涛?因斋庆赞一句又作么生道?试玉须经火、求珠不离泥。 16.篆不雕之心印、演不说之妙门。汝等诸人只是不得将眼见并耳听。何故?才有纤毫即是尘。 17.师云:“金粟老人死方活用,不妨好手。然检点将来,未免执药成病。山僧又不然,彼自无疮,勿伤之也。 18.示众举释迦老子道:“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演祖道:“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筑着磕着。”圆悟和尚道:“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锦上铺花。”楚石和尚道:“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针劄不入。”师云:“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十方虚空。” 19.靠却拄杖云:“有理不在高声。”复举古德云:“终日拈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又有云:“终日拈香择火,不知真个道场。”又有云:“终日拈香择火,不知拈香择火。”师云:“终日拈香择火,便作拈香择火。” 20.师云:“苍蝇偏向臭边飞。既不作是非得失会,则遮果子尽大地人阿谁无分?然虽如是,恁么会则易,相续也大难。” 21.示众举先圣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师云:“先圣恁么道,恰似认奴作郎。山僧则不然,一切法无生,亦复无有灭。若作如是解,知君犹未瞥。毕竟如何?”乃摇手云:“不说不说。” 22.羊羔虽美,众口难调。 23.示众:“不是心、不是佛。”乃展手云:“攃开两手大家看,毕竟明明是何物?”良久云:“承虚接响人无数,到底难传太古音。”便下座。 24.师云:“若道无差别,违了世尊;若道有差别,背了祖师。且毕竟如何即是?”众竞下语毕,师云:“两段不同,收归上科。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25.诸仁者,切莫“欣圣厌凡”“舍垢取净”。 26.须知极乐世界与无间地狱同一受用。何故?报缘虚假,真性无二。 27.示众云:“学道如登万仞山,无依倚处好追攀。只须高步毗卢顶,方可全身入闹蓝。”复举婆子烧庵话,师云:“者则语古今拈弄者极多,争奈十个五双出他婆子圈缋不得。山僧不惜眉毛,也要诸方检点。正恁么时如何?肚饥要吃饭。” 28.示众云:“即心即佛,开口成双橛;非心非佛,无言落二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喝一喝云:“罕逢穿耳客,多遇刻舟人。” 29.设有问山僧:“如何修行得不错路”,但向他道:“蓦直去。” 30.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 31.示众,举金峰因僧参礼峰云:“我有则语举似汝,但不得错会。”僧云:“请和尚举。”峰竖起拂子,僧作听势,峰云:“错会了也。”僧以目视峰而出,峰云:“雪上加霜。” 32.师云:“金峰剜肉作疮、者僧随邪逐恶、虎丘证龟成鳖。山僧路见不平,也只要正眼流通。殊不知金峰老汉拟举拂子时蚤已自错了也。” 33.示众举古德云:“身口意清净,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净,即名佛灭度。”师云:“不着福智庄严,则身清净;不谈禅道佛法,则口清净;不住静照觉观,则意清净。”复云:“佛聻,切忌话堕时。”有僧出云:“恁么则落空了也。”师云:“苍天苍天。” 34.示众云:“法法皆备于己,切莫自生欣厌。随时得座披衣,说甚万年一念。”喝一喝。复举云峰因僧问:“如何是心地法门?”峰云:“不从人得。”僧云:“不从人得时如何?”峰云:“此去衡阳不远。” 35.临济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师云:“临济老汉漏逗了也。既是无位真人,因甚在赤肉团上?太煞粘牙缀齿。又说甚么面门出入?雪上更加霜。诸仁者,若向者里着得只眼,捉败古人,管取天下横行。倘更踌躇……”拈拄杖云:“未证据者看看。”掷拄杖下座。 36.座云:“财法二施,等无差别。” 37.示众举《华严》云:“若有见正觉,解脱离诸漏。不着一切世,彼非正道眼。”师云:“盖为我法未忘,情存取舍。若实无我,则无一切法。若无一切法,则无一切境界。若无一切境界,则无所依。若无所依,则无所住。若无所住,则全体法界。”复云:“咄咄,不得住在者里。” 38.王乃问:“诸人尽转经,师何不转?”祖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但一两卷。” 39.白日窗前,清宵月下。要转便转,要罢便罢。 40.一人于理上偏枯、一人向事上着到。 41.何用求心不求佛,须知三界非他物。若言端坐静观心,未免重添眼里屑。 42.二大老激扬此事,何异五彩画虚空,徒劳心力耳。岂不见道,若以譬喻而显示,终无有能喻此。且毕竟如何?各各归堂吃茶去。 43.示众问云:“离心意识参、绝凡圣路学。只如离心意识作么生参?”众久不出,乃云:“禅非意想,立意乖宗;道绝功勋,建功失旨。所以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要须句外承当,莫向言中取则。明眼汉,没窠臼。有时转山河大地归自己,毋意毋必;有时转自己归山河大地,毋固毋我。物物头头全彰、尘尘刹刹大用。不落己见外缘一句又作么生道?”顾左右云:“座中尽是江南客,何用樽前唱鹧鸪?”击拂子下座。 44.尽道迷因悟遣,谁知悟是迷根?直饶迷悟顿除,到此且居门外。何也?还家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 45.在有破有、居空破空。二幻既除,中道不立。 46.有则同有、空则同空。随流识性,触处皆真。 47.赵州因僧辞去,州曰:“有佛处不得住,缁素分明;无佛处急走过,回途得妙。” 48.师云:“者正是落草之谈。且如何是出草之谈?剑去久矣,尔方刻舟。” 49.须信人间只一僧,毕竟天无第二月。 50.只要当人正眼开,何关起念不起念?韶阳拈出须弥卢,一击虚空七八片。真堪羡。刹刹尘尘达本乡,纵横顺逆皆方便。 5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水中捉月徒夸巧;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觅即知君不可见。 52.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还须更进竿头步。 53.若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不用顾后瞻前,便请归家稳坐。所以道,处处逢归路、头头是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54.众生逐境生情,随情造业,故尔业系苦果;诸圣达境惟心,心体离念,所以万德庄严。 55.事是恁么事、人须恁么人。若是恁么人,方明恁么事。 56.天童密云老祖因僧问:“如何是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祖云:“你是无主孤魂。”僧云:“既是大事已明,因甚亦如丧考妣?”祖云:“惟吾独尊。” 57.山僧不辞颂出,只缘不识本爷娘,孤苦伶俜客路长。踏得自家田地稳,人间天上更无双。 58.因事示众:“夜来枕上参,无上胜长者而谓我言:'知时不论理、论理不知时。’恍于言下大彻,得无诤三昧,入随顺世间法门。觉则俨然。姑记之,以俟明眼证焉。” 59.示众乃拈拄杖云:“是则触、非则背,直截示人人不会。万象森罗一口吞,须弥倒卓虚空碎。”横按拄杖云:“非不背、是不触,拈来颠倒从君数。辞穷识尽髑髅干,五五依然二十五。”卓拄杖云:“触即背、背即触,烁迦罗眼莫能睹。无言童子口喃喃,斑斓大虫不是虎。”靠拄杖云:“拈却触、去却背,明眼人前何足贵。正体堂堂绝覆藏,见闻知觉真三昧。”复喝一喝。 60.要知智慧德相,慎勿他求,但了妄想执着,便是智慧德相。秪如妄想执着又作么生了? 61.拈拄杖云:“是柱不见柱、非柱不见柱。”卓一卓云:“是非已去了,是非里荐取。” 62.示众举永明大士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当来成佛祖。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百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63.有禅有净土,常见坚且固;有禅无净土,犹落在顶堕;无禅有净土,恋筏何能渡;无禅无净土,正体堂堂露。 2.《卷二》 1.堂堂大道,千圣共行。入此门来,莫存知解。 2.要与衲子结冤仇,留待人天作榜样。 3.拈疏云:“只此便是原本契书。” 4.尽大地是个宝华王座,行住坐卧总在里许,因甚又要起模作样? 5.此一瓣香,金刚心中流出、般若种智栽培,花开觉苑,记莂灵山。 6.正体本无向背,大道迥绝方隅。宽廓非外,十方刹海目前观;寂寥非内,大千同一真如境。有时孤峰顶上垂手、有时十字街头晏坐。既无城市山林之异,岂有出入世间之殊? 7.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体无不备;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无不彰。 8.全机大用,触处现成。溢目清光,贯通今古。 9.高低岳渎共转根本法轮、小大鳞毛普现色身三昧。使处处齐知觉悟、教人人尽证真常。 10.鹤林玄素禅师住庵时有僧敲门,素云:“谁?”僧云:“是僧。”素云:“莫道是僧,佛来亦不着。”僧曰:“因甚不着?”素云:“无他栖泊处。” 11.你若立时我须坐、你若坐时我须立。拈起也珠回玉转、放下也草偃风行。 12.释迦成道日,诸人纳戒时。圣凡无异路,达者自同途。汝等若能歇却驰求,识取自己,则悟道持戒大似病眼见空花。其或未然,脚下泥深忙进步,纵行平处索堤防。 13.佛法新年头,有无俱莫算。鉴彻在机先,吾道一以贯。 14.今朝正月半,打鼓普请看。花灯处处燃,月色浑如练。灯月两交辉,个里诚难辨。还辨得么?直饶辨得分明,也是认光影底汉。 15.趺坐挺起脊梁,经行照顾脚下。恁般苦口叮咛,只要诸人领话。还会么?大虫被虎伤,可煞令人怕。 16.情尘阳遣,理障难除。尽十方世界空索索地,欲求一法了不可得。有什么情尘可遣?有什么理障可除? 17.尽十方世界是当人自己,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虽然如是,也须实到者个田地始得。 18.如来禅、祖师意,一个鼻头,两处出气。会得者似井觑驴,不会者如牛拽磨。 19.晨朝有粥、斋时有饭,一念相应,所作皆办。作么生是相应底念?石压笋邪出、崖悬花倒生。 20.久雨忽晴,云开日现。俊哉衲僧,打成一片。 21.九年面壁,不逢作者不开拳;三遭痛棒,一遇知音便分付。坐禅成佛,何异蒸砂而作饭?磨砖作镜,惯将直钩钓狞龙。 22.在家三十年,腾腾不造恶;出家三十年,兀兀不修善。正当六十时,不起圣凡见。等闲拈一机,佛祖犹难辨。故尔按下云端,直得施权设变。假饶铁额铜头,换骨洗肠重炼。不是尽法无民,只要自开生面。剃起列祖心灯,与伊联辉续焰。 23.辨魔拣异,必资先圣纲宗;开凿人天,须会祖宗的旨。 24.心月孤圆,性天朗耀。无党无偏,虚明自照。供养修行拂袖行,总是门外打之绕。 25.花谢花开,自有春风管待;云来云去,逢迎一任青山。又何必钵盂安柄,土上加泥? 26.两眼闲闲天地外,笑看日月为谁忙? 27.有问有答,宾主历然;无问无答,玄微莫辨。 28.夜见星、昼见日。鸭吞螺蛳,眼睛突出。祖师心印铁牛机,拈向当阳谁辨的?难辨的,真堪惜。须知彼此出家儿,切莫自轻而退屈。 29.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绝点纯清,一条白练。美则美矣,善亦未善。去却眼中钉、拔却脑后箭。棒下解翻身,不住空王殿。拶透铁壁银山,方知本来成现。 30.肉既还母、骨既还父,以何为本身? 31.群阴剥尽复回阳,个事何曾有覆藏?除却目前诸障碍,本来正体露堂堂。且作么生是本来正体?冻云开豁山眉展,爱日新添一线长。 32.者僧,外感业惑尘劳、内伤禅道佛法。暑往寒来,众苦萦缠,逼迫疏山用此一味药头。凡情圣解,荡尽无遗。绝后再苏,更非他物。 33.我辈沙门释子,远离俗累,发足参方,当以己事不明为急务。亲近明师,正真决择,发勇猛心,立坚固愿,母论忙闲动静,不拘春夏秋冬。心心不阳、念念无差,必至大悟大彻而后已。更要行解相应,方乃所作皆办,此则自利而利他也。倘或心高气傲,作事猖狂,志力衰微,偷安滥食,竞争人我,恣逞无明,戒律乖违,因果错谬,愚痴邪见,造作无端,一朝病苦萦缠,方觉此身危脆。追思往事,怕怖慞惶,正所谓业识茫茫,无本可据者,此也。 34.更或发心,精严戒律,诵持礼拜,作诸福业,修诸苦行,不遇明师,不闻正法,成有漏因,他生后世博得一场富贵而已。 35.丧却目前机、去却胸中物。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拨转上头关,踏翻知见窟。人言俊衲僧,我道成狼藉。不是尽法无民,只要共相委悉。 36.丹霞天然禅师过慧林寺,值天寒,取木佛向火。院主呵曰:“何得烧我木佛?”霞以杖拨灰云:“我欲取舍利耳。”主曰:“木佛岂有舍利?”霞云:“既无舍利,更烧两尊。” 37.为人彻底世间稀,忍冻丹霞不自欺。木佛更教重锻过,令他院主落眉须。 38.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 39.似镜临台,妍媸立辨。 40.一处透脱,千处百处光辉;一机洞明,千机万机圆转。不从菩萨觅神通、不向诸圣求解脱。人人常光现前、个个壁立万仞。其或未然,莫道此间山势险,前途更有最高峰。 3.《卷三》 1.殃崛摩罗尊者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长者云:“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产难?”殃崛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告。”却反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崛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娩。 2.某若见问,持钵便行。何故?免得教坏人家男女。 3.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云:“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殊问维摩,维默然。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 4.大随一日庵前偶见一龟,僧指问云:“一切众生皮褁骨,因甚者个众生骨褁皮?”随以草鞋覆却。 5.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着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 6.转功就位,句不停机,换斗移星,丝来线去,还他道吾好手。若是极则事,敢保未在。不见道,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7.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自言:“天上天下,惟吾独尊。”云门曰:“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8.侵晨净面、黄昏打眠,遇饭吃饭、遇茶吃茶,更不敢与诸昆仲牵枝引蔓。 9.赵州一日因一婆子入斋堂曰:“者堂师僧俱是婆婆生底,惟有大孩儿忤逆不孝。”州才举首看,婆便出。 10.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云:“无有不是药者。”文殊菩萨曰:“是药采将来。”善财遂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殊接得示众曰:“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 11.赵州到一庵主处问曰:“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头,州曰:“水浅不是泊舟处。”便行。又到一庵主处问,主亦竖起拳头,州曰:“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便作礼。 12.汝等诸人若便恁么会去,一棒打折你驴腰。 13.路远夜长休把火,大家吹灭暗中行。 14.雪峰因僧参次峰问:“甚处?”曰:“浙中。”云:“船来陆来?”曰:“二途俱不涉。”云:“争得到者里?”曰:“有甚么隔碍?”峰打趁。十年后,僧复来,峰问:“甚处来?”曰:“湖南。”云:“湖南与此间相去多少?”曰:“不隔。”峰举拂子云:“还隔者个么?”曰:“若隔争得到者里?”峰亦打趁。其僧住后,每见人必诟骂雪峰。同行闻,特去相访,遂与点破。其僧每于中夜焚香,向雪峰遥礼。 15.者僧三撘不回,亦似纯钢铸就。末上因甚瓦解冰消去?敢问诸人淆讹在甚么处?未到尽惊山险峻,曾来方识路高低。 16.赵州因僧问:“如何是毗卢圆相?”曰:“自小出家,不曾眼花。” 17.城东有一老姥,与佛同生,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迴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乃至十指掌中总皆是佛。老姥虽然气宇如王,未免一生担版。我即不然。任他佛来魔来,总与个普同供养。何故?大海若不纳,百川应倒流。 18.赵州因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州于尼腕上捏一捏,尼云:“和尚犹有者个在。”曰:“却是你有者个在。” 19.昔有婆子供一僧,常令二八女子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云:“正恁么时如何?”僧云:“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回举似,婆婆云:“我二十年只供得个俗汉。”遂遣僧去,烧却庵。 20.昔有老宿问一座主:“疏钞解义,广略如何?”曰:“钞解疏、疏解经。”宿曰:“经解甚么?”主无对。 21.长庆因僧问:“众手淘金,谁是得者?”庆云:“有伎俩者得。”曰:“学人还得么?”云:“太远在。”别云:“无伎俩者得。”别后语云:“汝有伎俩在。” 22.庵提遮女问文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因甚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殊云:“其力未充。”别云:“现大人相。” 23.火里蟭螟吞大象、云中铁鹞产泥牛。情枯执谢超三际,正体堂堂靡不周。 24.盐自咸兮蜜自甜,那堪矢上又加尖?拈花若谓传心印,迦叶而今笑更添。 25.门门有路透长安,满目青黄岂易观。了却从前三不是,文殊早被善财瞒。 26.文彩全彰鉴者稀,几人于此辨端倪?十成好个金刚钻,摊向街头卖与谁? 27.出不出、为不为,明眼人前莫屎沸。便恁么去绝商量,也是瞎驴趁大队。 28.赵州示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29.临济示众云:“我当时在黄檗先师处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六十拄杖,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顿,谁为下手?”时有僧出云:“某甲下手。”济度拄杖与僧,僧拟接,济便打。 30.白发佳人忆嫁时,几番含笑几番悲。儿曹只解儿曹事,一段风流说向谁? 31.曹山因僧问:“子归就父,为甚父全不顾?”山云:“理合如是。”僧云:“父子之情何在?”山云:“始见父子之情。”僧云:“如何是父子情?”山云:“刀斧斫不开。” 32.应庵和尚问密庵杰:“如何是正法眼藏?”密庵云:“破砂盆。” 33.五祖演和尚示众云:“譬如牛过窗棂,头角四蹄俱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通身手眼通身缚,对境无心被境迷。历遍千门并万户,依然鼻孔大头垂。 34.笔描菩萨火里走、泥捏金刚水底眠。也无妙、也无玄,莫把封皮作信传。 35.南泉因陆亘大夫问:“肇法师甚奇特,解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泉指庭前牡丹云:“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天地同根物不殊,僧俗何分释与儒?庭花指出浑如梦,一片冰心在玉壶。 36.药山因高沙弥住庵后一日归来值雨,山云:“汝来也?”弥云:“是。”山云:“可煞湿?”弥云:“不打者鼓笛。”云岩云:“皮也无,打甚么鼓?”道吾云:“鼓也无,打甚么皮?”山云:“今日大好一场曲调。” 37.芙蓉一日辞归宗,宗云:“甚处去?”蓉云:“归领去。”宗云:“子在此多年,装束了上来,为子说一上佛法。”蓉结束了上去,宗云:“近前来。”蓉乃近前,宗云:“途中善为。”蓉聆此言,顿忘前解。 38.智门因僧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门云:“莲花。”僧云:“出水后如何?”门云:“荷叶。” 39.修山主因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者个坏不坏?”修云:“不坏。”僧云:“因甚不坏?”修云:“为同大千。” 40.祥庵主示寂日拈拄杖示众云:“古人到者里为甚么不肯住?”众无对,乃云:“为他途路不得力。”复云:“毕竟如何?”以杖横肩云:“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言毕而逝。 41.临济因普化在僧堂前吃生菜,济见云:“大似一头驴。”化便作驴鸣,济谓直岁云:“细抹草料着。”化云:“少室人不识,金陵又再来。临济一只眼,到处为人开。” 42.临济将示寂谓众云:“吾灭后不得灭却我正法眼藏。”三圣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济云:“已后有人问你,向他道甚么?”圣便喝,济云:“谁知我正法眼藏向者瞎驴边灭却。”言讫端坐而逝。 43.不落不昧同因果,堕脱都卢一野狐。无事晚来江上望,片帆隐隐夕旸初。 44.攀华意不在枝头,搅乱群芳蜂蝶愁。暗里偷香频卖弄,却教骨肉翻成仇。 45.长沙因僧问:“如何是上上人行履处?”沙云:“如死人眼。”曰:“上上人相见时如何?”沙云:“如死人手。” 46.赵州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 47.赵州因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也未?”曰:“吃粥了也。”州云:“洗钵盂去。”僧于言下有省。 48.若然未透赵州关,个里当知行路难。婆子为伊勘破了,轻如毫末重如山。 49.天王道悟禅师寻常云:“快活、快活。”及至临终乃叫:“苦、苦。”又云:“阎罗王取我也。”院主问:“和尚当初被节度使抛在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王推出枕子云:“汝道当初是如今是?”主无对,王乃趋寂。 50.云门因僧问:“如何是西来意?”门云:“日里看山。”山从日里看,一一无遮障。言下忽知归,西来真榜样。 51.玄沙因僧礼拜次,沙云:“因我得礼你。” 52.狗子无佛性话。 53.佛手驴脚与生缘,兔角龟毛一串穿。仿佛十成无价宝,依然不值半文钱。 54.雪峰因入山采得一株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题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长庆安禅师,安曰:“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 55.高峰问众:“尽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 56.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别。境界自心现,迷妄生欣厌。而于一法中,起诸颠倒见。达境惟心已,分别即不生。境界自心现,何欣复何厌?一切事寻常,莫起寻常见。 57.曹山问强上座:“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么生说个应底道理?”曰:“如驴觑井。”驴觑井兮井觑驴,渠今是我我非渠。长空月印千江水,遍界分形体自如。 58.秋高气爽神清畅,林木萧疏眼界宽。若道金风全体露,云门自觉骨毛寒。 59.百丈惟政禅师有老宿见日影透窗乃问云:“窗就日?日就窗?”政云:“长老房中有客,归去好。” 60.天童密祖因僧问:“猛虎以肉为命,因甚不食其子?”童云:“自肉食不尽。” 61.天岸老和尚因居士问:“一国之中尚有语音不对,十方世界数若微尘,如何是世界不异底的的句?”岸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方此土,历历分明。了知解语非千舌,始识家家观世音。的的句,为施陈,霜天月夜捣衣声。 62.天岸老和尚因僧问:“教中道:'二谛融通三昧印。’如何是真谛?”岸云:“杀狗屠牛。”僧云:“如何是俗谛?”岸云:“成佛作祖。”僧云:“作么生融通?”岸云:“屠儿成佛。” 63.演教寺礼大悲忏,偶丐妇携童子至,众云:“观世音菩萨来也。”将到坛前,知事者趁出。有问云:“终日翘勤顶礼菩萨,及乎菩萨到来因甚趁出?”众无对。 4.《卷四》 1.只此一叙,非同小缘。汝等各各生希有心,作难遭想,直下彻悟,自理如说而行至究竟处,离诸退堕。 2.欲行千里,一步为初。 3.成栋云:“今日特来做会。”师云:“随人起倒。”进云:“莫压良为贱。”师云:“理无曲断。”成绪云:“草履不沾尘。”师云:“你面上因甚有灰?”进云:“和尚莫诱人犯法。”师云:“脱空妄语。”成系云:“不向他人行处行。”师云:“你向甚么处行?”进云:“威音那畔更那畔。”师云:“堕坑落堑。”成定云:“暂且牧牛。”师云:“此去西天路,迢迢十万程。”成绍云:“与么问即落七落八。”师云:“你不妨伶俐,如何是最初一步?”进云:“不劳弹指力,当下已圆成。”师云:“若起无事心,棒了趁出院。”众下语毕,师云:“汝等要会最初一步么?”乃高声云:“看脚下。” 4.云在青天水在瓶。 5.问众:“怀州牛吃禾,因甚益州马腹胀?”众下语不契。师代云:“乐则同欢。” 6.问众:“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梅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绍云:“点即不到。”绪云:“家无二主。”定云:“床窄先卧。”师俱不肯,乃代云:“担版汉。” 7.问众:“一句当天,八万门永绝生死。且道是那一句?”绪云:“舌头不出口。”师掌云:“须知云外千峰上,别有灵松带露寒。”绪拜云:“大众沾恩去也。”师云:“独你无分。”复云:“既是大众沾恩,因甚独你无分?”绪云:“太平本是将军建,不许将军见太平。”师云:“不然。何不道:'祸不入慎家之门’?” 8.师问:“枯木崖前蹉路多,如何得不蹉去?”潘云:“人间无水不朝东。”师云:“只道得一半。”姚云:“从来不出门。”师云:“你因甚在者里?”姚无语,师代云:“何不道:'某甲不是外人’?” 9.史云:“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师云:“者是甚么时节,作恁般语话?”方云:“身在其中总不知。”师云:“既在其中,因甚不知?”方无对,师代云:“何不道:'某甲不在里许’?” 10.问众:“不入惊人浪,难逢称意鱼。惊人浪已入,如何是称意鱼?”绪云:“头正尾正。”师云:“一钓便上。”良久,众不出,师乃云:“一齐点下。”以拄杖旋风打散。 11.轩名“别一天”,师问众:“如何是'别一天’?”绍云:“不离此地。”绪云:“居尘不染尘。”定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众下语毕,师云:“我则不然,何不道:'到者方知’?” 12.师尝有偈云:“豁开两眼看明月,莫似从前指上观。”乃问众:“如何是月?”超昂云:“黑漆漆。”系云:“普天匝地。”绪云:“劈开华岳千峰秀,照见黄河彻底清。”师云:“总是一模脱出。只认得个月影,要且不识真月。”乃顾绪云:“如何是月?”绪拟对,师以手掩其口云:“莫似从前指上观。” 13.问众:“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众下语不契,师代云:“到岸不须舟。” 14.师问拜经僧云:“只如经与你有甚冤仇,你只管拜他?”僧无语,师命众代语。众下语不契,师代云:“不图打草,只要蛇惊。” 15.问众:“既是天上月圆,因甚人间道月半?”众下语不契,师代云:“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16.师代友人拟禁中偈云:“恩情顾恋如枷锁,枷锁临身念虑忘。狱吏牢头亲接引,脚跟不动到西方。”复问众云:“如何是西方境?”众下语不契。师代云:“阿、阿,轻打我。” 17.问众:“碟儿大、碗儿小,则不问。你诸人饭是米做一句作么生道?”众下语不契。师云:“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问众:“参方须具参方眼,如何是参方眼?”众竞下语,师俱不肯,乃代云:“善财童子,弥勒世尊。” 19.问众:“树凋叶落时如何?”系云:“穷无遮处。”绪云:“赤条条地。”昂云:“露出本来身。”师云:“我则不然,峰峦理旧容。” 20.问众:“庭前残雪日轮消,室内红尘遣谁扫?”系云:“唤甚么作尘?”师云:“自屎不觉臭。”绍云:“用扫作么?”师云:“无绳自缚汉。”众下语毕,师云:“谁人知此意,令我忆曹溪。” 21.问众:“年穷岁尽时如何?”众竞下语,师俱不肯,乃代云:“请销欠帐,免挂尊名。” 22.问众:“既是金身罗汉,因甚被火烧却?”系云:“卖尽风流。”绍云:“始得脱落根尘。”定云:“真金须向火中看。”师俱不肯,乃代云:“不见道'自了汉’?” 23.问众:“依法生解,犹落魔界。独脱一句作么生道?”绍云:“将机就机。”师云:“葛藤遍地。”系云:“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师云:“也只道得一半。”众下语毕,师乃旋风打散。 24.问众:“人人有个影子,步步不离,因甚踏不着?”众下语不契,师代云:“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25.问众:“先圣道:'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若不方便,唤作甚么?”绪云:“从来不识。”师不肯,乃代云:“眼见如盲、口说如哑。” 26.问众:“通身是口,因甚道不得阿爷名字?”绪云:“不敢犯上。”绍云:“惟恐玷污。”众竞下语,师俱不肯,乃代云:“恩深无语,怀抱分明。” 27.问众:“云门是佛祖儿孙,因甚要打杀释迦老子?”绍云:“祖弥不了,殃及儿孙。”定云:“大用现前,不存轨则。”众竞下语,师俱不肯,乃代云:“不因舒毒手,争见报恩人?” 28.师问僧:“名甚么?”僧云:“惟善。”师云:“恶不可得,善自何来?”僧无对,师命众代语。众竞下语,师俱不肯,乃代云:“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29.问众:“有人犯罪当处决,若杀则违佛戒、不杀又违王令,且作么生处断?”众下语不契,师代云:“格。” 30.众讽经次,师问云:“白底是纸、黑底是字。那个是汝等讽底经?”定云:“钟鼓分明。”系云:“向下文长,明日与和尚道。”明一云:“满口道不出。”密坚云:“谛听谛听。”师俱不肯,乃云:“穿云俊鹘,便合乘时;止泺困鱼,徒劳激浪。”绍云:“求波不离水。”师云:“切忌没头浸杀。” 31.问众:“教中道:'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意旨如何?”众下语不契,师代云:“似将黄叶止儿啼。” 32.问众:“重阳九日菊花新意旨如何?”众下语不契,师代云:“知音不用频频举,达者应须暗里惊。” 33.问众:“未明心地印,难透祖师关。如何是心地印?”系云:“片月澄空。”师云:“也只道得一半。”系云:“和尚作么生?”师云:“屋破见青天。” 34.师有偈云:“每忆嵩山达磨,复思船子鸟窠。自无一椽一瓦,至今殿宇巍峨。”复顾众云:“既无一椽一瓦,因甚殿宇巍峨?”绪云:“只为儿孙得力。”师云:“今日被者汉钝置一上。”众竞下语,师俱不肯,乃代云:“古今榜样。” 35.问众:“教中道:'一切有身,悉皆不净。’只如三十二相又作么生?”众下语不契,师代云:“污我法身。” 36.问众:“猫儿因甚爱捉老鼠?”绪云:“分内事。”绍云:“贵图天下太平。”弘机云:“熟境难忘。”师不肯,乃代云:“肚里饥。” 37.师问以岸:“生死海中以何为岸?”岸无对,复命众代语,绪云:“数珠在某甲手里。”师云:“放下数珠更道始得。”绍蓦竖拳云:“聻。”师云:“百尺竿头弄险巘。”系云:“将为别有。”师云:“梦里说惺惺。”众下语不契,师代云:“到家何必问途程?” 38.问众:“衲衣在空闲,假名阿练若。如何是真阿练若?”众下语不契,师代云:“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5.《卷五》 1.粟问:“有一人在门内欲出出不得、有一人在门外欲入入不得,作何方便令彼出入自由?”师云:“大用现前,不存规则。”粟云:“如何是大用?”师云:“斩钉截铁。”粟云:“恁么则小用了也。”师云:“请问和尚如何是大用?”粟便归方丈。 2.粟问:“虚空有体须亲证,虚空体作么生证?”师指傍僧云:“者僧忒恁么长、者僧忒恁么矮。”粟云:“闲言语。” 3.粟赴香林安职事问众:“二龙争珠,因甚有爪牙者不得?”师云:“不道不得,只是不肯承当。”粟云:“监院事繁。” 4.粟问:“腊月三十日到来,毕竟将何抵对?请诸公各下一转语。”师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适同参征云:“既是心不负人,因甚侵晨便去讨租米?”师云:“如此逼拶可谓面有惭色。” 5.与法雷和尚同结茅于吴门穹窿之北,名住处曰:“味山”。师问雷云:“如何是山中味?”雷云:“到者方知。”师云:“道也太煞,只得八成。”雷云:“兄作么生?”师云:“冷暖自知。” 6.有邻僧每诘师来源,师云:“要且不从贤圣中来。”僧云:“莫非异类中么?”师云:“随语生解。” 7.与法雷和尚话次偶云:“从上古人兄弟辈,同行脚者多、同住山者少。”雷云:“两人住山成个甚么边事?”师云:“古今榜样。”复云:“兄道成个甚么边事?”雷云:“各出只手。”师云:“如何是出手底事?”雷云:“日间同煮饭,到夜各开单。” 8.同往双林舟中,见砚上有尘,雷问云:“既在水中,因甚有尘?”师云:“垛生招箭。”雷将砚覆却,师云:“狼籍转多。” 9.雷举:“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珠即不问,如何是藏?”师云:“无你栖泊处。”雷云:“恁么则不成藏也。”师云:“兄见个什么道理?”雷云:“可惜许。”师休去。 10.雷问:“三界唯心,因甚芭蕉无心而生?”师云:“灵苗迥异。”雷云:“恁么则有心也。”师云:“兄还识芭蕉么?”雷云:“直饶与么,未识震上座在。”师云:“是有心?是无心?”雷云:“错。” 11.舟过曹村,雷问:“既是金姓人所住,因甚唤作曹村?”师云:“前人置得。”师问:“既是曹村,因甚姓金人住?”雷云:“千年田,八百主。” 12.同观《临济录》如蒿枝拂因缘至“某甲下手,济度杖与之”处,雷云:“兄作者僧,作么生免得临济打?”师云:“者贼。”拂袖便出,雷云:“勘破了也。” 13.师云:“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意旨如何?”雷云:“受用的受用、落节的落节。”师云:“兄,还是受用、还是落节?”雷云:“兄道我在甚处?”师云:“识得汝了也。” 14.师问:“通身是病,大地是药。还有为人处也无?”雷云:“着甚死急?”师云:“洎不问过。” 15.雷食药,问师云:“良药苦口时如何?”师云:“祸不入慎家之门。”雷云:“有人道兄担版又如何?”师云:“老兄向后不得惑乱人家男女。”雷云:“须是老兄始得。” 16.师问:“不见一法,是大过患。且道不见个什么法?”雷云:“若是个人,决不恁么。”雷随问:“且道不见个什么法?”师云:“普贤菩萨笑你。”雷云:“道也太煞,只得八成。何不道:'普贤菩萨来也’?” 17.僧问:“既是常熟因,甚么水潦旱荒?”师云:“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18.因居士举梁山会下园头问话因缘,至“倾湫倒岳时如何”,云:“此无别语可答,故梁山只得下座云:'莫教打湿老僧袈裟角。’”师云:“若与么,只是依他作解,有甚么自由分?须知死人路上有活人出身处。”士云:“便请大师别代一语。”师云:“汝试举问来。”士云:“忽然倾湫倒岳时如何?”师云:“犹涉泥水在。”士乃礼谢,师云:“逢人切莫错举。” 19.与居士话次,举云居令侍者送裤与邻僧,僧云:“我有娘生裤在。”士随问:“娘未生时穿个甚么?”师云:“要且不是赤身。”士拟议,师掌云:“寄打云居老汉。” 20.居士问:“侍僧尊号?”师云:“修幻。”士云:“既是幻,用修作么?”师云:“不得坐在无事甲里。”士乃领解。 21.师有斋偈云:“衣底各系神珠,烜赫光明无量。拈来呈似山僧,是名真法供养。”乃顾潘文卿云:“如何是居士底珠?”卿弹指一下,师云:“谢供养。” 22.术士问:“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安身立命?”师云:“试卜取一卦看。”士无语,师云:“将谓阴阳有准,元来业识茫茫。” 23.师问愿成:“你愿成个甚么?”僧云:“愿成无上道。”师云:“好人不肯做,偏向屎里卧。” 24.成量问:“古人道:'不与万法为侣。’和尚因甚侣岩?”师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 25.僧问:“如何是《法华经》?”师蓦竖拳云:“如是我闻。”僧云:“无量义处三昧又作么生入?”师云:“更要重说偈言。”僧云:“恁么则信受奉行也。”师云:“特地一场愁。” 26.僧问:“子归就父,因甚父全不顾?”师云:“恐落今时。”僧云:“不落今时时如何?”师云:“与我过茶壶来。” 27.僧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云:“蚤儿叮虱儿咬。”僧无语,师云:“还识痛痒么?” 28.系问:“客来要看、贼来要打。只如半夜三更,人面似贼、贼面似人,作么生辨?”师把住云:“道、道。”系拟议,师拓开云:“不劳再勘。” 29.僧问:“雪覆千山,因甚孤峰不白?”师云:“天生尊贵。” 30.僧问:“如何是一切事究竟坚固?”师云:“痛则叫、痒则笑。”师浴次,因僧问:“既是清净法身,因甚要浴?”师云:“谢汝殷勤。”僧浴次,复举前问,师云:“也只要识些痛痒。”僧无语,师云:“元来不识。” 31.僧问:“古者道:'不栽梧桐免凤来。’即今梧桐栽也,凤凰因甚不来?”师云:“无他栖泊处。”僧云:“来也、来也。”师云:“眼花不少。” 32.多一针不成、少一针不就。 33.僧问:“释迦老子贬文殊向二铁围山,惊得四天王手忙脚乱。如何是袖手傍观底句?”师云:“那里得者个消息来?”僧无语,师云:“杓卜听虚声。” 34.僧问:“尽大地是个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师拈扇云:“汝唤者个作甚么?”僧拟议,师云:“照顾眉毛。” 35.栋问:“既是天圣寺,因甚被凡火烧却?”师云:“山僧今日被汝看破。”栋拟议,师打云:“再犯不容。” 36.僧看《法华经》问云:“一小劫毕竟有多少时?”师弹指云:“会么?”僧罔措,师云:“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37.僧问:“无神通菩萨因甚足迹难寻?”师云:“拟见即乖。”僧云:“不拟时如何?”师云:“有甚回避处?” 38.师偶恙,定问:“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病从何来?”师云:“将谓你是俗汉。”定拟议,师便打。 39.僧问:“承教有言:'阿逸多,不断烦恼、不修禅定,佛记此人成佛无疑。’此理如何?”师云:“浑家不管兴亡事,偏爱和云占洞庭。”僧云:“谢师答话。”师云:“梦里说惺惺。” 40.系问:“大迦叶,见佛拈花,破颜微笑;须菩提,闻佛说法,涕泪悲泣。且道,哭底是、笑底是?”师云:“到家何必问途程?” 41.到天圣寺,绪问:“金刚正体劫火不能焚,山门头四大老因甚全身败坏?”师云:“你只见全身败坏,且不识金刚正体。”绪云:“如何是金刚正体?”师指云:“只者是。”绪云:“既是无尘殿,因甚众僧终日打扫?”师云:“无尘亦须扫却。”绪曰:“古云:'龙到水到。’殿柱龙蟠已久,因甚至今不见一勺?”师云:“亏欠汝个甚么?”绪拟议,师云:“犹要第二勺在。”便打。 42.僧问:“是维摩病?是释迦病?”师云:“试辨看。”僧遂弹指,师云:“没交涉。” 43.僧云:“今日亲见和尚。”师划一划云:“犹隔一重山。” 44.僧问:“古人道:'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子。’意旨如何?”师云:“志同道合。”僧云:“'你无拄杖子,夺却你拄杖子’,又作么生?”师云:“病退药除。”僧云:“如何是拄杖子?”师云:“大众仰观。”僧礼拜,师云:“逢人不得错举。” 45.僧问:“万境俱侵时如何?”师云:“指不自触。”僧云:“逢缘不借时如何?”师云:“更来讨甚么碗?”便打。 46.僧问:“山中猛虎以肉为命,因甚不食其子?”师云:“畜生犹有者个在。” 47.围炉次僧指火云:“者个还雕琢得么?”师云:“再添些柴炭来。”僧云:“过后如何?”师云:“光透大千。” 48.僧问:“十方诸佛呼为奴、历代祖师唤作婢。且道主翁居何国土?”师云:“驴前马后。”僧云:“拄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只如乾坤作么生吞?”师云:“开口见胆。”僧云:“一枝梅破腊,半夜日穿窗。且道属谁家宗旨?”师云:“方于类集。”僧拟议,师打云:“逢人但恁么举。” 49.僧问:“出息不涉众缘、入息不居蕴界,时如何?”师云:“犹是时人窠臼。”僧云:“和尚又作么生?”师云:“进前来向你道。”僧拟议,师便打。 50.话次偶小猫至,师云:“者个猫儿生得伶俐。”绪云:“者样伶俐因甚被南泉斩却?”师云:“既被南泉斩却,因甚又在者里?”绪云:“者是和尚底家风。”师云:“料掉没交涉。”绪云:“既被南泉斩却,因甚又在者里?”师指云:“猫、猫。”傍僧复如前问,师打云:“者野狐精。” 51.僧问:“蚯蚓因甚化为百合?”师云:“众生颠倒。”僧云:“板鸣因甚犬吠?”师云:“一家有事百家忙。”僧云:“猫儿因甚爱捉老鼠?”师云:“放过则不可。”便打。 52.僧问:“如何是'海底泥牛衔月走’?”师云:“是大神咒。”曰:“如何是'岩前石虎抱儿眠’?”师云:“是大明咒。”曰:“如何是'铁蛇钻入金刚眼’?”师云:“是无上咒。”曰:“如何是'昆仑骑象鹭鸶牵’?”师云:“是无等等咒。”僧曰:“此四句中有一句,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且毕竟是那一句?”师云:“菩提萨婆诃。” 53.僧问:“因甚赵州道狗子无佛性?”师云:“为伊吠虚逐块。”曰:“因甚又道狗子有佛性?”师云:“灼然一唤便回头。” 54.僧问:“既是,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因甚道,朱门生饿殍、白屋出公卿?”师云:“不见道'男儿当自强’?” 55.僧问:“洪波浩渺,白浪滔天。不假扁舟,如何得渡?”师打云:“到家何必问途程。” 56.僧问:“一子出家,九祖生天。因甚目连母堕地狱?”师云:“痴人前不得说梦。”复以偈示之:“出家功德实难酬,九祖生天第二头。若识本来真面目,六凡四圣水中沤。”师偶恙,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山僧今日烦躁。” 57.面皱只因陪笑得,背驼还为打躬多。 58.师问瀛渤:“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渤云:“惟我独尊。”师云:“山僧聻?”曰:“临机不见师。”师云:“放汝三十棒。” 6.《卷六》 1.虞山金水若居士有晚年惟好静之作,持以质师,师曰:“不识玄旨,徒劳念静。”遂以偈示之,次来韵。“忘机何必隐深山,心若空时身自闲。但得现前诸念尽,母劳重把六门关。菩提有种休他觅,烦恼无根莫妄删。饶舌净名曾说破,那伽只在笑谈间。” 2.志同冰雪冷,身逐水云游。谩说心灯续,荷衣忆上流。 3.知音今偶遇,桃李竞争妍。 4.同袍皆进献,野衲岂空拳?拈得天心日,权为祝寿钱。 5.学道如撑逆水舟,一篙稍缓即随流。而今幸遇风帆便,努力前行莫转头。 6.与世无心堪入道,尘缘净尽可居山。为僧应了为僧事,不了为僧也是闲。 7.看破如何更着乖,尘缘炽盛道心衰。晴干未作归家计,蓦雨临头悔不来。 8.谁人肯向死前休,独许吾兄出一头。看破世间荣辱事,故将醒眼伴荒丘。 9.年来看破浮云也,三顾从教不出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