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39

 缠绵168 2023-01-07 发布于广西

-------------------------------------------------------------

倪师讲授笔录(对应原文附后):

第二节宗气、寸口脉

141页,你看,“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这个穴道虚里呢,在肾经的步廊的位置,诸位呢,你们,现在刚好是冬天啊,你们可以试试看看自己摸自己,我不能帮你们摸,因为男女有别嘛,你自己摸自己,女孩子你也可以摸摸看啊,这个宗气所在很奇怪,这是你的乳房,这是膻中的位置,呈一个三角形下来,你摸摸这个肋骨中间,你摸,手伸进去,有动脉,跳得很快,摸摸看,你如果隔着衣服,不容易摸到,隔着皮肤,哇,那脉动的很快。有没有摸到?有个脉在跳?一定在左边啊,你隔在衣服不好摸到,要伸进去。晚上回家自己摸一摸,洗澡的时候摸一摸。我为什么让你摸这边?这个很奇怪啊,左边才跳,右边完全不跳,这是“宗气之所在”,宗气。那你在运动的时候,跑步的时候,汗散在表面上的时候,跑步,气很旺盛,你会看到那个衣服会呼吸在动啊,左边在动,只有左边有,右边没有。女孩子也是一样,自己回去摸摸看,那你如果胸部比较大,你自己想想办法去摸摸吧,我们没有办法,那你自己去找找看位置,但是这个的位置是在肾经的步廊的位置,步廊穴道的位置。这是,“其动应衣”,是脉的宗气所在。宗气就是说,胃的气根所在,胃气的根的地方,胃气根的地方。
如果一个病人呢,“盛喘”,喘得很厉害,喘得好几次昏厥,“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诸位记得,我们呢,所有的气脉,你看那个经络,是不是都是上下走的,对不对?都是上下走的,所以横逆着走的时候,统统是凶。包括我们上节介绍的,这个女人的左边的气往右边走,这是从阳,右边的气往左边走是从阴,你只要横逆的走,全部是凶。所以常人的气都是直的,直行,一直循环,一直这样子循环。而不是这样子走,这样(横着)走是逆气。所有的人生病,就是气之反逆的,顺着走,都是正常人。如果是中气的脉“绝不至”,这都是死脉,都是死脉。“乳之下,其动应衣。”这是宗气泄出来。你如果说,没有运动,没有运动,没有运动的时候,你看不到它是应衣的,跑步啊,运动,剧烈过后,你就会看到动出来,宗气会泄出来。所以说,我一再跟诸位讲,所有,现在所有百年人瑞的人啊,超过一百岁的人,身体健康的都是,你问他,你每天你做什么运动?都没有听到人家跑,所以你们有的人药跟那个某市长讲一下,不要乱跑,对吧?还是需要他,不要跑,跑了会短命,要走路,走路就好了。太过,那跑完以后,你动脉,那个脉动在这边,宗气在往外泄,太过。那如果说,你看病人啊,我们为什么要去摸这个脉?当我们发现了,就这个第二行讲的,“盛喘数绝者”,
病人很危险,喘得很厉害怎么样子,我们知道病在中,任何的内脏里面的东西,不管是肝心脾肺肾,或是怎么样子,我们去摸它宗气的脉,宗气脉在,都没有问题,宗气脉不见了,老师摸不到他的脉了,这个脉没了,差不多了。
要想知道寸口,寸口的脉,太过和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为头痛。”我们这里面讲,一再回头,就是寸口的脉,这边指的是上焦,上焦应该是九分,应该是九分。如果是脉太短了,寸脉是阳,代表阳不足,头是诸阳之汇,现在阳不足了,阴就会上来,阳降,阴就会升上来,产生头痛,如果“寸口脉中手长者,是足胫痛。”为什么?寸口脉是阳脉,如果太长了,超过九分,到一寸以上了,下面不管它,这个超过一寸以上,代表阳气有余,阳气有余的话,那阴气上不来啊,就停滞在下面,脚会生问题,脚会足胫痛。我们人正常是这样子,阳气呢,上到头顶以后,要下来,所以,我们,比如说那个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胃经是不是,胃气是不是往下走?气就是往下走。那,这个督脉的时候,督脉的气上来,我们人呼吸就是这样子,你呼吸,吸气上去,顺着督脉,督脉之前有个气管,一直下,下到肾脏,然后再从肾脏那边进入我们的关元,你心里假想,第十四椎跟关元中有条斜线,道家在打坐时候的,和尚在打坐的时候,心里面就在想,假想,吸气,把那条斜线,那条往上拉,吐气的时候,那条斜线往下沉,沉到会阴的地方,鼠蹊部会阴穴。所以吸气的时候往上拉,那个气就会进去,到我们这个关元的地方。
那阳气很盛的时候,阳气在上面下不来了,那这个脚会有问题啊,足胫痛。这个,因为四肢都是阳嘛,手脚通通是阳,身体是阴。如果四肢,我们外形来区分的时候,是这样子的。
“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病。”这个手往上,就是你摸他脉的时候,非常的浮,非常的强,代表肩背痛,这是阳要出来,出不来的一种症状,肩背痛。如果寸口脉,讲到寸口脉,就是阳脉,“沉而坚者”,身在底下,很坚硬,就代表,阳气在底下,它出不来嘛,这都是讲阳气,出不来,那“病在中”。身体里面有问题,病在中。
那“寸口脉浮而盛者,病在外。”这个阳气嘛,“寸口脉沉而弱者,寒热及疝瘕、少腹痛。”这是腹部里面有胀闷,有这种,这个因为阳不够嘛,就会堵在这个地方,一般我们讲,这个,一个很好的案例,如果说你摸心脏的脉,就是刚刚讲,“软而弱”,或者是几乎没了,老师,心脏脉没有了,肝脉很强,心脉没有脉。那这个时候,你再去摸心,心的下方是不是脾胃?对不对?你一摸,这个脉好大啊,脉很大,我们心脏在这边,胃在这边,胃在这边,如果说,我们的心,阳不足了,阳不够了,那胃里面的火呢,胃里面本来是很热的,所以这个胃是在心和小肠中间的,这是胃,所以胃能力咀嚼食物,咀嚼食物是因为靠心和小肠的热在蒸化它,所以它能够,有热在里面,能够蠕动。实际上,我们所谓的胃气,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于我的观察是这样子,一吸,你的胃两下,胃蠕动的时候,它不是整个胃这样蠕动,而是一挤,这边挤下去,这边凸起来,然后这个下去了,后面凸起来,是这样子蠕动,不断地蠕动。那你一呼一吸,刚好它,一吸的时候,蠕动两下,一呼的时候蠕动两下,所以一呼一吸,胃的蠕动是四下,是正常的这个胃气的脉。那胃气的脉,当你阳不够的时候,胃气往下,胃本来在这边啊,胃就变成这样子,低下去一层,胃会下降,下降,下降的话胃会胀啊,中医叫胃寒嘛,因为你热不够啊,胃会胀满嘛,就是寒,很多人胃下垂就是这样子,胃下垂。都可以,我们有时候可以类推的,少腹胀。
那“寸口脉沉而横,胁下有积,腹中有积。”这个寸口的脉本来是直的,两个本来是直的,现在的脉呢,横过来,就有这种脉,我看过很多,横过来的脉,你摸上去这个脉居然不是直着走,是横的,横向的都是有累积的东西。我们,比如说啊,在这个地方,你是横的,脉是变成横的,你如果走上去以后,脉变成横的,出去代表喉,这是喉咙嘛,寸上寸,往上就是喉部,代表东西有堵到,堵到以后,脉就往这样子邪着走,不往直着走,这是喉部,那如果是在这边,脉变成转过来了,横着走。代表说,寸脉,寸口脉有沉而且是横,代表“胁下有积,腹中有积痛。”因为寸口脉就是讲阳的部位,阳的部位。阳呢,在刚刚讲,就是肋骨,肋骨以上的地方,就是胁下,因为“胁下有积”,所以阳气下不去,所以横着走嘛。
“寸口脉沉而喘”,喘就是时小时大,常常会小大小,这是寒热,病人有寒热。脉盛滑而且很坚硬,“病在外”,就是浮在表,你摸上去脉很大,轻轻摸到皮肤上就摸到了,就是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所以脉的原则现在出来了,只要是沉的,只要是小的,都在,病在里面,只要是浮在皮肤表面上,你一摸就摸到脉的,大部分都是在,病在表,病在表。当然呢,我们摸,诊断那个癌症里面的肝癌或者是肺癌,或者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摸到它也会浮大,为什么?因为里面是阴积在里面,所有的阴,我们记不记得我们前面讲过,阴,所以就是脏,是可以允许满,充满了营养,但是不可以实,如果是实的时候,就是生病了,病态。那你阴很实的,阳就往,本来脏的里面阳,阳是藏在脏里面,它的功能啊,它的力量。那现在阴实,它的功能没了,阳就往外走,外走的时候,脉就浮的很大,到了皮肤表面上了,你摸上去的时候,以为是表症,不是,它是有,里面有,有实在里面,所以阳浮出来,那怎么知道?你按下去就知道。如果是表症,只是伤寒、感冒、发烧,都是表症,脉也是浮,按下去里面空空的,按到底下有脉你的轻按脉也大,重按脉也大,就危险了,简单的原则就是这样子。
如果“脉小弱以强”,就是寸脉很小弱,时强时弱,不稳定,这是久病。久病之人啊,阳一定虚,现在讲都是寸脉、阳脉,这个整个都在讲阳脉,久病呢,必虚,人会虚,一般来说就是,阳虚,阳呢,就是动能、功能、力量。那你说,我们肠胃消化,消化力很强的人就阳足,阳很足嘛,消化不掉就阳不足嘛,所以阳是看不到的东西,但是它存在,它是它的力量,它的功能所在。
“脉急者”,脉跳得非常快,一般来说,都是有痛症在身体里面啊,有痛在里面。脉如果是滑,是风脉。脉如果是涩就是痹脉,气血阻塞不通。“缓而滑者为热中”,热中。“盛而紧者为胀。”那讲的都是寸的位置,光是一个寸的位置,你摸上去,一个寸的位置。“脉从阴阳,病易;脉逆阴阳,病难已。”就不好弄。我们所有的脉,都要看它的阴阳,如果阴阳很顺,他都没有,病都好治的。这个所谓从阴阳啊,比如说,我们这样讲啊,如果,你摸到他的脉,心脏的脉,很小没有力,你用推理的,很小没有力。然后你就看他讲话也没有力量,脸色也比较苍白,脉症是和到了,阴阳是和的嘛,那你如果摸的脉很大,像弓一样很大,然后看他又没有力,脸色苍白,就是心脏都快完蛋了,所以阴如果到了极限要丧失的时候,阳一定会浮出来,因为阴和阳是相对称的,就好像蜡烛要烧干的时候,最后那一刹那是火光很亮,回光返照嘛。有的病人病了好久了都不吃东西,有一天晚上突然很想吃东西,气色都恢复了,那就快死了。
所以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没有病;四时之反,及不间臓,曰难已。就是这个是反和正。

************************************

原文: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曰难已。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