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琴届和中医届,很少强调古琴治病及五音疗疾?

 手绘江南 2023-01-07 发布于广西

        坊间很久就有一种说法,古琴能治病,古琴最初就是用来治病的,五音对应五脏频率,繁体藥(药)字就是本草加音乐,古琴本来应该是五根弦,等。随着网络普及和线下一些国学养生培训活动的推广,古琴疗疾说最近这些年尤盛。

        好像,琴有养生祛病的功效,这个结论应该立得住。只是理论逻辑貌似有问题,而且被有些人过分强调了这种结论。这样宣传古琴和中医,可能适得其反。更会被一些江湖人利用牟取名利。

        有没有发现,资深琴人和一些国手大医却很少强调这件事,甚至有点反感这种宣传。但又没办法做出合适的批判和反驳。有没有发现,宣讲这件事的文案都极其相似,相互鹦鹉学舌而又都流于表面文章。

        因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大课题。无论想立论还是破论,不是随便什么人几句话能说明白的。必须精通古琴,乐律,中医,黄帝内经,易经,历史,阴阳五行,文字考证,传统文化典籍,儒道黄老,练养术,现代科学医学,等多领域。可能目前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具备这样条件的人,可能也不屑于做这件事。或者有真正懂的人,懒得开口讲这些小问题。因为要展开说透的话,一言难尽。

        古琴疗疾或五音疗法的流行,其实没有多久。改革开放后很久才出现。其主要是把西方现代医学的音乐疗法,和黄帝内经中的五行理论中的五音对应五脏之说联系起来。再考证一些古代文献中关于音乐方面的只言片语。而且确实有人进行了临床应用,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尽管不是严格意义的临床实验。

       礼记中的乐记有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音乐对人身心的作用,毋庸置疑。甚至现代农牧业都有音乐的应用。音乐作用于人不仅是物理振动频率的方面,还有心理方面,尽管在现代科学角度看,心理活动的基础还是物理。而东方神秘主义的心神说,是脱离物质的存在。

       上面讲的现代五音疗疾说,是早于古琴治病说的,也是晚于兴起美国的音乐疗法的。国内一开始是用不同乐器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五音疗疾的,并不专指古琴音乐。

        不是说源自黄帝内经吗?怎么说是现代五音疗法呢?因为黄帝内经说了五行,五音,五脏和五志(情绪)的对应关系,没有具体说用某个音治某个脏器相关的病症的方法。因为中医需要辩证施治,系统综合,考虑比较多,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一音对一脏的简单粗暴的方法,反而是背离中医理论的。而且医家有医家的治病方法,甚至综合运用不同医药方式,或者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直接的限于某种辅助疗法。

       说到黄帝内经,就要知道其作者和时代。是不是皇帝本人写的,如果不是,谁写的,一个人还是多人,什么时候写的,写了多久,里面内容有多少是原作,有多少是后补入的。这方面考证稍有常识的中医学者都知道,不知道没关系,自行百度即可,此不赘言。孔子整理的易经是周代不是夏商代的易,易传是战国孔子后学所做。老子大概率是李耳写的,论语也不是孔子亲自写的,佛经不是释迦牟尼写的。圣经不是一个人一次写就的。古兰经里面包括圣经旧约,所以也不是一人一时而作。这些都是公论的常识。

        有人说中医历史悠久,中医的理论就来源于阴阳五行。医巫祝傩,繁体醫字本为毉,医巫同源,就像道儒同源一样,都是远古中华大地孕育的文明之根。那个时候是实践医学,医就是医,没有中医这个词,有了西方医学的进入,才加了中字。琴本来就是琴,西方乐器来华后被叫做各种琴,琴前面才加了一个古字以示区别。到有黄帝内经时,成熟体系的中医才确立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中医学。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集大成者,尽管后世中医药学还有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就像老子是中华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是周朝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总要有承前启后的伟大人物或事件被世人认可。

        先说药的繁体藥字,草字头下面的乐,此处不是指音乐。本来,樂字是丝附于木,就是琴,琴之音使人乐,引申为音乐和快乐两个意思。而,草药祛病能使人舒畅快乐,就是藥字。并不是音乐加本草就是药。不免牵强附会的有点可憎了。这些人不是没有文化又想故弄玄虚,就是为了某些功利目的故意而为。

       有人因为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的记录,感觉此书应是远古文明或外来文明,天授神人所传。其实,练习武术内功和传统练养术的人,都能感知经络的存在。比如小周天打通任督二脉,其实人人的任督二脉都是通的,只有死人不通。只是平常人无法感觉到或无法用意念引导控制。所谓打通,不仅能感知,还能以意行气而已。包括全身经脉大周天的充盈通畅的感觉。现代技术能测量到经脉穴位和旁边皮肤的电信号不同,证明经络的真实性,但解刨学却看不到其实体。其实可以理解为类似但不同于植物神经,巧妙存在于肌肤内的能量信号通道。但不能不说祖先之中确实经常有天赋异禀之人。就像现在也经常有各种天才一样。

        说到黄帝内经,不得不说阴阳五行学说。说到阴阳学说,不得不说周易。易有三,夏连山,殷归藏,皆失传。尽管只有周代的易经,但大道根本没有失传。失传的只是不同阴阳卦象的推演方式和对此的文字解释。但阴阳是我们现有时空维度客观存在的真理,古人发现这个规律,借此推演模拟万事万物,总结道理,趋利避害。阴阳时空不改,自然规律就不会失传。只是周代有周代的运用方法和解释文字而已,所以叫周易。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传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有人问,阴阳能模拟大千世界吗?试问,电子计算机二进率不是根据六十四卦图的启发吗?仅用0和1,两个符号无限重叠,就有了我们电脑和手机上的花花世界。这不是阴阳吗?阴阳对立统一不是真理吗?

       周易不是用来算卦的东西。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是君子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可见阴阳不晚于天地之初或宇宙大爆炸,祖先发现和运用阴阳学说,远远早于易经。而易经中却只字未提五行。

        五行之字眼萌芽不算太晚,春秋战国之前的典籍偶有提及。五行学说成为完整体系要到战国的邹衍。汉以后盛行。一般后世与术数相关者离不开五行学说。而早期及后世主流文化则没有五行的理论和应用。

        五行就是借用五种物质属性,来阐释事物之间复杂的厉害(生克)关系。恰合人体五个脏器系统。在中医方面,五行理论是很好用的。但它不是万金油,不像阴阳学说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有些情况,五行也力不从心,而且是有瑕疵的。

         古印度及佛教也有类似概括世间物质规律的说法,就是四大:地水火风。分别是地表示固态,坚硬稳固。水代表液态,流动润泽。火是离子态,温暖炽盛。风是气态,轻散流通。西方文明也有类似的概念,都是早期人们认识世界概括自然规律的工具。古印度雅利安人是很早从波斯伊朗高原南下征服印度黑土著的高种姓白人,和欧洲人同源。

         跑题了。恰好中国古代有宫商角徵羽五正音。其实,中国音律并不是只有五音。而是以五正声为主的包括七声(如琴曲幽兰)甚至九声(琴曲樵歌)在内的十二律吕半音体系。4和7,不是没有或不用,是作为偏音而用,特别是早期琴曲。后来,特别是明清之后,三分损益律占据主导地位,很多琴曲删改了半音的运用,或者只作为过度音偶尔出现,如著名的管平湖版琴曲流水,明代神奇秘谱中的唐版酒狂,就有4和7。

        琴上面不止有三分损益律(西方也叫五度相生律),还有纯律,自然律,当然也可以有十二平均律。古琴是复合律制。神奇特别是因为合乎自然物理之规律。物体振动不仅有频率,波形上还有节点。以弦察之尤为明显。

        如果按照商业圈(我内心称为江湖圈)的国学大师们的建议,把七弦古琴恢复成五弦,是不是更适合治病呢?由于五弦的音域有限,曲谱指法肯定都要重新整理制订。

         其实,加两根弦并没有改变五声音节的体系,只是扩大了音域,音节关系还是五正声,这是定律决定的,和弦数多少无关。加十根八根几十个根弦,都没有改变五声的律制。外行人不懂竟敢公开乱说,到处讲学骗钱,还有那么多无知的大爷大妈们摩拜,气死我了。不是骗子高明,高明个屁,是傻子太多。感觉自己有一点文化,也舍得花钱,有闲情逸致,热爱追求国学,敬仰崇拜大湿,实际是低认知的人群太多。当然也需要大家普及纠偏,传播正能量。

        说到律制,古代有标准音高吗?如果有,五音分别是是多少赫兹。如果没有,对应某个脏器的某个音怎么定音高。音高不准,怎么和脏器共振达到治病目的。不分男女老少,每个人的相同脏器频率都一样吗?音乐疗法不需要考虑使用剂量和频次吗?不管心情和状态变化,不换曲子听多了不腻吗?

          说到音高和音域。古来琴是没有标准音的,定音有两个标准。一是弦之不松不紧。二是琴声与人声相和,不高不低。朱载堉在律学新说中有一段载善琴者之说:臣往年与善琴者论古今雅乐高下,闻其说曰:所谓中和者,古之正调是也,俗呼为清角调,轩辕氏之所造。以第三弦为宫音,———老者歌之不揭,少者歌之不拽,不高不下,是名为中和也。

         因为,古来琴就是人吟唱的伴奏,琴音高了人声上不去,琴音低则人声下不去。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性格状态的人,音域音高听力都有所不同。所以独奏时每个人定弦都不必统一,只要各弦之间音高关系对了就行,也就是中国律制的特点,只定音差比例规律,不定具体参数。合奏时则与其它乐器调弦一致即可。所以七弦琴的音域是四个八度加一个大度多,正好是人的音域范畴,中和之音。所以,才有人说古琴最适合养生祛病。因为琴的声波频率和人的口耳身心比较契合。而且音色中正和美。至于精确到具体脏器,只有黄帝内经有言而无法。

         现在学院古琴用的标准音高,是为了方便和其它乐器合奏,而借用西方的标准音高440赫兹。标准音是音的标准高度,历代不尽相同,文艺复兴:460Hz。巴洛克时期:415Hz。浪漫主义时期:430Hz。亥姆霍兹:431Hz。爱乐乐团:452Hz。新爱乐乐团:439Hz。而现代第一国际音高为a1=440赫兹,第二国际音高为a1=435赫兹。          为什么定440赫兹那么高,因为交响乐通常在音乐厅当众演出,乐器数量,空间和现场气氛,各方面因素,导致人的听力状态比平时高一点点。所以如果按照平时在家庭小范围演奏乐器的音高定低一点,效果不好。也说明平时我们最舒服的音高并不一定是标准音高。也说明人不同时间的状态是不一样的。音乐疗法是否考虑这些差异性而辩证施治,亦或一刀切地使用一个标准。

          具体应用五音疗法,还要根据主音分辨曲目属于哪个调式,相当于诗词押什么韵脚。而一首曲子除了主音,还需要其它音才能成为旋律。除了旋律,节拍也极重要。无论打谱还是没有打过谱的,哪怕外行都知道,同一个琴谱,用不同的节奏演绎,味道完全不同,尽管主音不变。所谓主音,对音乐效果的作用也不是绝对的。脱离旋律节奏说音乐,不如只用一个频率的声波疯狂冲击一个人的耳朵身体或内脏,看看有什么效果。虽然我这样抬杠有点找抽。

        其实我是支持说古琴能易于身心健康的。我也赞叹祖先中医学问之高深。二者相通也是没问题的。也有人统计对比过近代琴人和科学家及学者群体的寿命,未见明显优势。本来以前能弹琴的人都出身不凡,没有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素养,是接触不上古琴的。这些人本应该长寿,其中确实有不少长寿的,但更多的是经历了战乱变迁和个人家庭的身世浮沉,有时想用琴疏解情绪的条件都没有,抑郁不得志怎么能健康长寿。而科技学者通常容易受到重视,衣食无忧能专心做事,平和专注,志得意满,就能长寿。

        有说诗人多短命甚至自杀,作家寿命长短不一两个极端,但出名的传统书画家大多数长寿。首先出身富足,学书画的开销也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书画者不是游艺于山水间,就是挥毫于书案之上,心情舒畅。名家润笔不菲,自然活得滋润,长寿很是正常的。高级官员长寿的也多,高官不是凡夫俗子,有文化有视野,有修养多自律,且富贵荣华,自然长寿。另外,一些乡野村夫,生活简单平淡,也能没心没肺活百岁。大城市高知高收入者,内外条件兼备,也多长寿。

         健康长寿没有绝对因素,食素与否,是否运动,都未必。先天基因一方面,后天环境经历一方面。自己能做的,只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轻松又自律。更重要的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

         好像又跑题了。无论心情好坏,状态如何,弹琴自然能放松身心,排除杂念,抒发情志,赏心悦耳,修身养性。无论听古琴还是弹古琴,无论音色还是意境,都是有益身心的。古琴养生不需要五行理论支撑。其实,写字画画,练太极拳,养花,跳舞,下棋,喝茶,散步,游泳,很多东西都能养生,都能祛病。没必要特别强调古琴的养生治病功能。

       不是说他们说的对不对。而是真正的琴人不强调这些东西,更关注音乐本身的意境审美,和琴所体现所承载文化,情怀,境界,修为。讲不出让人心悦诚服的理论和依据,面对现代人不能用现代认知解释清楚,就会出现,有人信而不懂,有人不懂而不信。这种东西对古琴推广没有好处。琴人希望吸引来的人是冲着音乐,文化,和修为。养生只是弹琴的副产品。不希望吸引那些盲目治病和半懂不懂的人,因为这些人进入不了琴的内在。

       琴其实能养生。养生就是防病。而不是强调治病。靠这些治病不行,有病还是要去医。靠弹琴听琴治好病,能有多大概率。辅助而已。就像食疗不行的话,还是要药疗。尽管古琴利于病人恢复,是不争的事实。但原理本可以讲的科学一点,简单一点。而不是对现代人讲玄学。我不太乐于看见的是,外行甚至某些江湖气的医生大谈宫商角徵羽和中医,而且说来说去就那几句,不能让所有人接受和信服,特别是那些具有现代科学思想的人,最难打动。对迷信科学的人讲,必须有理有据才行。当然,我也不是反科学。我是反迷信。

        当然,这些古琴治病的言论对普及中医学也未必有好处,甚至可能给本已岌岌可危的中医学招黑。最可怕的是外行冒充内行。或者不能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专研究糟粕的人。反正,古琴届的人可能比较狭隘或保守,古琴届如果有人在圈子里讲古琴治病,会被笑话和排斥,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我所知道的现象。

        现在专家,大师,和小姐一样,都成了骂人的词。非遗(某些省及以下)和国学两个词希望也能坚持住。谁能定义什么是国学,啥人都往国学两个字上靠,国学成了江湖上骗钱的重灾区。凡是看到国学两个字,我一概略过。真正的学者没有标榜自己是在研究和讲授国学的。具体做什么学问就是什么学问。皓首穷经。辛苦遭逢起一经。五经穷其一生能通一经就很厉害了。国学太大了,多大的学问敢称国学。不谦虚说普及一些传统文化就可以了。

        研究心理学,哲学,宗教,和历史的人,都不是正常人。

        没有历史观的人,会觉得很多东西一直就这样,很多东西将来也会一直这样。殊不知易传系辞有言: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是自然之道。我不认可进化论,有进必有退,我认可演化论。进化论刚进入中国时,书名叫天演论。多恰当的名字,自然演化之道。师古不能泥古,精华糟粕分得清。东方神秘主义有进化成现代多维度超时空文明主义的趋势。

       不懂的事不要急于下结论或选边站队。可以存疑或中立。让子弹飞一会儿。但有些东西争论了几百年还是没有结论,甚至再过几百年依然如此。

       不是知音不弹琴,话不投机半句多。

       动别人的财路或信仰,无异于挖人家祖坟,是要和你拼命的。

       人们往往主观选择性相信一些东西。所谓选择性相信,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和自己固有认知契合的,有利于自己的事物,更乐于接受。相反则很容易条件反射式地排斥。这叫不客观,不理性,不智慧,不超脱,不开放,不豁达。这样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自知,固执甚至偏执狭隘。井蛙夏虫,多多少少,我们每个凡夫俗子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言不尽意,手不应心。无论哪个领域,我都是外行。只是提出疑问和思考,抛砖引玉,待方家批证。

      【很久以来就想写一点关于上面的话题,纠结多次,顾虑重重。一是自己身份平常,才疏学浅,研究不深。恐怕言之有误,以讹传讹。再者,这样对立敏感的话题,极容易招黑,自讨苦吃。琴人和某些传统文化及中医捍卫者,我都得罪不起。感谢我的斫琴学生姜君东廷,常和我无界交流,才谈及这个话题。本来放弃的想法,今天终于不吐不快。要知道一时口舌之爽,也可能是病疾之因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