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古方四代传承

 一心斋主 2023-01-08 发布于山东

  打喷嚏、流鼻涕、夜间打鼾难眠……这些鼻炎症状让鼻炎患者苦不堪言。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鼻炎患者已经超过3亿人。这意味着,我国每4至5人中就有1个鼻炎患者。鼻炎虽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反复发作的症状以及漫长的病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彻底治好鼻炎,

  是许多鼻炎患者的期望。

  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鼻炎膏制作技艺”,

  根据传统中药组方,

  提炼软体膏剂,

  百年古方借力“非遗”,

  为鼻炎患者提供了新的诊疗选择。

  百年古方,四代传承

  我国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不少流传下来的民间秘方在传承中发扬,成为了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鼻炎膏就是我市众多民间秘方之一。

  日前,记者在位于。此时,王至敏正在给6岁小女孩丹丹(化名)治疗。只见王至敏用棉棒蘸取自制的鼻炎膏,顺着鼻道放置在患者鼻腔,再在腺样体患处贴上专用贴,40分钟后完成治疗。高密市的德安堂鼻腔护理中心见到了潍坊市级非遗项目“鼻炎膏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王至敏、鞠秀英夫妇

  据王至敏介绍,他使用的药膏就是潍坊市级非遗——鼻炎膏制作技艺熬制的“鞠姥姥”牌鼻炎膏

  多年来,德安堂鼻炎膏制作技艺靠着口耳相传的口碑,打响了名号。而鼻炎膏制作技艺,最早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王至敏岳父的爷爷鞠培增当年闯关东带回的几个民间药方。那时候还是用汤剂,根据风寒或者风热感冒等不同原因导致的鼻炎,加减中药成分。

  一百多年来,从民间秘方到市级非遗,鼻炎膏制作技艺已历经四代人传承、完善和积淀,成分由最初简单的几味药材充实到现在的三十八味,药品形态也从汤药萃取成膏剂,药性更温和、疗效更显著。

  一方一药,靶向治疗

  鼻炎膏制作工艺繁杂、严谨,熬制过程中,选取好药材尤为重要。其中的苍耳、辛夷花、鹅不食草、蟾酥等都是名贵中草药。多年来,王至敏夫妇坚持对每一味中药都精挑细选,深入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精选优质药材。

  三十六味药材经过晒干、打粉、过筛、泡制、提炼等繁杂过程,最后才能熬制收膏。每一个步骤都要细致进行,容不得半点马虎,特别是熬制收膏时,不能用武火,要以十几个小时的文火慢慢提取,否则就会出现糊锅底的情况。一旦熬糊了,一整锅药材都要扔掉。最终的膏体不能太干,否则不易往棉签上蘸药;也不能太软,容易溢流。

  正是因为坚持这样繁复严谨的选材和制作工序,鼻炎膏才能做到药性温和、疗效显著。

  为了提高鼻炎膏治疗效果,。王至敏夫妇根据不同病因导致的鼻炎,细化膏剂分类,制作了针对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甲肥大、小儿腺样体肥大等不同病症的各类药膏,一药一方,靶向性治疗

  使用时,用棉签或者棉棒蘸取药膏,直接涂抹于鼻腔患处,通过清肺气、排肺毒、杀菌消炎、修复鼻腔粘膜等治疗鼻炎。

  乘着非遗东风,鼻炎膏制作技艺迎来大发展

  鼻炎膏选材严谨、制作工艺繁杂,虽然疗效显著,却因受制于炮制繁琐,未能在社会上得以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该技艺,2017年,王至敏、鞠秀英夫妇成立了德安堂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也是在这一年,王至敏在与一位患者的交流中得知,有着百年传承历史的鼻炎膏制作技艺,是有资质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在此之前,一心做药诊病的王至敏,从未想过有天鼻炎膏会和“非遗”产生关系。“我对申报'非遗’一无所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热情帮我一步步准备立项申报材料。”王至敏告诉记者,经过严格审核,2018年,鼻炎膏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同年,德安堂注册了“鞠姥姥”鼻炎膏商标;2020年,入选第六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入选“非遗”项目后,让养在深闺的德安堂“鞠姥姥”鼻炎膏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发展之路。

  “做药就是做良心”,作为代表性传承人,王至敏夫妇明白,为保证“非遗”品质,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德安堂必须坚持用好药材做好药,所有加盟店从业人员在上岗前,都要经过严格、专业的培训,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王至敏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德安堂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文化,通过开展预防鼻炎知识进社区、进校园等公益活动,普及鼻腔护理手法,为更多病患解除鼻炎困扰。”

  潍坊广电报记者:吴秀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