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回小说《魔稻传奇》第36回:川军首领周开达 成果斐然当院士

 PaperRSS 2023-01-08 发布于北京

作者:毛昌祥 广西农科院,PaperRSS已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本文系章回小说《魔稻传奇》第36回章节。

第36回 四川周开达

川军首领周开达 成果斐然当院士

看官,袁隆平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思路和行动,如同星星之火,很快从各种渠道,向全国各地蔓延。在西南稻区人口大省四川,早就有人受到了启发,并得到了袁隆平团队提供的育种材料。当然只要思路相同,又有类似的育种材料,那就可以“登山千条路,同览一月高”了,最后应该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四川人杰地灵,搞水稻研究的人才很多,主要有四川农学院和四川农科院两大家。

这里,有一位名叫周开达的水稻研究“达人”也有许多令人称赞的动人事迹,要知详情,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这位周开达是四川农学院,即现在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因为在杂交水稻研发早期,取得了不少成就,做出了很大贡献,1999年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格。他成了袁隆平获得院士后在杂交水稻研发领域,第二位获得院士资格的杂交水稻专家,遗憾的是,由于劳累过度,英年早逝,2013年7月因病离世,享年81岁。当时国家主席胡锦涛还送了花圈以表哀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33426日,周开达出生于现在的重庆市江津区先锋乡晓堂村的一家贫苦家庭,当时属于四川省。少年周开达也是饱经战乱和饥荒,同其他同龄人一样留下了苦难的回忆和立下了要使家人和普罗大众能吃饱饭的目标。周开达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学习非常刻苦努力。他后来考上了江津一中,在当地算是“中了状元”。但是在江津一中这样的普通高中读书,是要交几担大米作为学费的啊。周开达兄弟姊妹六七个,家里哪里拿得出这么多大米为这个最小的儿子交学费呢?要供周开达读书,全家人就会挨饿。周开达只得报考学费较低的农业职中。童年的饥饿记忆和这次求学经历,让周开达立下了献身农业技术的志向,念完了中专,农校毕业参加工作,得到了一只小小的饭碗,在基层工作了三四年,他一边工作养家糊口,一边自学提高自己,想要继续深造学习。

1956年,永不满足现状的周开达考入四川农学院,成为著名水稻专家杨开渠教授的得意门生。当时才23岁的周开达,遵从父母的意旨,在入学前几天与原配李仁恕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这可以算成家在先,立业紧随的局面,随后周开达前往四川雅安读书,随身还带着自己育出来的水稻种子。到了1958年,国家进入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正在读大学的周开达下放到了天全县思经乡民主村进行劳动锻炼,周开达边锻炼边继续他的育种试验。过苦日子的时候,周开达毕业留校。到了1965年,就进入四川农学院水稻研究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时候,对国内外水稻育种新进展敏感的他,知道了袁隆平团队以及国内许多单位都已经开始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而且都在努力攻克三系配套的难题。1964年,周开达到了湖南考察,带回了由“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研究协作组”也就是袁隆平率领的团队提供的一棵“C系统”不育株稻苗,小心翼翼地种到了温室里,加了些肥料,得到了几条分蘖,这样又将分蘖剥离开,继续扩大繁殖。最后有了足够的材料与他们四川农学院水稻研究室的所有品种进行测交,工作量是巨大的,周开达和几个有兴趣的老师和学生连续做了大量的测交,但是一直没有获得能保持这个“C系统”不育系不育的品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68年,周开达用西非品种冈比亚卡、以及另一个叫Dissi D 52/37 的国外引进品种与我国矮杆良种杂交的后代株系里面,发现了高度不育株,非常高兴,便于区分它们的不同,他将这两类不育株初步分别定名为“冈型”和“D型”不育材料。他采用袁隆平提出的方法,遂用寻找“C系统”保持系的方法进行广泛测交,以期获得能够保持不育的品种,也就是找到保持系。周开达向袁隆平进行了汇报,得到了袁隆平的指导和支持。1971年周开达所进行的研究,被视为一种新的途径,被纳入了袁隆平领衔的全国杂交水稻协作组的研究领域,并得到了经费支持。

周开达继续对这两类不育材料进行测交,发现测交后矮脚南特这个品种能够保持冈型和D型不育材料的高度不育,但是一直达不到百分之百的不育,那就是说,还不是理想的保持系材料。这等于是在刚刚燃起的火焰上泼了一盆凉水,周开达和他的团队并不气馁,又引进了一些新的国内外水稻品种进行测交,真的是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用一个叫“马来红”的品种测交、回交多代,终于在1975年培育出了与袁隆平团队的“野败”具有不同细胞质源的冈型和D型两种不育系。这可是对杂交水稻的巨大贡献,使得我们可以使用的不育系类型多了,能配合形成的杂交水稻组合就更多了许多。正是这两种“典败型”不育系的成功问世,周开达和他的团队获得了1988年度国家发明一等奖,这也为周开达晋升工程院院士打下了基础。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四川乃至全国,随着汕优63,D优63、冈优22等强优势组合的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甚至国务院在1993年4月1日起,宣布全国取消了粮票和油票。但是,这反而给了搞杂交水稻研究的人一种巨大压力,如何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其实在1980年代,袁隆平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来进一步提升杂交水稻的产量优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87年袁隆平牵头主持国家“863”计划“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重大项目,组织全国协作攻关,四川农大周开达团队也参加到了全国协作之中。四川的生态环境与长江中下游稻区有所不同,两系法杂交稻用的是光温敏不育系,选育难度大,制种也有风险,四川的种子公司也不愿意制种,陷入了停顿阶段。袁隆平也急了,多次到四川了解情况,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周开达就提出了“亚种间重穗(大穗)型超高产育种”思路,并在适当稀植的情况下获得高产,做到省工、省种、省农药。其中,先锋组合“II优6078”在每亩插植1万株的情况下,很容易获得亩产600公斤以上,而以往的种植密度是每亩1.8万株,这样四川、重庆这边的超级稻又上去了。

袁隆平知道后,多次亲临现场视察,为周开达的这个方法点赞,袁隆平说,周开达教授的亚种间重穗型理论,是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领域里值得探索的一条新途径,而且已经在实践中取得较大的进展。重穗型杂交稻是株型改良与杂种优势相结合的典范,也是西南稻区“寡日、高湿、小温差”生态环境的高产、广适类型。1988年袁隆平提出的“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列入了总理基金项目,周开达首先被袁隆平邀请参加到这个项目。袁隆平本人也开始了重穗型超级杂交稻的选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袁隆平的支持鼓励下,周开达团队继续沿着重穗型杂交稻育种思路前进,先后育成了蜀恢162和蜀恢527等重穗型强优恢复系,并配组出了II优162、冈优527和D优527等重穗型超级杂交稻组合,为西南稻区水稻高产、稳产、节本、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袁隆平、周开达两位院士都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是为了解决西南稻区超级杂交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两位院士精诚合作,用他们的智慧,解决了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这也就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最好范例。

                            (2022-06-18, 17:40 完成)

作者简介:毛昌祥,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2020年11月13日荣获第十一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近期代表作品,《恩师袁隆平——袁隆平的亲笔信》;《稻济天下——袁隆平鲜为人知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