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晨的一口痰,一整天的鼻后滴漏怎么解决?

 阿圣_ 2023-01-08 发布于重庆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Image

前几天,一老友约我喝茶,我说咱就找个地喝喝茶去。

这春风四月天,不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实在浪费了节气。

舟车一顿后,到达目的地。整顿好户外装备,架炉、烧水,煮茶,开始了一天的话题。

这位老友是中医爱好者,本来有机会也可以上个中医专业。

阴差阳错的还是选择了跟中医无关的专业,但热爱中医之心未减。

平时自己经常翻看一些中医书籍,家人的常见问题自己也能动手解决一下。超过他认为的难度范围的凡事必请教于我。我便成了他的良师益友。前提是聊得投机。

这一天的从人为什么会有痰湿开始。

我给他又重复了我之前聊过的水路系统的生理和病理。

这位老友表示又受教了。

专业一定离不开严谨,尤其医疗专业,更应该严谨。

不论哪个医生但凡在自己清醒认知的基础上都应该严谨。

当然,不乏悟性差,限定认知的,只要肯学习心向善,最终也能成就一些事业。

言归正传,接下来着重聊聊痰湿如何形成,鼻后滴漏的病机是什么。

湿气常有,痰气不可多。

人体的组成中水的成分绝对是重点部分。如果按照阴的层面看,津液、关节液、脑脊液、脊髓、血液、眼泪、这是基于阴阳分类方法理解的方式。

从实质看,根源都是来自肾中先天阴精和后天脾胃所化生水谷之精气。在肾气这个原动力和水谷这个营养来源的双重加持下,这些功能不同的阴液源源不断的生成,运化,行使其应有的职责。这背后有一个无形的力量,叫做气化。这也是水路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导致水路系统紊乱的基础。

而痰和湿,包括更稀一些的饮是水路系统气化失调后产生的结果。

什么原因会引起失调呢?

从基本层面看,不包括特殊的原因,大致因为先天的脏腑虚弱,动力不足,后天的饮食结构失当,脏腑损伤,情志波动太大,影响脏腑气机,冒雨涉水过多,寒从外入,经常熬夜,并不符合天地自然规律的运动时间和方式等都会导致这个气化失调,从而引起水路系统失调,最终导致该参与正常循环的水液得不到更好地利用,形成水湿盘踞身体某个位置。

解决水湿的办法就是逐一去除上述的常见因素,中药的办法更多,利水渗湿、健脾祛湿、燥湿健脾、清热利湿等等。以这个人的体质为核心,根据脏腑的生理特性,发病的阶段等因素,掌握好节奏,缓缓图之,病即痊愈。

为什么水湿难调,原因就在于成病时间跟发病时间中间有很大的时间距离。可能三年前就已经逐渐形成了水湿体质,但发病只是刚刚才表现出来的。按照中医的治法方证对应,剩下的就交给时间,结果一定是好的。找西医?西医目前还没发展到认识水湿这个病理因素。

不要总以为西医的检查很先进,这个先进要看跟谁对比。看似以可视化的方式确诊了某个疾病,也预测了某个疾病,也有相关的治疗。中药三副起沉疴的事不少,我这些年治疗的西医三甲医院没解决的问题也不少。如果仅从立场问题判定中医就是不行,这纯粹抬杠。令人信服的是亲自从临床上验证。

在我的经验中,水湿属于大方向气化问题,而痰则属于整体问题的局部凝结。

按照中医所划分,痰的种类有很多,基本上分为有形和无形。

有形之痰可见,无形之痰难寻。

早晨吐的那口老痰这是有形之痰,但这个口痰的来源可不一定都是呼吸道。其病机可能涉及脾胃运转是否正常,肾气是否充足,肝气是否条畅。因为这几个脏腑的病变,也一定会影响肺气,胃气产生凝聚之痰。所以,中医治痰,绝不是只看一个呼吸道这么简单。还是那句话,鼻炎发病在病,一口老痰发病在咽喉,但这不只是病机所在。

有形之痰的去除应按照上述所说的围点打援的方法,从脏腑中一一找出这发病因素,病机何在。

鼻后滴漏到底是水湿还是痰?

实际看,区别不大。但治疗时间会有不同。如为水湿,用药后很快即将散去,但如若为痰则缓解较缓慢。由此,可见鼻后滴漏更多的为凝聚之痰。

鼻窍为外向型动力结构,整体的动力趋势向外走,有利于排出体内寒气,以及外来异物。除得益于鼻毛结构,根本一定是肺气充足的前提下才可以完成。

也就说凡是导致肺气不足的原因都是引起这个动力失调,导致鼻液倒流的主要因素。

我在临床中发现,中气不足,痰湿较重的人群,鼻后滴漏发生概率最大。此类人群,长期处在气道通而不畅的水平,使得大量水湿盘踞,集结在气道的水湿凝聚成痰,超出了排出的能力和体量,表现结果就是鼻后滴漏。

根据鼻后滴漏分泌物的颜色,白色的酌情加化痰祛湿的药,黄绿色的酌情加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药。整体还是调节脏腑气机,促进水路系统运行正常。

这就是用西药抗生素,化痰药怎么也治不好的原因。西药的化痰药都是局部作用,在其理论体系中没有整体观念的概念。而鼻后滴漏完全是脏腑失调的结果,只是发病在鼻腔。

我们说赤小豆薏苡仁汤常喝有助于祛湿。这个观点是在食疗中体现的,对于复杂的湿气问题肯定无效。一天中这个汤水喝多了,就不会乱吃那些生痰湿的食物了,有助于而不是治疗。

我曾有一患者吃了一冬天黑豆,对于她的肾虚腰痛无济于事。随后找我,一周中药腰痛消失。这就是食疗和辨证论治的区别。力量孰轻孰重,体会后自己就分辨出来了。

我赞成食疗,但无法代替药物。

实际上,今天的话题主要涉及水路系统中最常见的水湿和痰的问题,其核心仍然是脏腑气化能否正常。

很多人问平时喝点什么?

例如新会陈皮,大多为湿仓品种。看里面的橘络就知道。干仓是天然晾晒,需要人工去翻整,这个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都要做。橘络部分在翻整中会自然脱落,所以好的新会陈皮橘络部分比较薄。而湿仓就是人为的靠蒸汽促进陈化的过程,橘络部分比较厚。

平时喝自己晒点橘子皮就可以。虽然陈化的燥性减轻了很多,但能买到的都是湿仓出来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化橘红可以尝试喝喝看。还有浙贝母。

这些用好了,有一定的化痰作用。但刚刚我也说了,痰的问题,鼻后滴漏的问题核心还是辨证论治,在脏腑。

我经常用的一个化痰方:

茯苓 30  半夏10  浙贝母15  陈皮15  化橘红20 麻黄5  甘草10

这个方子适合痰湿之气重的人群,可煮茶代饮。治疗需辨证论治,所以无法一一列举。有兴趣可自行详细描述症状,我看到后认真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