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小民:​1885年重庆大溪沟下水道爆炸事故

 故人旧事2020 2023-01-08 发布于重庆

     1885年重庆大

溪沟下水道爆炸事故

                文/梁小民

   事故情况

   1985年6月27日11点25分过后,整个四川省重庆市市中区大溪沟街上的颜色只有一种:黑色。倒塌的房屋是黑色,街上四处是下水道的污物。
   当时一篇关于重庆民兵参加救险纪实报道中,这样描绘当时的惨状:最初,是“轰轰”两声巨响,黄烟腾空升起,巨石、铁板冲上百米高空又掉下,下水道喷出火苗,高压线闪出火花。厕所的粪便,菜场的果皮,腐烂的菜叶,全部从下水道涌出,其中夹杂着遇难者的鲜血。爆炸的下水道管长,有约400米。
这一爆炸点,就在现在大溪沟公交车站附近,但在那一天,这里是一个恐怖的地狱。

事故现场图
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办发〔1985〕60号文件中,描述了这次爆炸的损失情况:炸垮居民住房136户、商店和街道工厂12家,附近200多居民住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受震地表达8600平方米,共死亡26人,伤200余人。由于事故发生在人口稠密区,造成一部分地区停水、停电、停气,商店停业,交通中断。
悲惨,是那天所有经历者的共同感受。住在大溪沟的印制三厂的退休员工马先生,则用了“恐怖”来描绘当时的场景。不仅因为是街上一篇狼藉,自己身边的一位男同事就在那场爆炸丧生:他当时出外勤办事,顺道想回家大溪沟的家,半途中去上厕所,结果人没了。
马先生记得,是第二天才从已成瓦砾的厕所里,找出这位同事的遗体。而这间简易厕所,就在爆炸点旁边。
重庆市邮政局(上清寺)当时的一位领导(现已退休)告诉笔者,他记得但上清寺派出所附近的下井盖,石板竟然都爆炸引起的地下冲击波掀开。这一地点,距离罗家院子的爆炸点,其实还有两站路车程。
油库漏油 两人被刑事处理,很多重庆市民的记忆中,都记得是沼气爆炸引发的这起悲剧。却少有人会想到,安全操作同样是这次悲剧后隐藏的元凶。
市档案馆保存的资料显示,其实在爆炸后的第2天,即28日,由环境、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就找到了爆炸的根源。
曾任重庆武警支队政委的邱功旺,是发现根源的关键人物。爆发发生后,当过侦查员的他,沿着被炸开的下水道,从大溪沟污水排放口走了几百米后,发现重庆市服务局油库地面上,洒满了灭火器泡沫。油库旁就是下水道入口,有汽油流进了下水道……
笔者找到了一份尘封的,重庆市服务局关于这次特大恶性事故的处理文件,发现有两人是后来被处于刑事责任(涉及个人隐私隐去名字)。原因,就是汽油流入地下水道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另一个谜题,至今记者没有各种档案中,找到最为精确的表述:即引发爆炸的明火,究竟从何未来。被刑事处罚的两人当中,主要在在油库阀门安全上负有责任。
在国务院的通报中,这样描写这起悲剧起因:由于重庆市服务局车队油库漏油,大量的汽油排入下水道,适逢嘉陵江水上涨,封住了下水道出口,使下水道内油类漂浮物和积存的沼气不能外泄,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增大,与空气混合,遇火后引起爆炸。
即是说,天灾人祸,共同导致了这起悲剧。而当时正好处于做午饭的时间,大溪沟街上本来就全部是平房,做饭时的各种明火源头到处都是.........
三名亲人遇难 还坚持抢救32年前的那个中午,其实有着无数的英雄。
距离灾难地点最近的大溪沟电厂职工干部,是在事发3分钟内,就派出200余人赶到现场,成为第一批到场的救援力量;
那位邮政局领导告诉笔者,一辆公交车恰好驶经爆发点,结果在爆炸那一瞬间,他猛踩一脚把车开到了安全地带,一车人的安全得以保障;
而大多数市民、民兵、公安干警,是在四十度的高温,工具又极度缺乏的背景下,第一事件抢救出伤员。
一个名叫魏爽的41中学生,是在在家复习功课时,冲到现场救出3人,而当时他才13岁;大溪沟派出所民警吴卫国,腰部和肩部被垮塌的房屋压伤,却还是抢出5名死者遗体,救出重伤员1人;重庆附二院手术室主任李昌群,在现场条件恶劣,抢救设备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用嘴对伤员进行吹气抢救;市路灯管理所的一位叫李列的民兵,灾后迅速加班修理电杆,恢复当地电力,这一切都是自己有三名亲人在爆炸中遇难的情况下进行……
但是在大灾面前,有丑陋的一面。当时就有5辆车,经过大溪沟时不下车救人,而选择掉头溜号,引起群众愤怒。
暴露下水道老化问题。笔者在各种档案文件记录,以及旁边居民的回忆中,发现这起爆炸事件,引起的是当时重庆市政府对下水道老化现象,油库管理的高度重视。
马先生告诉记者,在爆炸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溪沟及其周边的下水道,都重修了一次,因为以前的下水道管网有不少还是解放前建好,老化严重。
当时在重庆物资科管油库安全的莫均儒,开会听取了这起事故起源介绍后,在59岁的年龄,还自觉每天晚上加班步行2小时往返,到油库打着电筒检查阀门安全,防止漏油现象。
1985年7月2日,重庆全市干部大会上曾对这次爆炸事件进行了如下总结:为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全市的下水道、危岩、堡坎等都在爆发后第一次时间被检查了一遍。
而2个月后,国务院对此次事件的定性是:地下水道爆炸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在我国尚属首次,各地区应从这次爆炸事故中吸取教训,引起注意。要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方面着手,对地下工程的扩建、改建与使用,对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布局及废弃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排放,对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下水道、煤气管道)的维护和安全保障,都要及时地加强检查和进行环境监测,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这是一次血的教训,引发的是后来整个重庆,乃至整个国家对城市安全的重视。
    事故现场情况
   亲历大溪沟爆炸救援的武警重庆市支队第一中队相关人员介绍,1985年6月27日上午11时50分,武警重庆市支队第一中队楼梯间的警报突然响起,参加部队院校统考的30名“学员”接到上级命令:市中区大溪沟发生爆炸,执勤兵力不足,支队决定你们立即上一线。20分钟后,我们到达大溪沟。
    爆炸点周围的房屋已成一片废墟,大街右侧下水道上的条石、水泥盖被炸开,路面大面积塌陷。炸开的下水道被燃烧物熏得漆黑,残留的污水呈焦黑状,臭气让人窒息。现场看不到受伤群众和遇难者尸体,偶见斑斑血迹。
  我们来到一栋垮塌的楼房下,没有工具,只能用双手一点点清除砖块和木料,大家小心翼翼地搬动砖块和木料,生怕伤到埋在废墟里的群众。清理一处残墙时,我移开一块砖,发现里面有空隙,一看,有人!我大叫一声,几名战友围了过来。我们慢慢将砖块和杂物搬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躺在那里,一条腿被砸伤,我们迅速将小孩送上救护车,又一个生命得救。
    事故救援情况
事故发生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组成现场指挥部,组织抢险救灾。公安、城建、公用、环保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进行现场探测,查明不会继续发生爆炸事故后,立即进行全面抢险工作。经过重庆市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指战员的共同努力,受灾群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的安置,灾区的水、电、气、交通等公共设施基本恢复正常。

距离灾难地点最近的大溪沟电厂职工干部,是在事发3分钟内,就派出200余人赶到现场,成为第一批到场的救援力量;一辆公交车恰好驶经爆发点,结果在爆炸那一瞬间,司机猛踩一脚把车开到了安全地带,一车人的安全得以保障;而大多数市民、民兵、公安干警,是在四十度的高温,工具又极度缺乏的背景下,第一时间抢救出伤员。
  一个名叫魏爽的41中学生,是在家复习功课时,冲到现场救出3人,而当时他才13岁;大溪沟派出所民警吴卫国,腰部和肩部被垮塌的房屋压伤,却还是抢出5名死者遗体,救出重伤员1人;重庆附二院手术室主任李昌群,在现场条件恶劣,抢救设备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用嘴对伤员进行吹气抢救。市路灯管理所的一位叫李列的民兵,灾后迅速加班修理电杆,恢复当地电力,这一切都是自己有三名亲人在爆炸中遇难的情况下进行……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8天后,经市公安局和市环保局专家调查取证、分析得出结论,这是一起人为过失引起的爆炸。这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重庆市服务局车队给汽车加油后,输油管道阀门未关严,大量的汽油排入下水道,适逢嘉陵江水上涨,封住了下水道出口,使下水道内油类漂浮物和积存的沼气不能外泄,下水道形成密闭空间,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增大,与空气混合,遇火后引起爆炸。
    事故主要教训
    地下水道爆炸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在我国尚属首次,各地区应从这次爆炸事故中吸取教训,引起注意。要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方面着手,对地下工程的扩建、改建与使用,对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布局及废弃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排放,对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下水道、煤气管道)的维护和安全保障,都要及时地加强检查和进行环境监测,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及早发现和消除隐患,严防爆炸、火灾、中毒等各类事故的发生。
          作者简介:梁小民,1953年生于重庆,曾担任中国安产协会副秘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