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周恩来总理逝世47周年祭

 海棠盈香 2023-01-08 发布于北京

大家都知道周恩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这样级别的领导应该多在大事上下功夫,而不应该每天陷于这些细碎的日常琐事之中。
但是,老子就理解周恩来,他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其实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是自古圣贤都讲的道理。
例如,荀子《劝学》中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伟大的长城是一砖一砖垒起来的,伟大的著作是一字一字写出来的。
周恩来心中那个理想的国度是靠一份份报告上一个个批示、一次次调研中一个个政策建立起来的。
周恩来之所以永不懈怠永不厌倦兢兢业业的去做那些看起来平凡与琐碎的小事,是因为他知道百姓的幸福正是这些“跬步”一步一步叠加起来的。
这样圣贤无数次讲、又浅显易懂的道理,怎么到了周恩来这里,就变得难以理解了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有些人会认为,周恩来所做的那些琐碎的小事,看起来并不起眼,看起来好像做不做无所谓,也不影响历史进程。
但实际上深究起来却不然。
些人,甚至有些城市、有些地区的历史悄悄地改变了。
在周恩来可能仅仅是一个细节的动作,在相关的人,却可能是整个人生命运的改变,而他们绝大多数毫不知情。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有一年有个地区上报疑似传染疫情,周恩来及时处置,疫情没有传播开来。周边百姓一如既往的生活着,可能穷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曾经与死神如此近距离接触过。如果疫情没有控制住呢,可能将是一场类似于“新冠”的灾难。
再如,《东方红》那场大歌舞,大部分人只知道那是一场歌功颂德的节目,又有几个人知道,周恩来利用这一台节目保护了节目中歌颂了的革命者,又保护了多少文艺界的人士?
尼克松曾用“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形容周恩来,我觉得非常贴切。
周恩来细细地种下的每一棵树,都是为了整个森林;周恩来认真地关照每一棵树,也关照整个森林。只是森林中的每一棵树,因为眼光的局限或者历史的局限,只看到他为某一棵或某几棵树的努力罢了。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深究周总理所做的每一个细节,点点滴滴都有深意,都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都是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百姓。

梦 周

——周恩来总理逝世47周年祭

与谁风雨忆同舟,无处随君泪未休。

俯首犹从三宝取,折腰但为九州谋。

甘承劳怨图民乐,严别公私忘己忧。

托梦如何问犹切,可知孤岛几时收。

诗/四海慕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