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武昌区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1-08 发布于山东

三国孙权迁都鄂县并更名武昌,其寓意为武运昌盛。民国元年(1912)为纪念辛亥革命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寓因武而昌之意。

武昌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该城方圆仅二、三里,“依山傍水、开势明远、凭墉藉险、高观枕流”,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武昌自古而今都是县、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历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几经变迁。汉代设有沙羡(音夷)县,治涂口(今江夏区金口)。至晋武帝以后,沙羡县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称为沙羡县。后来因辖区扩大又改称汝南县。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在夏口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遗址尚存。武昌在那时又称为郢城。齐梁时期,梁将曹景宗(后任郢州刺史)攻打郢城,在紫金山与小龟山北筑土石城堡,此堡北临沙湖,南距郢城约二里,后世称为“曹公城”。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改郢州称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于城内。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牛僧孺为武昌军节度使,改建鄂州城,原来的夯土结构改成甓砖结构。武昌城第二次大规模的改建并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周围二十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二至三丈余不等。据《湖广图经志书》载,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1927年武昌城开始拆除,保留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起义门一小段城墙,其余在1929年全部拆完。武昌是首义之地。近代中国进步的闸门从武昌开启。在新文化运动、国内北伐战争和抗战初等时期,武昌曾成为革命中心。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5月22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同日,市政府发布政字第一号布告,宣布“划前汉口市、武昌市及汉阳城区所辖地区成立武汉市人民政府”。6月1日,遵照市军管会第一号布告和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武昌办事处于本日开始分批接管原武昌市政府机关及所辖的中正、邻湖、长春、雄楚、首义、武胜、武泰、挹江等八个区公所。6月11日,市人民政府武昌办事处举行接管签字仪式,宣布:解散原武昌市政府及所属各区公所,废除保甲制度。6月16日,组建市人民政府武昌办事处(同时行使市军管会武昌办事处职责)。  

1950年1月,武昌城区6个区调整为4个区,称武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区;郊区两个区调整为武泰、挹江、洪山3个区。1952年8月,第一区改称武昌区。1951年9月27日,粮道街地区召开街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成立第一区第一街人民代表办事处,乃武汉市第一个街办事处。1954年4月,武昌区人民政府撤销各街人民政府,改设19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随后,按居民300至500户左右建立居民委员会,接受街道办事处指导。1955年10月,武昌区进行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三烈士街、积玉桥街两个街道办事处和公安派出所,原三烈士街办事处管辖地区分别划归解放路街办事处和保安街办事处管辖,积玉桥街办事处所辖地区分别划归凯字营街办事处和中山路街办事处管辖;另外,首义街办事处所辖的起义后街、石灰堰街划归明伦街办事处管辖。1957年3月,武汉市人民委员会调整全市街道办事处区划。武昌区撤销凯字营、黄鹤楼和西大街3个街道办事处,在纸坊3303工厂家属区设石洞街办事处。1959年6月11日,全区19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11个,即徐家棚街、积玉桥街、民主路街、解放路街、保安街、白沙洲街、洪山街、珞珈山街、南望山街、首义路街,原石洞街办事处改为石洞街工作组。1960年4月25日,中共武昌区委决定全区成立一个公社,以大厂为主建立分社和管理处。4月30日,中共武汉市委决定成立武昌人民公社委员会。区委和公社党委一套班子、两块牌子。5月13日,市委同意成立武昌公社白沙洲、保安街、解放路、积玉桥、徐家棚、石洞、首义、民主路等8个分社党委。5月,南望山、洪山、珞珈山、关山4个街道办事处及所辖地域划归洪山区领导。1963年4月25日,武汉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武昌区的花山和尤庙两个公社划归洪山区领导,白浒公社和沿江渔业公社划归青山区领导;将洪山区和平公社的12个生产大队与武昌区的余家头公社合并,改名为和平公社由武昌区领导。1964年7月24日,武汉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葛化街办事处,划归武昌区人民委员会领导。8月1日,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将原武昌区领导的青菱、南湖、石嘴、和平4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洪山区领导;原洪山区所属珞珈山、水果湖、滨湖、武珞路、中南路、喻家山、关山7个街办事处划归武昌区领导。1968年9月4日,武昌区革委会成立。1971年3月26日,武昌区革委会将武昌区2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7个,建立14个相当于县一级的街道革委会和3个相当于公社一级的街道革委会。1980年2月1日至4日,武昌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决定设武昌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区革命委员会重新恢复区人民政府。1986年7月2日,部分调整武昌、洪山区划。原武昌区内狮子山街、关山街、葛化街、珞珈山街等街办事处所辖51平方千米地域、41075户、25万人口划归洪山区管辖。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湖南岳阳楼,山东蓬莱阁、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享有“天下绝景”之称,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东湖因位于武汉市东郊而得名。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景区面积为7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1950年兴建风景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1999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景区各具特色,移步换景。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东湖湖岸曲折,碧波万顷,青山环绕。东湖的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不断开放,其中尤以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最为著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