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藏高原 为什么中国的西南边陲坚如磐石?为什么中国能在与印度的战略对抗中占据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 先看不争的事实: 印度首都新德里与中国西南边境的距离不到400公里。毫不夸张地说:“解放军的卫士-2火箭直接在西藏边境开火就能打到新德里,99A主战坦克不到一天就能把五星红旗插到新德里最高建筑的楼顶。” 那么中印边界到北京有多少公里呢?是的,将近4000公里,是新德里的十倍。除了战略洲际弹道导弹,其他常规武器都没用,差距一目了然。 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强的战略主动性,主要是因为中国-青藏高原的战略位置。 在亚欧大陆板块的中部,有一个高高隆起的高原,被一些人称为“世界屋脊”,因为它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有人称她为“亚洲水塔”。七条大河发源于此地,养活了十多亿人。 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东北部的祁连山和阿尔金山,西部的横断山脉,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高山河流紧紧地把青藏高原包围在胸中,为我国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从地图上看,可以穿过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直接进入河西走廊。穿过走廊后,可以直接进入中国西部的政治文化中心陕西,再进一步进入马平川的一个平原地区,最后到达豫冀。 另一端,从横断山脉穿过蜀道,可以直接进入富饶的巴蜀“天府之国”。而西部山区可以直接插入中亚和西亚,南部可以居高临下,通过跨过雅鲁藏布江来威慑印度。马平川的恒河平原真的不能给印度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二。西藏历史 公元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萨迦派潘迪塔在古良州(今甘肃武威)举行会谈,随后萨迦派潘迪塔向藏民发布了萨迦派潘迪塔的书信。 从这一刻起,西藏已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政府设立郑玄院,管理西藏的政教事务,并任命西藏僧人八思巴为皇帝,研究西藏文化。 后来明清易主,但对西藏的管辖权不变。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西藏,清朝中央政府还设置了喇嘛达赖和班禅额尔德尼共同管理西藏的政教事务,加上中央政府派出的驻藏大臣,最终形成了有效的权力制衡的统治模式。 事实上,西藏自元朝纳入中国版图以来,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使在晚清腐败,清朝风雨飘摇,西方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时候,西藏也能一直屹立在中国的西南。 西藏之所以能依偎在祖国的怀抱里数百年,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1903年12月10日,英国将军麦克唐纳率领英国士兵和当地印度士兵组成的大军一路向北,大规模入侵西藏,这也是西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 当时西藏人民对英国人民恨之入骨。早在1888年,英军就入侵了西藏。虽然当地军民誓死奋战,但清政府坚持“能和谈时绝不开火,能签条约时绝不抵抗”的原则,与英国人民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直接交出了亚东,为英国入侵打开了西藏的南大门,导致英军在短短几十年内屠杀了大量无辜藏民。 所以,当麦克唐纳将军率领英军第二次入侵西藏时,满怀仇恨的藏民与英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导致数千人壮烈牺牲。最悲惨的是,江孜山宗的500名藏族士兵最后寡不敌众,没有一个人愿意当俘虏。全部跳崖身亡,从而书写了一部悲壮的反侵略史。 后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人无暇顾及他,英军全面入侵西藏的计划宣告结束。然而,另一方面,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战略纵深,英国人很难像曾经占领香港那样将其作为囊中之物。 三。战略意义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西藏仍然是一个独特的战略要地。 从中国的边界开始,东面和南面是18400长的海岸线,这也将是未来中国战略中最重要的结构带。中国北邻蒙古和俄罗斯。就中俄友好合作关系而言,北部边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关键在中国西部地区,以新疆、西藏为主体,以陕甘为中心的西北广大战略纵深。 有了西藏的存在,我们国家的西南可以稳如泰山,从而保证了西北的安宁。所以一旦西藏失守,中国丢弃的不仅仅是青藏高原,而是整个西部地区。 青藏高原一旦落入敌手,敌人可以直接越过河西走廊或茶马古道进入新疆和甘肃。从甘肃陇东往东,可谓是一条马平川,可以直插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西藏是我国的战略要地,也是我国的坚实大后方。 如果西藏没有山,我们国家就失去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可以说整个国家都会处于无险可守的境地。 没有西藏的“亚洲水塔”,中国的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将从源头上被切断,导致华北、华南、华中乃至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工农业直接崩溃。 对于南亚霸主来说,西藏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剑。与射程4000公里的战略导弹相比,火箭炮的价格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恒河可以养活一个人,但是没有青藏高原,恒河平原就是恒河沙漠。 回顾过去,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以和平方式成功解放西藏,苦心经营青藏高原,是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 就像藏南和艾斯克钦的选择一样,贫瘠的艾斯克钦自然有一些富庶的藏南无法比拟的战略意义。 守住西藏,就等于守住了大半个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