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三位著名诗人,三种不同的爱而不得,一种相同的遁世绝望

 123xyz123 2023-01-08 发布于湖南


清代其实也是诗人辈出的一个朝代,只是到了封建王朝的晚期,已经没有大唐的那种盛世辉煌,诗歌也没有大唐的那种大气、豪放。诗人中,盛名在外的袁枚、郑板桥就不说了,也有迷恋诗仙李白,但诗风似李商隐的黄景仁;词人中,有久负盛名的纳兰性德,还有朱彝尊。

虽然纳兰性德和朱彝尊都是康熙年间的诗人,但他们却没有太多交集;而黄景仁则是乾隆时代的诗人,于上面两位更没有任何关系。但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段爱而不得的爱情,都为这段爱情写了一首或数首凄美的爱情诗词。

1. 纳兰性德

三者中,纳兰性德的出身是最好的,他是康熙朝宰相纳兰明珠之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正因为他的显赫身份,也造就了他的爱情悲剧。纳兰和他的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只可惜后来表妹被选入宫中,做了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今生永无相见只可能。于是,纳兰写下了这首《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文章图片1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相互思念,各自忧愁,而不能在一起。“一生一代一双人”,引用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中有,“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很明显,这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比原句升华了不少,一个“争教两处销魂”,让“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对比更加强烈,更加催人泪下!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相思相望,而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纳兰与表妹日夜相思,各自遥遥相望,但是再也不能相爱了,这是怎样一种绝望?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双双团聚,日子再贫苦也心甘情愿。

纳兰一辈子,三段爱情,都以悲剧告终,所以,他一生郁郁寡欢,因此,成为了一个“人间惆怅客”,他在《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写到: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文章图片2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一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我是那人间惆怅的匆匆过客,了解自己为何会涕泪横流,情到深处,断肠声里,我回忆自己坎坷的生平。

这是泣血之作,他是这样的郁郁寡欢,才三十岁就离世了。

2. 朱彝尊

这三位诗人中,朱彝尊应该是生辰最早的,他是生于明崇祯年间人,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清顺治二年(1645年)春,朱彝尊与归安县儒学教谕冯镇鼎之女冯福贞结婚。其妻妹冯寿常只有十岁。九年后冯氏出嫁,到了二十四岁她又回到娘家来住,在这时她才真的和朱彝尊有了爱情事件。其后,妻妹在她三十三岁时去世。朱彝尊写下了这首《桂殿秋》来纪念他们之间的爱情: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文章图片3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这首小词太小,但包含的故事却不小,诗词的魅力就在于此,用极其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不简单的故事。

“思往事,渡江干”,回忆往事,当年我们一起渡江的时候。“青蛾低映越山看”,江水中映着美人的倩影,她微微低头看着秀丽的远山。“青蛾”,当然是代指妻妹。“低映”两个字值得回味,应该是女孩微微低着头,看着远处的青山。为什么低着头,为什么又看着远处的青山?当然是不敢跟诗人对视。

他们两人的爱情太畸形了,一个是姐夫,一个已经嫁人,这两种身份,都不允许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结果。所以,“青蛾低映越山看”,写出了女孩遥望雨色迷蒙的越山的情态,这女孩也许是有满腹心事。透过少女朦胧望山的身姿,似乎可以看到在她不远处正在凝视着她的诗人的形象。

文章图片4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两个人在一条小船上共眠,一起听秋雨滴滴答答;竹席衾被单薄,两人各自默默的忍受秋天的寒冷。

真是言简意赅,“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一共十四个字,但表达的意思却太多太多。“秋雨”是愁的意象,有诗云,“秋风秋雨愁煞人”。“共眠一舸听秋雨”,表明两人都有像秋雨一样无尽的愁绪,忧愁他们的爱情可望不可及,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哪怕是共眠在一艘小船上,也无法拥有对方。“小簟轻衾各自寒”,一个“寒”字,秋夜固然是寒冷,但他们爱而不得的心痛,恐怕更甚于秋夜的寒冷。而“各自寒”,一是代表了他们之间的情义,两人都在为爱而不得的爱情而伤心,二是说明他们始终没有越过界限,只能各自心痛。

总之,这首小词仅有二十七字,却写尽了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活动,精细而执著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深情细腻,令人感动。

3.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著名诗人,敬仰诗仙李白,宋代诗人黄庭坚后裔。他生于乾隆十四年正月四日(1749年2月20日),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多少年以后,他用《绮怀十六首》来纪念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其中的第十五首是这样的: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文章图片5

几回花下坐吹箫

黄景仁虽然迷恋诗仙李白,但他的这个组诗,风格却师从李商隐,写得特别隐晦,而不是李白的潇洒、直白。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曾几何时,他和心上人也曾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虽然是星辰是同一个星辰,但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为谁风露立中宵”,当然是为当年的心上人。“似此星辰非昨夜”,今夜的星辰已经和昨夜的星辰不一样了,今夜的人儿,也已经和昨夜不一样了,曾经的爱情再也回不去了。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我缠绵的思念就象那残茧已经被你抽剥殆尽,我的心就象剥尽叶子的芭蕉,只剩下一个干巴巴的躯干,而且伤痕累累。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永远无法忘怀这段感情。

文章图片6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一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似此星辰非昨夜”,那是一种深深的绝望,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深深绝望。而“为谁风露立中宵”,又是一种深深的痛苦,痛苦到,一直站立通宵,任凭风露侵蚀,而没有感觉。

而题目“绮怀”,则是一种美丽的情怀,更准确说,是一种不可望也不可得的美丽,只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中。对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