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集群中工序物流的假设

 场景学社 2023-01-08 发布于江苏

2020年6月10日曾经写过一篇文稿《栅接的江苏“环江高铁”与长江经济地理的假想》,在2022年2月7日,转载到本号。这里提到了一个

江苏北沿江高铁示意图

这一篇文稿中有点新意的地方是对长江、高铁和内河的联运,从制造业视角出发,有一个类似集装箱的周转箱的假设,可以用于存货在各个加工点之间的周转。最近思考,如果我们在一个更加具体的某一个产业集聚区来推演,会很有意思。

下图是2009年绘制的,可以作为这个思考的原点。当时是在某一个区域内,从一家工厂出发,覆盖一个区域经济(地级市)范围内的产业物流的假设。十年多过去了,已经部分实现。

在一个乡镇范围内的产业集聚区里,客观存在的工序物流天然就是厂内和厂外协同的,几乎是不做区分的,但是因为都是由各个市场主体自主来做物流服务,使得整体上并没形成较高维度的物流形态,也谈不上规模经济,体现在管理费用上的物流支出最终成为交易成本挥之不去的一部分,比重难以下降。

从这个假设来看,如果有一个机构来领衔面向数以千计的加工企业的工序物流服务,将有条件地将这个区域的产业集群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其比较优势有助于本区域进一步巩固产业之虹吸能力,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价值洼地,则霸业可成也。

具体来看:

一、存货品类及仓储、运输要求的确定。

二、各品类周转单位的设计,周转载具规格的确定。

三、周转箱的设计。

四、基于工艺路线的工序物流路线规划(乡镇范围内)。

五、物流增值服务外包。包括签收、回流、代收货款等。

六、大宗材料与下料工艺以及加工工艺的衔接。

七、配套模板、辅助材料的供应衔接。

八、与销售物流、电商物流的衔接。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产业集聚区域的成员企业,工序物流的成本可以降低30%以上,工序等待时间缩短50%。为什么可以如此?因为确定性增强了,协同的效能显著提升,市场的响应也更加敏捷。

这可能是产业集群供应链工作的基础设施部分了。

记得一位温州企业家在20多年前说过,我敢接全球任何一个服装订单,因为温州就是一个大车间,一万多家服装厂一定可以交付任意一个服装订单。这自然是产业方面的自信。假以时日,物流领域也足够到位之后,竞争力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场景学社2023年1月份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