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康复了,怎么又「复阳」?

 医学abeycd 2023-01-08 发布于湖北

最近大部分人都经历了「阳过」最难受的阶段——「发烧」「刀片嗓」「水泥封鼻」。

但已经好转的朋友里,有一些人却反馈,原本以为已经好了,结果症状又反复。还有人明明抗原已经阴了,可过几天再测却发现……又阳了。

这些「反复」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二次感染了吗?是病情又变重了吗?我们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抗原、核酸又阳了

别慌,大概率不是二次感染

首先要说明,「复阳」和「二次感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复阳:是指在康复后(早期更多发生在经医院治疗出院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时出现核酸阳性的情况。

  • 二次感染:上一次感染完全康复后,再次感染相同或不同的毒株。

简单说就是,「复阳」是再次检测出病毒,「二次感染」是再次感染病毒。

⬇️ 后台评论 ⬇️

图片

首先,已经阳过的朋友别太焦虑,二次感染并没有那么容易。

当我们一次感染后,身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让我们的身体处于「强自我保护」的状态下,对于免疫力正常人群来说,这样的保护力可以持续几个月。

通常认为,二次感染会相隔 90 天以上。现阶段大部分人都刚刚感染过,抗原或者核酸又检出阳性,不代表又要糟一次罪,更可能是「复阳」。

既往关于原始毒株的研究发现,复阳的发生率不低,在 5%~15% 之间。

那为什么之前检测是阴的,后来又能检测到了呢?

检测不是直接测有多少活病毒,而是通过测定「抗原」「病毒碎片」等的含量,间接反应病毒感染情况。

病毒侵入身体,「感染 - 复制 - 清除」存在一个周期,身体中存在的病毒数量、抗原水平都会不同,再加上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以及采样操作误差的影响,导致检测出「复阳」。

而且核酸和抗原,阳性可检出的时间范围也不太一样:

  • 抗原阳性:从症状出现到 10 天左右,均可能被检出;

  • 核酸阳性:症状出现前的潜伏阶段就能被检出,大部分人在症状发作后 18 天内,呼吸道都能检测出病毒 RNA;有时在初始感染后数月,仍可从呼吸道检出病毒 RNA。

如果在这个区间内再次测出「阳性」,更可能是因为检测波动带来的「复阳」。

图片

参考病毒检出的示意图

简单理解,抗原/核酸复阳,只是身体里的病毒没清除干净,还可以被检测出来。

症状反复了

别慌,不代表病情更重了

大家对于「复阳」的另一种感受来自于症状的反复,比如好了两天又开始咳嗽、头痛,甚至发烧。

是又来了一轮感染吗?是更严重了吗?

不,更可能是上一次感染还没康复,因为症状反复,是新冠的正常现象。

首先,免疫系统会反复「休息 - 扑杀」,短期的症状消失不代表病好了。

很多人会拿发烧来判断身体的严重程度,不发烧就是好了,又开始发烧了,是又严重起来了。

这是个错误认知。

免疫系统并不是一直保持全力「杀杀杀」的状态,而是「蓄力再发功」。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白天好转,傍晚开始发烧。感染期间出现好了一天又开始烧,也可能是身体休息了一下,然后又开始清除剩余的病毒。

其次,度过发烧的急性感染后,1/3 的人仍可能存在长时间的症状反复。

很多人都看过新冠感染的 7 天症状图,但实际上,新冠的症状期要比这长得多。

一项研究中,158 名患者报告了自己 29 天的症状,发现不少人都存在症状反复:

48 人(约 30%)在 28 天的随访中发现,期间至少有 1 种症状的复发。

连续 2 天症状缓解的参与者中,1/3 出现了症状复发,常见问题是咳嗽、疲劳、头痛;

参与研究的 2 号参与者,在持续轻度症状后的第 17~19 天,出现了严重的症状。

图片

图片来源:文献

其实症状反复并不是新冠特有,流感和普通感冒也常常发生。经常有小伙伴,感冒七天好,但咳嗽一个月。

只是在新冠之前,我们从未如此认真关注过,原来这些问题可以持续那么久。

如果你或朋友,也在感染好转后出现了症状反复,不用慌。

大部分的研究支持,症状反复出现并不预示着进展为严重的疾病。可能是病毒和战场还没清理干净,免疫系统休息了一下又开始干活了。

但如果症状不仅出现反复,还比之前更严重了,那就需要提高警惕尽快就医。例如:

➊ 退烧数天后又再次出现发热,或者低热转为高热;

➋ 咳嗽已经减轻数天到 1 周,又再次加重;

➌ 痰量增加,或者痰液颜色变深变黄,或者出现咯血;

➍ 有呼吸困难表现,如憋气,气短,呼吸急促,尤其是在活动时(比如快走,做家务,洗澡)出现或加重;

➎ 清醒时,在家庭监测指氧持续在 93% 以下。

另外,对于 80 岁以上老人,65 岁以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人,或者正在免疫抑制治疗中的年轻人要格外注意:症状缓解数天后又出现发烧、嗜睡、无法进食、胸闷胸痛,可能是症状加重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