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鄙视土豪丈夫离家出走,为这个小媳妇点赞

 大吕 2023-01-08 发布于河南

清朝,松江(今属上海)有个姓张叫宛玉的女子,嫁到淮北山阳(今淮安)程家。程家是做生意的,有钱。可张宛玉看不上她丈夫,就离家出走了。那个时候,小媳妇离家出走不是找回来就完事,还犯了罪,不但要追回,还要处罚。
张宛玉跑到哪儿了?跑到了江宁(今南京),住到一个尼姑庵中。当时,袁枚在这里当县令。接到山阳令的行文就捉拿了张宛玉。要往山阳送时,就得“点解”——就是点下名,验明没错,再押解到山阳去。就借这个机会,张宛玉向袁枚献上一首诗:
五湖深处素馨花,误入淮西估客家。
得遇江州白司马,敢将幽怨诉琵琶?
自赞自己是“素馨花”,蔑视丈夫家是估客(商人)。捧袁枚是像白居易那样的才子,可以把像琵琶女那样委屈——“商人重利轻别离”——诉说给袁枚听。才子一般都心眼多,比如徐文才,不但诗书画精绝,耍阴谋诡计也有一套。袁才子一看诗,心里赞,嘴上却问:“这诗是你写的吗?”袁才子是怕她是知道自个惜才,找人写的这首诗,以求得到同情。张宛玉说,你不信那就当场出题,让我作诗。袁枚指着官府院子里的一棵枯树让张宛玉作诗。
张宛玉来了劲儿了,说:“明府既许婢子吟诗,诗人无跪礼;请假纸笔立吟,可乎?”袁枚答应了。张宛玉站起身来,走到几案前,拈笑就写:
独立空庭久,朝朝向太阳。
何人能手植,移作后庭芳?
诗以枯树自比,孤独在庭中很久了,且饱受太阳暴晒。希望有一个人能把这棵树给移到后庭去,在那儿它将绽放芳华。
这是含着期待的一首诗,甚至还有点挑逗袁枚。
袁枚没接招,你诗写得好,可我不能乱规矩,就把张宛玉押解到山阳去了。
过了没多久,山阳县令老冯来了。袁才子解走了张宛玉,在心里惦记着——好多文人都这样,办事没能耐,谈情最用心——就问张宛玉那案子咋判了?老冯说:“要说这个事儿呢不能判他们离婚,可才女和庸俗的商人实在不相配,我就不追究她背叛丈夫、离家出走的罪,并且判她离婚,让她回娘家了。”袁枚问:“你咋知道她是才女?”老冯说:“她给我献了一首诗。”
献的诗是这样的:
泣请神明宰,容奴返故乡。
他时化蜀鸟,衔结到君旁。
求老冯判离婚,且许下报恩的虚诺言。老冯是四川人,张宛玉就说来生要化为蜀鸟,衔环结草来报答他。
在那样的时代,为了婚姻的幸福,张宛玉先是硬逃,再是巧辩,三是苦求,终于有了一个暂时较好的结果。为她点赞!
然而,就那样的社会环境,妇女没有经济地位,婚姻又不能自主,回到娘家后怎么样?实在很难说。
日本人国分康孝《婚姻心理学》中说,促成婚姻的元素有很多:性需求、情感需求、经济需求、家庭需要、社会需要等,婚姻不可能满足所有元素,有两三种得到满足婚姻就基本上稳定了。(凭记忆说的,不是很准确,大致如此。)
故而,读了这则诗话后,写了这样一首诗:
七律·读张宛玉故事
岂但袁郎观汝异,千年亦是少同伦。
锦衣玉食还难足,数柳枝花不道贫。
秋水漾波情可诉,寒梅傲雪志需伸。
夫妻若教都知己,世上几人能缔姻?
对婚姻是不是显得有些悲观?但婚姻也不是全是这样,自古以来,夫妻相欢的故事有很多,兹举两例:
一个是荀彧的幼子荀粲爱妻子(曹洪的女儿),那个叫爱得深。冬天里,妻子病了发烧,那时候没有阿斯匹林,只能物理降温。荀粲就站到院子里,把自个冻冰了,进屋搂住老婆降温。老婆病死了,荀粲伤心,没几天也就跟着走了。
再一个是王戎。老婆爱他爱得没法称呼,就叫他“卿”。他说,妻子叫丈夫为卿,礼节上不敬重,以后别叫了。老婆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这就卿卿我我这个成语的来历。
附:诗话一则
古闺秀能诗者多,何至今而杳然?余宰江宁时,有松江女张氏二人,寓居尼庵,自言文敏公族也。姊名宛玉,嫁淮北程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山阳令行文关提。余点解时,宛玉堂上献诗云:“五湖深处素馨花,误入淮西估客家。得遇江州白司马,敢将幽怨诉琵琶?”余疑倩人作,女请面试。予指庭前枯树为题,女曰:“明府既许婢子吟诗,诗人无跪礼;请假纸笔立吟,可乎?”余许之。乃倚几疾书曰:“独立空庭久,朝朝向太阳。何人能手植,移作后庭芳?”未几,山阳冯令来。予问:“张女事作何办?”曰:“此事不应断离。然才女嫁俗商不称,故释其背逃之罪,且放归矣。”问:“何以知其才?”曰:“渠献诗云:'泣请神明宰,容奴返故乡。他时化蜀鸟,衔结到君旁。”冯故四川人也。——袁枚《随园诗话》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