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卢洪洲教授最新解读第十版《新冠感染诊疗方案》

 江海博览 2023-01-08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进行了修订,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1月7日医学论坛网特约记者采访了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邀其对第十版国家指南内容进行最新解读。

图片

卢洪洲教授近影。孙国根摄

记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

卢洪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考虑,疫情早期新冠病毒致病力较强,临床上大部分有肺炎表现。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减弱,感染人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进展为肺炎。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疾病特征。
 
记者:对新冠病毒的病原学,根据目前流行情况,添加奥密克戎关于5个亚型变异株及相关最新临床特点是什么?

卢洪洲:奥密克戎5个亚型(BA.1、BA.2、BA.3、BA.4、BA.5)已经先后演变成系列子代亚分支709个,其中重组分支72个。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持续传播,新的奥密克戎亚分支将会持续出现。全球数个月以来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为BA.5.2,但是2022年10月份以来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更强的BF.7、BQ.1和BQ.1.1等亚分支及重组变异株(XBB)的传播优势迅速增加,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取代BA.5.2成为优势流行株。

国内外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我国境内常规使用的PCR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未受到影响,但一些已研发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其中和作用已明显降低。

其次根据最近研究进展,关于新冠病毒传染性,由原来第九版的5天最强改为第十版的3天最强;添加了老年人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率、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接种疫苗后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

记者:在诊断原则方面,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卢洪洲:是的。一是随着诊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诊断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更好实现快速收治,十版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二是在诊断依据方面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同时根据临床实际出发,将恢复期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作为诊断依据。

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随着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检测准确性的不断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考虑到多数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方便感染者进行快速自我检测。因此,十版诊疗方案在诊断标准中增加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根据目前研究进展,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产生大部分在新冠病毒感染7天左右产生,而且存在第二次或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故将恢复期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作为诊断依据,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记者:如何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

卢洪洲:从疾病临床表现来看,普通型一般代表了疾病最常见的典型表现。新冠病毒早期致病力较强,相当数量感染者出现典型的肺炎表现,因此,在临床分型上采用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类方式。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疾病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为更好体现疾病特点,十版方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主要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记者:如何进一步完善了重型、危重型病例诊断标准和预警指标?

卢洪洲: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
 
记者:由于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故根据国家传染病管理要求,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

卢洪洲:与第九版国家指南比较,十版方案因时因势调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定点医院收治,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
 
记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面,有什么进一步完善的治疗方法?

卢洪洲:一是一般治疗强调对基础疾病给予相应治疗;二是在抗病毒治疗方面,根据目前治疗进展,更加详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指征及药物毒副作用、禁忌症。同时添加了更多有效抗病毒药物。如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适用人群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只有母亲的潜在获益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能在妊娠
期间使用。不建议在哺乳期使用。中度肾功能损伤者应将奈玛特韦减半服用,重度肝、肾功能损伤者不应使用。
在第九版未提及的抗病毒药物,临床有效药物,如用于治疗中型新冠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的阿兹夫定片,适用人群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的莫诺拉韦胶囊药物都纳入第十版指南。

记者:在儿童感染者方面治疗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急性喉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有什么详细治疗指导方案?

卢洪洲:一是对于儿童发生急性喉炎或喉气管炎:首先应评估上气道梗阻和缺氧程度,有缺氧者予吸氧,同时应保持环境空气湿润,避免烦躁和哭闹。药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轻症可单剂口服地塞米松(0.15~0.6mg/kg,最大剂量为16mg)或口服泼尼松龙(1mg/kg),中度、重度病例首选地塞米松(0.6mg/kg,最大剂量为16mg)口服,不能口服者静脉或肌肉注射;也可给予布地奈德2mg雾化吸入;气道梗阻严重者应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维持气道通畅。紧急情况下L-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可快速缓解上气道梗阻症状,每次0.5ml/kg(最大量5ml),持续15分钟,若症状不缓解,15~20分钟后可重复吸入。

二是喘息、肺部哮鸣音: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雾化吸入,常用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痰液黏稠者可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

三是脑炎、脑病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应积极控制体温,给予甘露醇等降颅压及镇静、止惊治疗;病情进展迅速者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重脑病特别是急性坏死性脑病应尽早给予甲泼尼龙20~30mg/kg/日,连用3日,随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注射,总量2g/kg,分1或2日给予。也可酌情选用血浆置换、托珠单抗或改善线

粒体代谢的鸡尾酒疗法(维生素B1、维生素B6、左卡尼汀等)。脑炎、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治疗原则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相关疾病相同。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加强了对临床各类型病例中医药救治指导,增加随症用药方法,更加贴合临床。

还有,(1)根据临床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每型均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分出更多的中医证型及治疗中药方,扩大更多中成药方,方便临床医师选择。例如第九版中临床轻型只有两型中药证型,而第十版多了“湿毒束表型”;推荐方由原来2种中成药,到目前推荐中成药达到8种,如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水、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等。
(2)进一步完善儿童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增加针灸治疗方法,结合部分患者恢复期咳嗽明显等情况,提供了相应的中医治疗措施。

记者: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已调整了“出院标准”,取消核酸检测要求,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

卢洪洲:当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

记者:增加调整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卢洪洲: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可能,防护措施更改更具有针对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1、进一步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同时,指导就诊患者和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
2、加强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清洁消毒和通风。
3、根据暴露风险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在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4、规范处理医疗废物,落实患者转出或离院后的终末消毒。
来源:医学论坛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