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子建:一个纯美的精灵

 南山友 2023-01-08 发布于广东
2023-01-05 08:41·为天地立文心

迟子建

从80年代中期走出大兴安岭到90年代后期又回到大兴安岭,迟子建从《北极村童话》到《雾月牛栏》,再到《逆行精灵》,她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的创作道路。这一组文字,有出自她的老师和同学之手,也有出自她的朋友之手,他们都是熟知迟子建的,因而写来都得心应手,生动感人。对于读者了解迟子建这位作家会有所帮助。

我说我

迟子建

我生来是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因此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的打。挨打时,咬紧牙关不哭,以示坚强。气得母亲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哪?”

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蝈蝈,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摘野花,贪吃贪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中飞?野花如何开出姹紫嫣红的色彩?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读的中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就是秀才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子建”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子建”的农夫,他起的名字就是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外。看到门楣上贴着的对联内容是由我胡诌的,我便沾沾自喜了。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没有一文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我喜欢小动物,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将它的腿缚在椅子腿上,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要威风。我还养过狗。当然,这是些有兴趣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禽家家户户都养,没什么特点,尤其是猪,它食量惊人,放学后不得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烀食,把人累得头晕眼花的目的无非是让猪长膘,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这样循环往复地一想,便觉无趣,觉得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它们给我的感动。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你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时候你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爱冰封的河流,爱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我仍会怦然心动,文思泉涌。

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却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觉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河水总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令我们每时每刻能感受到,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们还看不到人的轮回,只能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和领会。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能够在老眼昏花时看到人生真正的绚烂境界,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感动。

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因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目备的素质。

画自己很难,因为人是渴望完美的动物,画自己难免要不由自主地美化。作家在自述中描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也难免会沾染上某种虚荣习气,因此还是不多说为好,免得骄纵了自己。

记得1997年我迁入新居后,曾站在阳台看楼下空场上的那一排排死寂的仓棚,心想若是把它们拆了,建一座花园该有多好。天遂人愿,去年果然是将那些仓棚一扫而空,修了花坛和凉亭。然而它带给人的并不是赏心悦目的感觉,而是持之以恒的喧闹。孩子们在花坛四围奔跑嬉闹,凉亭常有打牌的吆喝声。最近,一个精神病患者又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每日拣了垃圾箱的破布,披挂在肩上,坐在凉亭的石凳上,吃着随便捡来的剩饭,满面尘垢地望着往来的居民,心无旁骛地笑。楼下的小花园倒不如先前的那些仓棚能给人带来安宁和遐想了。理想与现实究竟有多远?我想要多远就有多远。

她是一个纯美的精灵

崔道怡

最先看到的是《北极村童话》。

1986年初我作为执行副主编主持发稿,收到小说编辑室提供的一篇新人新作。于是,一个刘海上濡着银色霜花的小姑娘,从谜也似的北极村走出来,从梦一样的童话里走出来,略带几分稚气,却又充满自信,给人们讲了个玉洁冰清的故事。那故事的新鲜别致倒在其次,展示在读者眼前的生活情景则如画如诗。这使我又一次在终审稿件时,领受到了一袭美感的享受。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来到了北极村,沉浸在一片清冷又温馨、纯净而真诚的氛围里。

1995年迟子建第一部散文集出版,在给她所写的代序中,我曾借用普希金的诗句,来形容我读这一类作品时的感受:“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能够产生这样的感受,源于我对文学的个人需求。在各样风格小说之中,我特别喜爱那种“花非花,雾非雾,是花又是雾”的作品。而过去多年所读,大都理念当先。“许多年代过去了,狂暴的激情驱散了往日的幻想”,直到“灵魂已开始觉醒,在我的眼前又重新出现了你”。迟子建就是这样,以我格外看好的身姿步态,走进了我的审美视野。

半年之后,我见到了她。那一次我组稿到哈尔滨,与她邂逅于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大门口。若非经人引见,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眼前这个小姑娘,就是那篇小说的作者。一见之下,未免惊诧:她实在太小了,只像个初中生,竟然能有如此文笔,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但她那端庄的面容、精明的神情,则又印证着我想象中她的容颜、气质,果然人如其文:清纯秀美,俊雅聪慧。她是那种人虽小心却大的女孩儿,难怪她敢于在开篇时就宣称“假如没有真纯,就没有童年。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的今天。”而她是否成熟,我还未能认定。

她或许就只是那一类型的神童作家?生有天赋文曲,又生逢其时,生当其地,从而成为一定时期、特定地区艺术的佼佼者。虽然有些生命历程,也能化作传世力作,但其光环毕竟有限,不似河汉那样璀璨。若只惊世而不能传世,便化作流星了。迟子建这颗星,一旦把她的北极和童年写至穷尽,会不会也陨落呢?两年过后,她的又一篇更成熟的新作,翩然来到我的眼前。再次享受真纯之美,我的那点疑虑,随即一扫而光;我的那种观点,随之得以校正。无论在哪里,心灵与人际,都会交织出一道原始的风景,那是永远不会写穷尽的。

《原始风景》是我第二次审读她的作品。

这部中篇小说原是作为学员作业,交给我这个辅导教师来评议的。但不像对待其他学员那样,作业几经交换意见和多次修改,最后我才点头认可。迟子建的这一篇,直接就进入了发稿程序,成为《人民文学》“新人佳作”里的厚重篇章。从那时起,我便认定,在60年代出生的这一批年轻作家之中,这个因生于元宵节而得乳名“迎灯”、因父亲喜读曹植《洛神赋》而得学名“子建”的文学新人,是最有特色又最有潜力的一名。此后十年,她写了两百万字。她的创作犹如旺盛的清泉,喷金漱玉不断;她的小说仿佛瑰丽的花环,荟萃色彩斑斓。她在文学路上的历程与丰采,已经充分表明:她能够持续地进行全方位的创造,应该归入那种以艺术为生命的作家行列之中。她并非一现的昙花,她乃是长明的北极星。

鲁迅文学院毕业,许多学员“考研”,拿到硕士学位,有些硕士“下海”,在京另展宏图。她却回到家乡,一心专事创作。本可轻易到手的硕士学位,被她轻易地随手放弃。我曾为之惋惜,却又暗自欣喜。此时不图虚名,他日当更清醒,想来即便桂冠当顶,她也不至于背弃真纯了。那么,我作为编辑推举新人的使命,就已完成。今后,我便作为她的一名“追星”读者,从她那源源不断的新作中,汲取真纯之美的滋润。确实如此,她自己和她所创造的真纯之美,常能令我叹服与沉醉。前不久竟然看到,她还写推理小说。其创造功力,也超凡脱俗,让我想到英国侦探小说家克里斯蒂。她若专攻此道,定会成为中国之克里斯蒂。幸而她只是“玩票”,万变未离其宗。她毕竟是北极的“迎灯”,当代的“子建”,以她自己独特的光焰,闪亮于中国的文坛。

迎 灯

毕淑敏

迎灯是迟子建的小名。我很佩服迟子建的父亲,给他的小女儿,起了一双如此明亮绚丽的名字,并蕴涵着殷殷的文化气息。于是在她诞生的那个傍晚,迎来的不单是灯,还有那位曹子建曾经拥有的才华。在这位父亲的恳切召唤下,一缕诗神在长空飘荡,降临到了北国的白雪之上。

我和迟子建是读研究生时的同学。由于我当时深陷工作和学习的两难之中,终日行色匆匆,很少和她有机会交谈。但人的了解,有时,是和结交的时间成反比例的。殊不见同床异梦的夫妻,一辈子隔膜的不计其数。而一个异邦的相遇,却在心的海底遗下铁锚。

那时我就认定她是一位卓越的作家。不单单是她发表的那些带着冻土气息的小说,不单单是她身上所洋溢的那种机敏和生命力,更重要的,是我在她的背后,看到了辽阔的自然力和苍莽的绿色。

我总固执地认为,伟大的作家必要有宏大的背景,那是一种广博的宇宙能量的积聚。它们将源源不断地将一种代言人的期待和责任,灌注到这个作家的体内,由他或她发表出来。承认这一点,不是恭维这位作家,而是让他或她不要骄傲,不要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如果没有这种支撑和后备,那么,无论这位作家的才华如何横溢,也是杯水车薪。在短暂的喷涌之后,就枯竭和沉寂了。

在迟子建的背后,有一片原始大森林,有皎皎的白雪和冰清玉洁的空气,有温暖的爱和辽远醇厚的人情……有了这些蓬勃的羽毛,子建就有了不断飞越的天翼。

读书之后,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只有在各种会议上相见。所以我觉得繁多的会议,在使人乏味之外,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思念的朋友聚会。

有一天晚上,子建打来电话,谈到她的长篇小说,被书商践踏合同,肆意篡改,封面沦为低俗的招贴广告……我听到她的怒火和孤苦,还有隐约的哽咽。我能理解她的心情,对于一个勤恳写作庄严做人正派朴素的作家来说,有什么比自己辛劳完成的作品,被人宰割和侮辱,更令人痛楚和愤怒的呢?

她说她要打官司。我知道这个决定,对于她意味着怎样的生疏和繁难,我也知道到了怒火填膺忍无可忍,子建定会拔剑而起。我所能做的,只是同仇敌忾地安慰和鼓励。

但那一天,我睡得很不安,屡屡被一种深深的忧郁惊扰。虽然我知道子建是坚强的,但我还是第二天一早就打了电话过去询问。她说自己几乎彻夜未眠,幸好听到她语气还算平静,才稍稍放下心来。其后几天,我总在挂念她。

她说到需要搜集证据,于是我就到街上的书摊儿,四处打探,可有这本《晨钟响彻黄昏》?老板答道,这本书前些日子流行过,现在已经卖完了。我便给不止一个书摊儿老板留了电话号码,要他们帮我寻找,如果找到了,就打电话给我,我会迅速来买。但不知是老板们不守信用,还是确实没找到,始终没有人搭理我。因为我唠叨不止,我先生和孩子都开始帮我寻找此书。有一天,先生下班后很高兴地告诉我,说你要的迟子建的那本书,给你买到了。我接过书,一边说,那太好了,一边还向他伸着巴掌。他说书已经给你了,还要什么?我说,要发票啊。他说,怎么着,你还想让迟子建给你报销啊?我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作为证据,你得出具是在哪里购买的原始记载……先生连连拍着脑门说,我就没想起这个步骤。看我失望的样子,他说,这样吧,明天我再去找那个书摊儿,让老板补开一张吧。

第二天他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伸着手,把发票递给我。我说,顺利吗?他说,那个老板很警觉,一听说要发票,还得写明具体的书名,就不干了,一个劲儿地问为什么?还说要不您把书拿回来,我退您钱得了,这书我不卖了。我先生还算急中生智,说是单位报销书费,什么文艺书都行,但不得买成孩子用的教学参考资料,所以得写明书名,报销时一本本地验明正身。那个贩子半信半疑,但看我先生一脸忠厚相,总算开了发票。

还多要了我一块钱,说是手续费。我先生补充道。

后来子建又打来电话,说是律师需要提供赔偿精神损伤的证据,她希望我能帮助。我当然很愿意作证,但我从未打过官司,不知这种文章怎样写才对子建有所助益。我于是翻开电话簿,遍寻朋友当中懂得法律的咨询此事。问清之后,反复修改了几次,才定稿。说实话,花的心血功夫,是绝不在一篇短篇小说之下的。后来,子建说,我写的证词当庭宣读,很合乎规范,有理有据,确实提供了精神受到伤害的事实,比另外几位所写的更有效力。

那场官司,以子建的全面胜诉告结。我很高兴。能为自己的朋友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匡扶正义打击邪恶,正是我心中的所愿所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