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

 梦想童年594 2023-01-08 发布于江西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刺胞动物门

水母亚门

钵水母纲

圆盘水母亚纲

旗口水母目

旗口水母目(学名:Semaeostomeae,本意即“像旗子一样的嘴”),是钵水母纲下的一个目,因嘴部呈正方形、看起来像旗子一样而得名。该目的生物通常有八条触手。

文章图片1

1.形态特征

伞缘有缘瓣,口的四角延伸出4条长的口腕,生活时飘荡如旗故名。

本目种类一般伞部较低,呈圆盘状,伞缘具缘瓣,无冠沟及触手基垫。胶质层较厚而柔软。下伞部中央的口柄发达形成4条长的皱褶带状的口腕(oral arm),腕上有许多刺胞,为捕食器官。生活时口腕飘荡如旗帜,这类水母故名为旗口水母。口腕基部中央有略呈十字形的口。感觉器位于伞缘各个主辐和间辐处,少数种类在从辐位。触手从缘瓣之间产生,如游水母科;从内伞部产生,如霞水母科;从外伞部的伞缘产生,如羊须水母科。触手的长度以游水母科和霞水母科的种类较细长,而羊须水母科却细短。感觉棍细长,其末端有结晶体和眼点。中央胃腔呈圆形或十字形。胃管系统随种而异。有的种类辐射管仍保持着碟状幼体的原形,除了在主辐、间辐位的8条以外,还有从辐位的8条,如 Chrysaora,Pelagia 等属的种类。有些种类辐管在缘瓣上多分枝,如霞水母科。也有的种类如Aurelia 属辐管与环管相连。生殖腺着生在内伞各间辐位凹陷处呈囊状的生殖腺下腔,腺体常成多皱褶。

本目种类的发育都经过变态。其生活史有世代交替(如:海月水母)和无世代交替(如:夜光游水母)两种方式。

本目多数种类栖息于温带海域,寒带和热带海域也有分布。本目的种类,据Kramp(1961)的统计,全世界已记录有3科、17属、54种。

我国沿海已记录有3科、5属、8种。

2.生活习性

绝大多数在沿海生活。

典型的生活史是水母体→浮浪幼虫→钵口幼虫→横裂体→碟状幼虫→水母体。

3.下属科

霞水母科(Cyaneidae)

游水母科(Pelagiidae)

洋须水母科(Ulmaridae)

4.游水母科

游水母科(学名:Pelagiidae),是旗口水母目下的一科。

文章图片2

(1)形态特征

口为十字形,口唇长,呈皱褶状。中央胃腔大,被隔片完全分隔,成为许多辐射胃囊。没有环状管。触手从伞缘缘瓣之间生出。生殖腺在内伞的各间辐位,呈皱褶状。

(2)分布范围

我国沿海本科已记录3属。

(3)游水母属

游水母属(学名:Pelagia)是属于游水母科下的一个属。

①形态特征

外伞表面有许多刺胞疣。具16个缘瓣,8个感觉器和8条触手,感觉器和触手相间排列。16条辐射胃囊,每条的末端又分叉成小管伸向各个缘瓣。

②分布范围

本属我国沿海仅记录1种。

③夜光游水母

夜光游水母(学名:Pelagia noctiluca)是游水母科游水母属的一种动物。

a.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本种的特征同属一致。伞体宽可达65mm,伞缘有16个缘瓣。8条触手,8个感觉器,触手与感觉器相间排列。本种是一种具有很强发光能力的水母类,这是由于生殖腺具有发光蛋白酶缘故。

b.分布范围

本种分布广泛,东海南部海域、南海包括西沙群岛海域,均有分布。

国外分布: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海域。

5.羊须水母科

羊须水母科(学名:Ulmaridae)为旗口水母目的一科动物。

海月水母属(学名:Aurelia)是水母的一个属,其下最少有13个物种,包括一些未曾正式命名的。其下的海月水母已被详细研究,是认识最多的凝胶状浮游生物。

(1)形态特征

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的一属。水母呈扁平伞状;直径10~40厘米;因夏秋两季浮于水面,状如明月,故称海月。约有7种,其中海月水母是习见种分布广,几乎遍及世界各海。中国以烟台附近海域较多。口腕不分枝,胶质较硬,长度约为伞径的1/2。口腕是摄食的重要器官。水母幼期摄食仔鱼,成体期改食小型浮游动物。海月水母的生活史中有典型的世代交替现象,雌雄异体。

多见於北美和欧洲海岸。成体直径可达40公分(16吋)。水母体钟形,体盘下方有一短管,末端为口,管边形成4个口腕。在胃的基部、胶质盘中央附近有4个新月形或圆形生殖腺,呈粉红色或蓝色。下边缘色泽与此相似,有无数短触手。经过固著期成为自由游泳的水母体。

(2)物种分布

海月水母属的物种分布在大西洋、北冰洋及太平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及美国东岸、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黑海、克罗地亚、印尼及欧洲对出的海面最为普遍。它们会进行世代交替,即出生时的水母体是有性生殖的,但水螅体却是无性生殖的。

(3)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学名:Aurelia aurita),又称月亮水母,是海月水母属下的一种水母。海月水母属物种的水母体单从外观根本不能分辨,必须要以基因来作出分析。海月水母的水母体是透明的,一般阔25-49厘米,有4条明显的马蹄状生殖腺。它们会用触手来捕捉猎物,如水母体、浮游生物及软体动物。但触手的活动有限,它们也只是会随波逐流。

文章图片3

①形态特征

海月水母的水母体有呈伞状的膜及连于底部的触手。它们胃部下有四个鲜明的环形生殖腺。食物会进入到其垂管,而辐水管则帮助扩散食物。它们有一层中胶层,胃循环腔内有胃皮及表皮。神经网络负责控制肌肉及觅食反应。水母体的直径可以阔达40厘米。海月水母没有鳃、肺或气管等呼吸部分。由于它们细小,故是透过扩散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在胃循环腔内,它们会排出低充氧水,并以纤毛作用将高充氧水拉入,从而增加细胞的氧气扩散。它们的表面积与体积的高比例亦帮助它们吸入更多氧及养份。它们亦缺乏排泄系统及循环系统。 水母体可以是雄性或雌性。浮浪幼体有细小的纤毛细胞,可以浮游一日之久,接着会在适当的底层定居,并会转变成为水螅体,水螅体透过横裂会分裂成细小的蝶状幼体,长大后就会成为水母体。由最初的浮浪幼体到蝶状幼体,其体型会由1毫米增长至约1厘米,及后会成长至几厘米直径的水母体。

②生活习性

海月水母吃浮游生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被囊动物幼虫、轮形动物门、幼生多毛纲、原生动物、硅藻、鱼卵及其他细小生物。它们有时也会吃凝胶状的浮游动物,如水螅水母类及栉水母。海月水母属的水母体及幼虫都有刺细胞可以捕捉猎物及保护自己。猎物会被黏液粘住,接着以纤毛作用将之送入胃循环腔,消化酶就会分解食物。从所具有的消化酶就可知它们一般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类,至于所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则所知甚少。海月水母有大量的天敌,包括翻车鱼、棱皮龟、钵水母纲的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及非常大型的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海月水母也会被海鸟所掠食。一些寄生虫也会攻击海月水母。

③生长繁殖

海月水母生存及繁殖了几个月后就会自然死亡。在野外很少会活多于6个月,但也有一些在水族箱的可以生存达数年。于夏末时的暖流会令它们的食物量下降,导致其组织再生率也同时下降,此时它们特 别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另外,季节性的繁殖亦令它们打开生殖腺而受到感染。

④分布范围

海月水母属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40°的海域,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一般而言,它们生活在近岸,可以在河口及海港见到它们。它们栖息在水温6-31℃的海水,最适于9-19℃的水温。海月水母喜欢水流稳定的温带海洋。它们一般会出现在盐度低于3-23ppt的海域。

⑤天敌

海月水母有大量的天敌,包括翻车鱼、棱皮龟、钵水母纲的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及非常大型的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海月水母也会被海鸟所掠食。

海月水母生存及繁殖了几个月后就会自然死亡。在野外很少会活多于6个月,但也有一些在水族箱的可以生存达数年。于夏末时的暖流会令它们的食物量下降,导致其组织再生率也同时下降,此时它们特别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另外,季节性的繁殖亦令它们打开生殖腺而受到感染。

一些寄生虫也会攻击海月水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