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按精义 郝连成 篇十一

 IDV 2023-01-08 发布于广东

乙右臂分筋法

    右臂分筋法,与左臂分筋法的手式相同。病人仍为坐式;医师站在病人的右外侧,握起病人的右手腕。依照左臂分筋法的手式,进行撙作。参阅左臂分筋法各式及附图,不再赘述。

    二腿部分筋法       甲右腿分筋法

    病人仰卧。左腿平伸,右腿屈起,定趾往里靠合,足趾与股相对。医师站在病人的右侧。按以下各式施治。

    第一式:用两手大指,扣住右腿膝盖上两虎膝部位,两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扣入右膝后两边的筋,向左侧面缓缓板下,缓按三、五次。 附:腿部手式图一

图片

第二式:仍将右腿戳起,用右手大指捺膝上,中指和无名指扣阴陵泉部位。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扣住右膝上面大筋,大指扣住膝后,食指和中指拨膝上面的大筋,缓缓向前拨动至腿腋止。 附:腿部手式图二

图片

第三式:右手掌仍按膝上,用右手中指和无名指扣住膝面,左手大指扣住右膝后面外侧大筋,缓缓向前拨动,至环跳部位止。

    第四式:左手掌按膝上,用右手中指和无名指扣住膝面,大指扣住右膝后内侧大筋,缓缓向前拨动三、五次。

    第五式:病人右腿戳起,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扣住右腿弯里侧阴陵泉部位的大筋,大指扣住膝上。用左手大指扣住右膝下迎面骨上端,食指按中指扣委冲部位手的筋,向下缓缓拨动,揉送至承山部位止,如是三、五次。 

附:腿部手式图三

图片

第六式:左手扣住肋腕,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按右膝下内侧,大指扣住右足三里部位的筋,顺其筋势,向下缓缓拨送,至悬钟部位止(即外踝上三寸)。病人的足趾及脚背,均有感觉,如是三、五次。

附:腿部手式图四

图片

第七式:病人右腿仍戳起,用右手大指扣住右足三里部位的筋,食指和中前扣住后面;同时左手食指和中指扣住右跟腱,大指分拨脚腕的筋,自右足内踝起,经解溪部位至外踝止,将其筋络往后拨动,如是三、五次。

第八式:右手仍如前式,位置不变,用左手大指拨动脚背前面的筋,自右足大趾跟起,至小趾跟出的筋,往复拨动,如是三、五次。

第九式:病人右腿戳起,右脚外踝压在左膝上,用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扣住右膝后内侧阴陵泉部位的筋,左手大指扣住膝上,用右手大指指端,分拨右三阴交穴的筋。   

附:腿部分筋法图五

图片

第十式: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仍扣住右阴陵泉的筋(与上式同),右手握住右足内外踝,曲伸枕校三、五次。

附:腿部分筋法图六

图片

第十一式:再将己右腿戳起,足跟靠住股间,足趾微往里合。用右手大指扣住右膝外侧大筋,食指和中指按住膝上,用左手大指按住右足面解溪部位,食指和中指按住足外踝及足跟。用右手掌按右膝上,向左侧面缓缓下按三、五次。

    第十二式:右手仍不动,位置不变,但向左侧面压按豆左腿上。用左手叉开,在右环跳部位揉抛三、五次后,即顺胯后推至肾俞穴,左手即改成钳形,将两肾俞穴扣住,拨一、二次为止(参阅腿部手式图七)。

附:腿部法手势图七

图片

第十三式:手法与第一式同。

附:腿部手式图七

乙左腿分筋法

    左腿分筋法,与右腿分筋法的手式,基本相同。病人仍为仰卧式。右腿平伸,左腿屈起,足心向下足趾往里靠合,足跟与股相对。医师站在病人的左侧。依照右腿分筋法的手式,进行操作。右腿分筋法第十二式:“加治肾俞一次”,左腿分筋法不必加治此穴。

参阅右腿分筋法各式及附图,不再赘述。

丙两腿合治     

    病人仰卧,两腿戳起。施术者与病人对面坐,并将右腿蜷起,压住病人两脚腕解溪部位。用右手捺住左腿膝上,左手捺住右腿膝上,向前及左、右摇摆枕校三、五次。两手指交叉,再将病人两腿往怀里扳校一次为止。

三、四肢分筋法说明 

    人体骨骼,皆系衔接,以筋穿连而成,头、属、背、昵皆然。人之动作灵活,与力之大小,皆在筋之弹力。筋以气血保养,气血足,筋之弹力大,动作灵活。如气血亏,筋不得保养,往往发现抖颤、拘挛、麻木不仁等等不同的病症状,其说明另叙专条。

    此等病于施治时,无论臂、腿,均须用分筋法以治之。分筋法,分为腿部、臂部两种,其治法手式不同,而作用之理则一。因腿、臂的形状不同,筋的部位粗细均不同,其法式亦不同。无论何式何法,皆为分拨其筋,使气血循环无阻,筋得气血保养,渐自恢复正常,其弹力即生长,动作即灵敏。

     人身之总筋有两条,自后脑交叉,由项通背,顺腿直到足跟。其枝脉分布,臂部的筋,为其枝脉,为绕穿骨骼,自背至肩,由嘱到肘,过腕达指,其筋比背、腿两部的筋较细。背后的两条大筋,拢脊骨自脑后直下,其枝脉左右分布如带,至肾俞处,即分两大枝脉,绕穿骨骼,经两环跳部位,顺腿至膝而下,直达足跟。因腿部的筋较粗,其枝脉分布,顺腿部骨骼,绕穿至足直达于足趾,其筋均粗于臂部的筋。头部筋细,如丝、如线,由后脑绕穿面部的各个部位。人周身之部位,无论何处,其部位的筋,均相连接,各脏腑经络,与筋相通,故头、面、背、臂、腿、手、足部位的穴道,能平补各脏腑的气。

    筋皆为两条,分大筋、子筋,以通气血。如过外因,将筋拧背,气血即不能顺利通过,则局部作痛,为有余之症。将其筋舒通,气血不为所阻,其痛即止。如迁延日久,因局部障碍,往往串及全局,则变为不足之症。例如手部的筋,拧背作痛,甚则串至手腕,影响到肘、臂、肩、项、背、腰、腿等等部位,因气血被阻,筋不得保养,必然拘缩,弹指必减,动作不灵。此为由外因而造成的筋拘,则只用分筋法治之,将筋络渐渐分开,气血渐渐通畅,筋得气血保养,渐渐舒开,筋拘自愈。此等症,皆系因拧背摧闪而得,与内脏无关,不须治腹部及任脉。

     如系内部气分错乱,而影响及筋络,往往发现不同的疾病。如气串、气滞、偏枯、痿症及作抽、抖颤、拘挛等症,或因气分错乱,串及筋络,冲击不同的部位,忽上、忽下,或如针剌,或如鸟啄等等不同作痛,此为气串。气串不限于臂腿,或因内部气分错乱而影响到臂、腿、腰、背等部位的筋。其气凝聚错乱而作痛者,为气滞。亦有气分错乱于内,因内脏之气分尚足,其病尚不能发作,但潜伏不正之气,又不能消灭,随蕴结于旁侧,一旦遇有外因,如气恼、暴怒,或感冒风邪,即突然发作。血被不正之气所阻,其循环即受影响,则半身的血液循环,即迟慢或不通,则半身由头至臂、背、腿部的筋,综不到气血的保养,其作用失,轻则麻木,重则不仁,筋之弹力,或减或无。此等病,重者,大都皆系猝然而发,其锋不可遏。如其气阻于左,则左半身助失作用,阻于右则右半身亦失去作用。此为偏枯症。有因气分错乱于内,脏腑之气尚强,不为所阻,但错乱之气,亦不能舒开,则串及周身筋络,血液之循环,受其影响,速度渐缓,筋即不得保养,则气凝聚于全部。轻,则遍身作痛,重则肢体拘挛,渐渐正气越亏,浊气愈旺,则气血渐亏,筋因之更不得血之保养,渐渐由拘转抽,各脏腑之气,渐渐败坏,则成痨。亦有因肾气亏损,影响筋络,肾脏为腰,腿枢扭,因背部的筋,至此处,即分两大枝脉,下达于两腿,如肾脏气分错乱,首先影响到腰、腿部臂的血液循环,筋即不得保养,轻则两腿的弹力减弱,动作不灵,重则即成痿症。此等不同的病情与症状,皆系内发之症,因气分错乱,影响到血液的循环受阻,筋不得气血保养所致。如单用分筋法,舒其筋络,内部的气分不能调顺,亦不能奏效,必须同时将腹任背督,施治通顺,表里兼治,方能奏效。

臂部分筋法各式分拨步骤: 

    第一式:往复合转其手腕部位的筋。此部的筋,上通于肘、臂,下达于五指,将此部的筋拨动,则全臂的筋均动。

    第二、三式:一手扣住曲池部位,一手握腕,仰、俯(俯即往里压之意)、合、拨。此为枕校肘部及手部的筋。

    第四式:一手握腕,一手拨腋前部位的筋。此部的筋,上通肩胸,下达于肘内侧,拨动此部的筋,使胸、肩、臂部的筋均动。

    第五式:一手仍握腕,一手拨动腋部后面的筋,随即一手接一手,顺其筋势,循臂外侧拨至肘端。此部的筋,上通于肩,下达于臂肘,拨动此部的筋,则肩、背、臂、肘的筋均动。

    第六式:一手握腕,一手用大指将肘下外侧部位的筋,一手接一手地分拨。此部的筋,上通于臂,下达于指,分拨此部的筋,则各指均动。

    第七式:一手合腕,以大指顺手背,一手按肩井部位通项之大筋,使其臂反仰、平伸,而枕校之。此式为枕校其臂全部的筋。

    第八式:握腕之手,将其手翻过,一手用大指按住肩头骨节处的筋,握腕之手,将其臂前后往来游动,按肩头骨节处的大指,按拨其肩与臂相连的筋。如枕校肩部,必须游动其筋,方能活动,易于分拨。

    第九式:一手仍握腕,如前式,一手大指插于腋下,食中指扣肩井部位,将其前面的筋扣住,握腕之手,将其臂向后反皆一至三次,以枕校其臂部,与腋前通胸部之筋。

    第十式:一手握腕,一手拈拨其指,由大指起,顺序至小指止。拈其指,使其腕肘之筋均动。

    第十一式:两手分握其四指颤抖之,以活动其全臂及胸、肩、背的筋。

    第十二式:一手反握其腕,一手叉开,托住其腋下全部的筋,握腕之手,将其手反背,以枕校其臂、肩及胸、背等部的筋。

    第十三式:一手将其扇子骨升起,一手握腕,将其臂绕转,以枕校其臂、肩及胸、背等部的筋。

    第十四式:仍用一手握腕,将其臂向前方扬起,此系将臂全部的筋校起,再用一手手掌,按住脊骨第一椎旁的大筋,向下缓缓推按,至肾俞部位上。

    第十五式:一手叉开,合扣住肩部的筋,一手叉开,托捏其腋下的筋,命其扬臂,由头顶往下,用手自摸其耳。此式必须将其臂根之筋合住,方能上扬,以枕校臂部的筋。此为手臂不能上举者必需之治法。

    以上为臂部分筋法手式之说明。因其部位较小,筋络较细,故施治时,合转其手腕,即全臂之筋均动。再按式分拨之,拨筋则筋动,筋动则气通,气通则血活,血活则筋得养,再枕校之。以舒其筋络,筋络舒开,气血合畅,筋得气血保养,其筋即渐渐舒长,弹力即能回复。其施治手法,宜搂其手式之次序而用之。如其臂作痛,不能上举,而其筋不拘者,可用第十五式。如其筋已拘,是式暂不可用,待其筋舒血活,方能用之。在用力时不能过大,也不宜过小,力过大则摧筋,力过小,不能见效。临症时,须视病势,灵活运用,方能奏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