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世外仙境桃花源

 昵称45109175 2023-01-09 发布于浙江
早在我上初中时,就读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陶渊明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小住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等曲折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人人向往的世外仙境,给少年时代的我留下了一路遐思,然而,传说毕竟停留在纸面上,哪儿是现实中的桃花源?

我们一行从广西桂林的阳朔小城出发,沿漓江支流向西,十几分钟就到了一处“世外桃源”,这里的青山、翠竹、杨柳、芳草,都像是飘浮在绿丝绸般的碧水上,在水中映衬出精美绝伦的倒影,这是一处比我想象中的桃花源更美妙、更经典的地方,她就像一位水乡窈窕的女子,灵秀而朴素的伫立在城市边上,不曾有丝毫的张扬与造作,一片清纯、一片天真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不由得怦然心动。


进得门来,我们即被侗家阿妹引到一条精致的小船上,要穿越一片叫燕子湖的水域,据说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会有无数的燕子在这片水面的上空飞来飞去,久久不愿离开,燕子湖由此得名。那天上午,我们坐在船中的小凳上,清波荡漾的燕子湖镶嵌在大片的绿野平畴之中,犹如脉脉含情的少女明眸,曲折的湖岸边垂柳依依,轻拂水面,像蜻蜓点水般漾起阵阵涟漪,竟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柔和。抬头观看,散落在不远处的各族村寨,村中即景,景中即村,村景交融,真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不正是陶渊明笔下的幽幽古韵吗?正当我浮想联翩,悠扬的歌声就飘了过来,音律宽广独特,原来是湖边歌台舞楼上的壮家女孩在载歌载舞,她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正以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在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转过歌台,燕子湖宛若春燕展翅,水道十字分叉,小船右转,驶入了一条窄长的河流,一座小桥连接了两岸的绿荫和芬芳,燕子岩洞就在这古朴的石桥之下,于是,小船又驶入这120米的天然岩洞,光线逐渐由明转暗,恍若暮色四合,继而伸手看不清五指,虽然船行不过两分钟,我却感觉十分漫长,那悠悠的古韵让我心跳,就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忽然豁然开朗,迎面到了桃花岛,此番经历正如陶渊明所描绘那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岛四面环水,岛上桃花怒放、状如云霞、清香四溢,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佳句来,其实,这里的桃花一年四季开放,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年与桃花为伴,怎能不笑靥如花、益寿延年?正当我沉醉在“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中,突然,伴随山坡上凄厉的号角和急促的鼓声,河畔草莽中猛然跃出一群兽皮草裙遮身、剽悍健壮、皮肤黝黑的佤族青年,手执长矛、渔叉冲下山坡,一阵吼叫,野性十足,着实吓了我一跳,导游见状,当即领着我们齐声高呼“巴麦”(佤语:朋友)、“哇哈姆”(佤语:我爱你),这些佤族青年立即欢腾起来,他们嘴含短刀、手击腰鼓,为我们跳起了热情奔放的古典舞蹈,少男跳的投入,少女舞的动情,那种热烈、隆重与恳切,看得我们如痴似醉。导游告诉我们,这些生活在茅草屋里的佤族同胞有100人左右,他们既听不懂普遍话,又不出来读书,却有自己的语言传承,这让我颇感意外,人类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了,可就是在这山青水媚的桃花岛,竟然还有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

越过原始部落的水域,小船沿着散布的村庄缓缓行进,眼前才是真正的乡村,青瓦泥墙、古香古色,绿茵如毯、水牛悠游,不时可见三三两两的水乡女子在河边洗衣,银铃般的笑声在水面上划过,还真有一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味道,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失落多年的童年和久已不归的故乡。


在悠扬的古乐中,我们下船参观,发现这里山美,有千年古松、万杆翠竹;这里水美,有幽涧呜泉、碧湖波光;这里路美,有小桥流水,古道斜阳;这里楼美,雕梁画栋、耀碧流丹。我曾登上一座小二楼,从一个个小窗中向外远望,真美啊,但见远山的忧郁已被风儿带走了,牧歌远在天外,相思却总是走不远,成熟的稻子金黄一片,与远山、近楼交相辉映,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安逸,好一派幽深恬静的田园风光,让我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然而,这里不光风景美,而且风情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可以在绣球楼下对山歌、接绣球,那天上午,绣球楼上美人倚窗、绣球楼下人潮涌动,我想,楼上姑娘在把绣球抛出的同时,亦将自己的心儿寄托出去了……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