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年末“阳”记

 冬歌文苑 2023-01-09 发布于北京

年末“阳”记

2022年12月18日,自我测一下体温发热38.5℃,后一连串的反应,不容分说,也“阳”了!

许多年以来,我都记不得哪一年感冒发热过。对生命一直持有乐观自信,现在家庭成员中有几人“阳”了,心情沉重,但自己“阳”了 ,反而有一种同甘共苦的释然。

12月7日“新十条”出台后,我有预感,新冠正在来我身边的路上。这种预感在我朋友圈中发酵,当我漫不经心地说准备感染一次时, 好友邹兄说,加强预防!应该防得住。

他说他的一位战友曾在中缅边境参与抗疫志愿活动,那个地方到处都是“阳”人,唯战友及其所在队伍吃了中药,防治有效,一个也没“阳”。

我之所以漫不经心,是因为自己心存侥幸。三年防疫,病毒一直在他处徘徊,疫情离我这十八线的小县城,虽偶有来窜,但未燃便灭。哪能刚一放开就“说曹操,曹操到”呢。

不过,一念既起,我还是提前做了“阳”之后的准备。去自家顶层,整理出类似于“方舱”的隔离室。

多年未曾住人,清扫任务还是繁重的。连续两天才整理出个大样来。

那天早上五岁的小孙子阿远上楼问我:“外公,你准备住吗?” 我对他说:“为了防止病毒传染,我们家里人谁感染了,谁就在此隔离居住。”看得出他知道我所说的家里人也包括他,他心里不想住,疑惑地望着我,没说。

16日。忽闻女婿和大外孙发热、咳嗽。女儿告知,她们家由她照看,妈妈和她小儿子暂时在我处扎寨( 我夫人在女儿生了二胎阿远后,几年来一直“主持”女儿一家子生活)。

隔日。女儿发热38.7℃。

我感到“曹操到了!”我们家病毒破防了!而且来势汹汹。

女儿家除了阿远在我处外,都在发热中。

我问女儿吃药了吗?吃的是什么药?女儿不想说话,只告诉说:“没吃。”

不知是代沟还是不同“阅历”差异,女婿女儿一直不同意感冒发热时吃药。他们认为发热是排毒反应,发热后就会好起来。

我要备药。我年龄大了,抗病能力差些,要防止措手不及。

骑着电动车,去医院,去满大街的私人药房,要购买的几种药,各处告罄。药店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感冒退烧药就被风卷残云,更夸张的是连体温计也都买不到了。

我打电话在市医院药房的侄女,也没有买到一盒布洛芬。

药怎么一下子全没了呢?我心里忽然感觉一阵冷。

到家后,夫人告诉我:“阿远也发热了。”

望着躺在床上捂着被子的阿远,他难受,我心里更难过。

我扶摸着他的头,问他哪里不舒服,他说:“外公,我要和外婆住在一起,我不传染,不隔离。”我连忙告诉他:“不隔离,你爸爸妈妈和你小哥哥也没隔离,我们小阿远同外公外婆在一起,赶走病毒,不隔离。”

事情往往真的是走一步才能看一步,至时,我才清楚地意识到,我所准备的隔离室,只有在我先行一步“阳”了之后,或许才用得上。

次日上午,我打电话告诉正在上班的儿媳妇,阿远中招了。我也有可能被感染。为防止人传人,中午接孙子放学的任务,看来得另作安排了。

家庭里成员往往是“一牛顶一副角”,各有分工。当儿媳下班后去接孙子,孙子在学校门口已等了她20分钟。

这也是我近三年,在这个时间节点,第一次同孙子不在一起。

18日下午四点钟,我有点抗不住了,便躺平迷糊。19日感觉浑身肌肉酸痛。

害怕吗?不怕!因为专家说了,奥密克戎病毒变异了,症状变轻了,变得像流感一样没有重症。反而觉得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来了。目前承受的症状就是最坏的症状,过三天二日,便会有走向以“阳”为主的主流社会资格,有了新的一张通行无阻的路条。

我相信张文宏医生的话,喝茶,喝牛奶,吃鸡蛋。不过,想吃药,家里也没有。

“滴、滴、滴”电话铃声响起。快递小哥说:“您的快递包裹到了,请过来取一下。” 此刻,我忽然想起,应该是前天中午邹兄帮我打的中药方剂到了。我迷糊地强撑着下楼。

楼下,冬日的暖阳寂寞地普照着。仅是隔一天的时间,忽然街上见不到个人影。红绿灯依然在眨眼计秒,四叉路口,只有一辆由北往南的小轿车在等待通行。

快递小哥叫我离他远一点,抱歉地告诉我:“快递是昨天上午到的,因他“阳”了,昨天没有及时派送,对不起!”我说:“理解,没关系。我也在'阳’中。”

人有时候心理作用真的很大。虽然知道还没有同奥密克戎格斗的有效药物,但手里拎着好友寄来的十袋中药,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好像抓住了实实在在的救命稻草。此刻,我在庆幸自己有药的同时,忽然明白药店没有药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三年的疫情管控,药店不存货,厂家按部就班的生产,一个晚上,管控放开了,老百姓由被动管控成为主动承当“疫情防护第一责任人”,在闻之色变的病毒即将到来之际,挤兑抢购“保命”药,也是人性的必然。

夫人在照看高热中的阿远,我赶忙熬了中药。本意是此刻夫人未“阳”,喝上400mI预防。未料她对中药味十分敏感,在我再三劝说下只喝了一口。余下的我舍不得浪费喝了。

我出了不少汗,肌肉酸疼依旧。

傍晚,夫人中招,同样的忽然而至。

20日下午,我退温至37.6℃。当晚20:30,有上月底我报名参加主持的“冬歌文苑”“十天一评”文章点评会。居住北京的冬歌老师18:38分来信关心我:“发烧了晚上点评就不出来了。”生性要强的我不肯失信,即回:“坚持一下。”

一个小时的点评会,众位老师发言十分踊跃。我累得满头大汗,呆呆地望着手机屏幕,原先准备好的结束语也忘记发了。在众文友的鼎力支持下,点评会还算圆满结束。

是夜,温度返升39℃。肌肉酸痛附加皮肤奇痒。

侄女来电建议我,寒湿气重,中药停服。

人在意外难受时,往往会心绪不宁,想的太多。

我是一个农民,在武汉抗疫的日子里,我一直是唱赞歌的。

我发自内心的夸政府好。曾多次地对老人们说:“在灾难面前,在病毒面前,你养十个儿子,即使都孝顺,即使各人都能拿出也愿意拿出十万元钱为你治新冠,也没有政府好,政府能动用一切资源救你的命,你的十个儿子救不了你。”

这三年,国家不容易。我说过,这防疫同失火差不多。国家在防疫上大把花钱,形同将钱往火堆里扔啊。就在11月底,我内兄在正红街上因核酸检测时一人混管阳性,被列入密接名单,一下子将几百人拉入县城指定宾馆隔离一周,吃喝拉撒睡,都在防疫帐上报销。

俗话说,大疫不过三,过三必有妖。

妖从何来?过度防控的有;欺负百姓的有;诈骗犯罪的有;掏空国家、发国难财的有;甚至还有敌对势力企图颠覆政权。

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一项政策,在一个时期是有效的,但在已经变化的时期,未必适合,必须调整。防疫政策也是如此。

只是突然放开后,突如其来的疼痛感,原来欢欢笑笑的一家人突变成一个个病怏怏的样子(这时儿子一家三口又全部躺倒了),使我对病毒有了亲身体验,对疫情有了近距离接触,痛定思痛,更加感到国家之难,百姓之难,防疫之难,抗疫更难!

墙上的挂钟白天黑夜的“滴滴答答”地走个不停。记录着这难堪时光和愁绪。

打开每日疫情信息,明明感染人数、重症人数,甚至死亡人数远不止这些,还欲盖弥彰的解释所谓统计口径,这不是在扯淡吗?怨气陡升。真应了句2022年底网上很火一句话;扯淡的事情干的很专业,专业的事情干的很扯淡。

我愁绪中陡添一股怨气。

怨气有毒,平素里我是很少产生怨气的。

愁也好,怨也罢,只有退烧了,才能让脑子清醒。

我没有嗜洒的习惯,在发热第三天中午,嗅觉、味觉特差,我打开一瓶白酒,“咕噜、咕噜”的喝了起来,原本想喝二两睡觉,没想到体力不支,眼冒金星,金星中怱然出现成群集队的奥密克戎,戴着“阳”的帽子,手舞足蹈,那错愕的神态在不停的问我:“这是让我们自由的大赦吗?是真的吗?”我没好气的骂道,“你们自由了,我受罪了。”赶紧再倒上一杯,一口喝下,让你们在酒精中烧死吧!

……

21日晚上,时来运转。先是女儿打来电话,她们三口人从傍晚起陆续退烧了。疼痛感减轻,只是咳嗽有些加重。

当夜,小阿远温度正常。半夜我递水给他时,他可怜兮兮地对我说:“想回去看看爸爸妈妈。” 我告诉他说:“你爸爸妈妈已经好了,明天下午在他们下班后,我们一起去。”他笑了,翻一下身子睡去。

22日早晨,我和夫人回温正常。夫人咳嗽并不严重。我明显疼痛感转为隐隐作痛,原以为几十年烟民史会带来的撕心裂肺的咳嗽并未出现,只是浑身奇痒难受,初以为出了几场大汗,又几天没洗澡引起的,后问询做医生的侄子,他说可能是病毒未去、血糖不稳引发的。连晚加大了控糖剂量。一小时后,骚痒消除。

之后几日,儿子家三口人也全部转阴。

这当儿我出现了口腔溃疡,舌体被内火攻破几处,热茶改水果熬温汁汤顺服。女儿送来“多维元素片”每日一颗大粒。三餐苦瓜加持,渐有味觉。

2022年末,在“防疫”的弦还紧绷着高歌猛进时,突然断弦,戛然而止。当我(包括我全家)立马被裹挟进了滚滚而来的“阳”流时,在放开后的第一波疫情中,连连中招,不幸之中也很幸运,幸运的是没有一个人重症感染,几乎在没吃药的情况下,挺过来了。

晚上,当我从视频中看到儿子一家、女儿一家分别在各家的餐桌上围座在一起用餐时,我觉得全世界都能感触到,生命之花,绽放得真乐观、真顽强。这平凡的日子真有趣、真幸福!

出“阳”后,我再次捧读“新十条”,对百姓有权选择居家隔离和其它隔离方式这一条感觉特别的好。

好在老百姓在迷雾缭绕的跋涉中,终于等来了:我的身体我做主!我的家人我保护!

好在年底折磨和妖孽通通被一起打包,卷进了翻篇的历史!

2023年,一眨眼已经来到了。现实的生活是:奥密克戎,挤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已成颓势,它正从穷凶极恶走向穷途末路。

我们不要急于同昨日的“清零”做切割,当放开后的旗手。挽救重症病人,依然生命至上。

也不要怨天尤人。生命中大部分是措手不及和意外,与其安稳地苟且偷生,不如大胆地去合律生命中的脉动。

2023.01.02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杨青,网名:青莲池上客,男,60后,农民。江苏滨海人。喜欢文学中的生活、喜爱生活中的文学。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