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后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七旬高龄千里送救灾款,今92岁一生清廉

 冬不拉拉 2023-01-09 发布于安徽

图片


1998年夏天,由于连日突降暴雨,我国的洞庭湖以及鄱阳湖的水位屡创新高,种种迹象表明,一场自1954年以来罕见的特大洪水即将袭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长江流域的各省市,其中以江西省和湖南、湖北为代表的省市人民,都饱受着洪水的威胁。
全国人民乃至海外华人纷纷慷慨解囊,捐赠了大量的财物来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灾后的重建工作。
仅仅涉及到江西一省的募捐财物,就达到了数千万元。面对这样一笔巨额善款,如何把财物送到最需要的灾民手中,就成为了慈善机构人员的主要任务了。

图片

万邵芬
此时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带领着相关工作人员,亲自跋涉1400多公里,把相关的价值7000余万元的财物,分发到了受灾最为严重的江西9个县人民手中。
每到一处,人们都会握着她的手,眼眶湿润的说到:“感谢党,感谢万书记。”
而她也常常会不由得感叹,时隔多年,自己和江西省终于再续前缘。为了灾区的孩子,她个人还拿出3万元捐赠给了当地的教育事业。
她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女性省委书记,江西人民口中的“巾帼书记”万绍芬,如今已经92岁高龄了。

图片


这位万绍芬是如何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性书记,又为江西省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说起万绍芬和江西省再度结缘,要从她的职位调动上说起。

慈善事业

1998年,万绍芬正任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的职位。
经过数十年革命工作的历练,万绍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她在此之前的一份工作,成为了日后执掌慈善大权的一个重要铺垫。

图片


在此之前,万绍芬曾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和国家统战部副部长。后一份工作让她有了更多接触各方面新老朋友的机会。
也正是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才让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历练。
在统战部工作的日子里,万绍芬有了很多的出国机会,也遇到了很多来自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国家地区的华人。
这段经历让她开阔了眼界,也开始思考如何更好的团结大家,进一步促进交流和合作。
出色的沟通能力和过人的情商,让万绍芬在获得世界各界华人的称颂以外,还收获了来自国际友谊。

图片


不但许多海外华人媒体提到万绍芬时都不禁赞不绝口,而且许多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华人,也对她不吝赞美之言。
毫无疑问,统战部部长的工作为她后来的履任提供了便利。也正是靠着为人们所信服的人品,万绍芬在担任慈善委员会的工作后,得到了来自全球各地新老朋友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办委员会委员,就连香港当地的著名富商李嘉诚,都和她保持着十分密切的朋友关系。
在开始从事慈善相关工作后,许多社会名流因为万绍芬的不懈努力动员,为内陆捐赠了不少的财物。

图片


这些资助日积月累变成了一笔天文数字,作为联络人的万绍芬却始终秉持着一颗公正之心。善款的来源她十分清楚,对于善款的流经过程和最终去向,她也要求必须明确。
但是万绍芬本人,却没有参与到其中来。也就是说每一分钱都没有经过她手,但流转的过程她却一直在关注。
也正是因为万绍芬刚正不阿,全心为民的作法,才让动辄数千万的资金,都用到了合理的地方。
这些资金大多被用于内陆的教育建设,除了万绍芬自己捐出的3万元外,仅江西一省就在善款的帮助下,建起了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等设施超过10所,相关款项超过了2000万元。

图片


根据相关人员的回忆,当时的万绍芬为了以示捐款透明,她会首先找到筹款对象,和对方详细商谈。达成捐款意愿以后,她只负责牵线让捐赠者和被捐赠者双方见面。
如果洽谈结果顺利,慈善家们只需要把款项打入公开指定账户即可。
在整个过程中,万绍芬只负责联络并不接触款项,这样的作法也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名誉。而且万绍芬常用的这种筹款方式,包括慈善总会在整个捐赠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工作流程,后来都成为了一种惯例。
在捐赠完成相关设施竣工后,无论多忙万绍芬都会赶去参加剪彩仪式。而且在她的建议下,新建的教育福利福利设施,都会采用捐赠者的名字来命名,再写下一篇古风盎然的记述,把相关事迹写在建筑物上面。

图片


无疑这样的作法远比口头上的感谢更为实在,也可以让后来的学子们对于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了解更为深刻。
依靠着万绍芬结合前人经验总结出的方法,自此海外对于内陆教育事业的捐款,也渐渐丰富起来。
尽管慈善事业蓬勃的发展着,可是万绍芬却秉承着“让别人快乐自己会更快乐”的原则,以年逾古稀的高龄,奋斗在传递爱心,共建美好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对于这位意志坚强,老而弥坚的领导人,一家香港媒体这样评级她:
“全身心投入的,为中国慈善事业奔忙着。虽然每天都忙碌不已,但却不求任何回报。”

图片


或许在别人眼中,万绍芬的做法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可是无论是她自己,还是曾经的江西人民都知道,万绍芬的所作所为是得到了回报的。
只不过她所求的“回报”不是名和利,而是愿百姓安居乐业,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国家可以越来越富裕强大。
这一点是她在入党宣誓时,就刻印在心底的最高理想。也是这数十年来,她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谋福利的最主要原因。

为国家美好奋斗

万绍芬生于1930年的江西,1948年进入大学以后,她就经常偷偷参与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图片


众所周知,江西本就是我国的红色发源地,所以年轻时的万绍芬本着报效家乡的考虑,先进入当地团组织工作。
后来又进入中央团校学习,成为学校中不多见的女性学员,并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团校毕业以后,万绍芬先后在团中央和西北航空下的工厂,从事党团工作。1974年,万绍芬调回江西,这一次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家乡的人民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在江西省常委和组织部长位置上,万绍芬一干就是十年。在工作中,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妇女儿童保护上。

图片


当时在全国各地仍然残留着很多落后观念,女性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境况良莠不齐。
针对这一点,万绍芬除了在政策上贯彻国家对于妇女儿童的保护,还鼓励女性自强自立,并以身作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展现妇女自身的优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考虑到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和开展工作十分重要。万绍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发掘了自身潜力,在文学和法律方面取得额外的成绩。
她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几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她的作品包括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官方媒体发表。

图片


1984年,年过五十的万绍芬还自学了法律,并以考取专业律师资格为目标。面对名目繁多的法律条文,别说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即使是一个年轻人都会感到困难。
不过万绍芬完全没有被困难吓倒,她抽出业余时间,一有空就翻阅相关书籍,学习法律知识。一年的时间,万绍芬通过了考试,她的精神也实实在在的鼓舞到了周围的人。
许多女性了解到万绍芬的事迹后,被她的好学精神鼓舞,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更多的人开始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万绍芬的积极态度也终于迎来了更好的机会。

图片


当选省委书记

在次年举行的江西省代表大会上,万绍芬被选为江西省省委书记,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这个第一次,不仅仅是万绍芬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性省委书记,更是江西历史上少见的女性领导人。作为一省主要领导,万绍芬自上任之前,就感受到了肩膀上沉重的压力。
一时间经济,民生等问题纷至沓来,不过万绍芬还是决定先从具体工作开始,首先解决一直悬而未决的九江长江大桥工程。

图片

九江长江大桥
九江长江大桥位于三省交界,不单是江西省重要的地标建筑,也是对当地百姓十分重要的经济建筑。
自民国时期这座大桥就被寄以厚望,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没有完工。
为了在任期间完成这个工程,提振整个江西省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更好的鼓舞全省人民精神,万绍芬接着去中央开会的时候积极奔走,尽全力促成重启大桥的建设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万绍芬的努力为江西省赢来了机会,不久后九江长江大桥再次动工,最终在1993年顺利竣工。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成果,让江西人民至今对万绍芬感念至深。

图片


作为一个女性,万绍芬在工作中对于细节和人性化管理方面,同样十分重视。
她深知作为一省领导,或许很难有机会听到基层百姓的声音,但作为一个想为人民做实事的领导,这一点又恰恰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保证兼听则明,她自己创造了一个“生活日”。在这个日子里,她通常轻装简从,只带着当地工作人员,一同到基层人民中间,听取他们的意见,感受他们的生活,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
比如在她上任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她就叫上南昌市委书记,来到发电厂,菜市场等地方考察。这一天正值炎夏,万绍芬的出行乘坐的正是百姓利用最多的公交车。

图片


虽然在考察过程中,万绍芬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访问了许多基层工人和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态度。
不过在一天的考察后,万绍芬却会在党委会议上,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多条改进意见。
比如在电厂的走访中,她发现了工人们需要在超过四十度的工作环境中挥汗如雨,她建议给工人们配备冰棒,西瓜等降温福利,保障工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菜市场里,万绍芬敏锐的发现近期菜价下跌严重。这样的情况势必造成“菜贱伤农”。
针对这一点她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菜农的信息指导,促进各类蔬菜均衡上市,保障农民们的收入稳定。

图片


同样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万绍芬同样发现了问题。因为乘客多,车辆少导致人员拥挤,乘坐体验谈不上舒适。
而且她发现售票员为了维持秩序,喊得嗓子都哑了。后来才知道因为扩音器坏了,一直没有修好。
针对这一点,万绍芬建议对公交系统中的损坏设备进行全面维修,并增加更多车次,让百姓们能够更好的利用公交系统。
对于民生的关注,让万绍芬在做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好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对于全盘经济的决策,也让她在任期内,使江西全省的财政收入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速度,一路高升。

图片


1988年,万绍芬调入中央工作。
她离开江西之前,留下了一句让当地百姓和广大人民动容的名言:
“在江西,留下的,是我对江西人民的一片真情;带走的,是江西人民对我的一片真情!”
时至今日,这句话仍然响彻江西这一片故土之中。
洞鉴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